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历史观多重意蕴探析

    王娟王刚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蕴含多种独特的重要观念,其中独特的历史观仍有待进一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遵循。从唯物史观视域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所形成的独特历史观,尤其要重视历史耐心保持、秉持人民至上立场、强调世界历史规律遵循、重视历史规律和大势把握四重内涵意蕴。

    中国式现代化唯物史观历史观大历史观

    《中政参》(第4周)投稿须知

    3页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寇福生张雨晴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具有独特价值,能够实现意识形态风险识别的可视化、风险评估的科学化、风险预测的精准化、风险预警的智能化。从意识形态风险分析框架来看,网络空间危害信息的数据化传播易造成危害信息隐蔽化,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关联化传播易造成风险的病毒式传播,部分大学生的"群体极化"观念和消极社会心态易造成受众的易感性增强,高校大数据应用的滞后易造成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应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源的智能化识别和可视化呈现,增强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管控,及时掌握和引导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能力。

    大数据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

    对习近平关于忠诚重要论述的三维阐释

    王韵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了衡量一名好干部的标准即"忠诚干净担当",这也是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为基本和重要的政治要求。其中,将体现鲜明政治立场的忠诚品格置于首位。忠诚不仅蕴含着对于祖国、人民的忠诚,而且包括每一位共产党员在入党时所作的誓言即"对党忠诚、永不叛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及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了共产党员必须忠诚于党。踏上新征程,要切实做到对党忠诚,既要以信仰的坚定作为持久的内在力量,又要以积极作为和主动担当为落脚点。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忠诚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体悟并把握忠诚的内涵、学理逻辑及践履路径,从而提升、加强党员自身修养,担当好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忠诚对党忠诚人民利益责任担当

    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三维审视

    米春明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回答"为谁办教育、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指明了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关键举措,为压实青年教育工作主体责任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贯彻落实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要从加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之基、护航青年成才和对标榜样先进四个方面形成合力。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论述,对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根本方向、引领各类教育价值思潮、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青年成才

    时代新人堪当重任的三重进路

    付妍妍吴瑾菁邱春焱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实现时代新人担当大任培育目标,应以立志锚定内驱动力,让青年"立大志、立斗志、立强志",引导时代新人成为愿担重任的觉醒者;以互信构筑实践平台,促使青年在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双向奔赴中"有信心、能信赖、强信念",赋能青年成长,可担重任;以求真实现全面发展,在"求得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养成真精神"中让青年能担民族复兴之大任。

    时代新人担当大任实践路径

    培育青少年文化使命意识的价值、理念与路径

    张怡赵学琳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使命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文化使命的践行,需要文化使命意识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使命意识培育应以新文化使命为导向,增强文化自觉;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激发青少年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依托新的发展道路,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人才。通过文化育人、环境熏陶、实践引导等多维路径,不断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致知于行,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青少年文化使命意识有效培育,在文化使命担当践行中发挥青少年建设力量。

    青少年文化使命价值观

    "三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指向

    郑小伟黄学锋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办好高校思政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坚持根本性、关键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全面掌握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出发点、关键点和着力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出发点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地位;关键点是发挥思政课教师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用;着力点是形成相关方协同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三全育人"格局。

    思政课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理论教育教育教学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方法论探析

    欧惠琛杨建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蕴。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一体化建设要坚持辩证唯物论指引,认清思政课改革的现实根源,立足现实开展一体化建设;坚持唯物辩证法指导,从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掌握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坚持唯物史观指南、以人为本价值立场,实现一体化建设发展要依靠人、问效于人。方法论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法论

    高校国防教育建构"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三维探论

    刘天宇董小龙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强军兴军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意识形态与全民国防"两个武装"的应然所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然所求。高校国防教育要通过赓续"听党指挥"灵魂血脉、淬炼"能打胜仗"核心本领、建强"作风优良"牢靠保证,推动"一核双轴"育人共同体内在机制科学转换,在探索"五育融合"实践创路中,推进国防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高质量发展。

    国防教育"一核双轴"共同体建构"五育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