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精准耦合

    杨莉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应从宏观的系统思考走向微观的精准耦合。正确认识高校"双创"教育与 思政课教学精准耦合的客观必然,准确把握两者精准耦合的理论基础、实践价值及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以理念融合为统领,以内容整合为核心,以方法组合为重点,以时空结合为保障,努力提升"双创"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在理念、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的耦合度,实现两者的高质量发展。

    高校"双创"教育思政课精准耦合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载体建设

    陈忠生王建南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化载体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重要方式。为推动载体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个方面入手。从贴近实际角度出发,可在注重真理、厚植真情、保持真实上下功夫,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说服力;从贴近生活角度出发,可通过优化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育人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从贴近学生角度出发,可紧抓"时""度""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载体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思政课教学探析

    王晓明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反映了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必须加强顶 层设计、丰富教学载体、完善评价体系,为不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汇聚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政课价值现实困境路径

    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三维探讨

    洪娟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的迅速发展,灌输式教育模式正在被重新塑造,思政教育在这一变革下呈现更加贴近生活、富有活力的 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基于此,在明确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算法推荐赋能思政教育在立场偏向、独立思考、共识凝聚、群体极化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多个层面提出赋能实践路径。

    思政教育算法推荐精准思政

    高校思政课"四有"好老师培养探赜

    秦翊莹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主体力量,应当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育人能力,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新时代新征程,探究高校思政课"四有"好老师培养路径,呼吁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四有"标准规范言行,对于高校建设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四有"好老师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路径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探析

    刘玉萍何玲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而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实现开放共享,助推教育公平;有利于促进终身学习,引领专业发展;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彰显育人价值。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面临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素养培训规范性针对性不强、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能力欠缺、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尚待完善等问题。对此,可通过增强数字化意识、完善数字化培训体系、创新课堂教学实践、优化评价机制等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增强数字软实力,推动教育数字化建设。

    教育数字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数字素养

    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四重维度

    卢志华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争的伟大实践中铸就了伟大的斗争精神。其中,先进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底气,底气来自先进性释放的穿透力;使命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志气,志气来自使命性释放的引领力;革命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勇气,勇气来自革命性释放的变革力;正义性赋予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浩气,浩气来自正义性释放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命性、革命性、正义性可以构成伟大斗争精神的四重维度,这四重维度共同支撑着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的精神向度。

    中国共产党大斗争精神四重维度历史经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邹慧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神的重新返场,引领世界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过程中采用的统筹、协调、渐进化推进方式,得益于对中华传统关联思维、中庸智慧和外推思想的借鉴。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对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和"真正的共同体"的终极追求,赓续中华传统对理想人格和大同社会的殷切期盼。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内涵实践过程目标愿景

    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探论

    王玉梅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提供价值引领、理论指导和理想信念支撑,社会大课堂则为思政小课堂提供内容来源、实践平台和技术支持。大小课堂有效融合,能够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知行统一 目标。在明确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的意义及两者的逻辑关系基础上,详细分析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现实困境,进而从多个层面详细探究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路径,促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融合

    高校思政课讲道理之道及其价值取向

    邵轶铭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思政课教师只有正确认识与解决教学讲何道理的问题,才能自觉将讲道理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教学讲道理之道及其价值取向应当是:讲历史之道,引导学生学史明理;讲理论之道,引导学生增智塑魂;讲治国之道,引导学生爱国为民;讲世界之道,引导学生胸怀天下;讲文明之道,引导学生崇德向善;讲人生之道,引导学生踔厉奋发。

    高校思政课道理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