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廉洁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思考

    陆艺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纲要课教学中融入廉洁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的切实体现,也是纲要课教学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廉洁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的路径与方法包括:通过阅读重要文献,筑牢信仰之基;运用史料案例,引发情感共鸣;开展实践教学,深化学思践行.将廉洁文化融入纲要课专题化教学,应当以"四个选择"为旨归,做到以廉洁故事吸引人、以廉洁情怀感化人、以廉洁经验启示人.

    廉洁文化全面从严治党纲要课专题化教学

    善用"大思政课"促进教育资源转化深析

    徐玉惠陈娱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的立足点在于把社会资源融入思政课,突破思政课长期存在的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的藩篱,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社会资源主要包括经典文献资源、社会生活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这些资源能否顺利转化为思政课课程资源,是"大思政课"建设的关键.针对"大思政课"格局下教育资源转化的现实困境,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推动社会资源向思政课课程资源转化,推进经典文献资源与"大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促进社会生活资源与"大思政课"教学相互回应,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与"大思政课"教学联动发力.

    "大思政课"教育资源转化意蕴进路

    『大思政课』视域下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探究

    杜鹏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课"的提出,为高校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明确了方向,对于挖掘和利用思政元素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脱贫攻坚实践孕育出来的脱贫攻坚精神,是高校重要的"大思政课"教育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课程、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科学研究,是高校利用"大思政课"教育资源的有效路径选择.

    "大思政课"脱贫攻坚精神思政教育

    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

    何贵林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结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因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伟大历程中,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解答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注重汲取人民群众的伟大智慧,不断推进理论体系化、学理化,在既立足自身又放眼世界的统一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举措、成果与经验

    王育锋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通过开展学术研究以奠定理论基础、创办学校以深化宣传教育、开展整风学习运动、深入调查研究等举措,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军事理论、党建理论等理论创新成果,积累了包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创新等宝贵经验.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举措成果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校劳动教育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张威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领导高校劳动教育始终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在动手实践中促进自然生命全面发展,在对象性活动中促进精神生命全面发展,在劳动集体中促进社会生命全面发展.为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劳动教育在教育原则上坚持人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统一,使大学生以社会发展为奋斗目标;在教育内容上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协同,使大学生在为他人服务、为集体奉献的劳动交往中实现人生价值;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实践,使大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创造性劳动中形成使命担当能力.

    高校劳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关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重要论述的逻辑理路

    乔莉萍韩锦伟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雷锋精神的属性特征和时代价值.首先,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由其蕴含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雷锋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的继承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精神品质的人格代表,是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载体.其次,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由其历史价值决定的.雷锋精神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树立道德榜样、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发展动力、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再次,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是由其肩负的时代使命决定的.雷锋精神肩负着涵养干事创业优良作风、营造向上向善社会氛围、展现中国国际形象的时代使命.

    雷锋精神本质属性历史价值时代使命

    以"两个结合"推进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赓续发展

    李学林周渝阳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一标志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列宁建党学说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也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伟大建党精神内在地包含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要立足"两个结合",守好"根"和"魂",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丰富伟大建党精神文化样式.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可以在思想理论上把握主动,为更好应对风险挑战、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精神滋养.

    伟大建党精神"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让大学生口服心服探析

    刘意刘扬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大学生口服心服是检验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成效的试金石.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让大学生口服心服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大学生在思政课堂做其他事情、考评机制错位带来偏差和社会问题影响学生思想.高校思政课教师讲授让大学生口服心服,即把思政课讲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知、情、意、行相统一.为此,要组织好思政课堂,改革考评制度,引导学生正视社会问题.

    高校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讲授口服心服基本方略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力的理论分析与现实进路

    任欣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引领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价值密码,具有政治性、先进性、实践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社会意识理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宝贵经验、应对时代之变的现实回应从不同向度诠释了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力的生成.针对阻碍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力功能有效发挥的问题,要坚持以"立"服人、以理服人、以"利"服人、以例服人,聚合理论阐释力、价值传播力、主体感召力、调查研究力,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引领青年学生的实效性.

    高校思政课教师政治引领力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