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的领导"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律探寻

    李晴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教育一体化旨在落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循序渐进和螺旋上升的目标要求,着力解决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存在的知识结构断档、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固化等问题,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领导"教育一体化建设,要以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政策文件为支撑,立足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实践,探寻"党的领导"教育一体化建设规律,推进"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形式、方法一体化建设。

    "党的领导"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规律

    新时代生态伦理框架下代际正义的价值重建

    罗志文袁光欢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背景下,代际正义问题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是现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价值重叠,另一方面是现实发展需要与未来理想目标之间的价值张力。造成这种两难困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方面资源的有限性,也有特定时空下代际主体信息与力量的不对称,更有现实层面资本主导下多维关系的异化。要走出两难困境,除了理解价值主体的类存在特性和维持最低限度"善"的价值底线,还要以共享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进行价值重构。

    生态伦理代际正义价值异化类存在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探究

    张龙井淼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共同富裕的一种样态,是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重要旨归,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优势彰显。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以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充足的文化食粮为前提条件,通过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与公正分配的有机统一,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为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奠定基础;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在"第二个结合"中塑造文化新形态,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文化食粮;通过教育发展,实现"智志双扶",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文化产品内生动力

    生成·价值·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多维考察

    宋重建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形成了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的科学路径,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正确指引。中国共产党探索历史周期率蕴含深刻历史逻辑,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探索历史周期率的原创性贡献在于建构中国共产党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结构体系、以坚定的人民立场为前提在实践中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为促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历史主动、准确把握世界格局定位并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对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完善理论、优化实践、抓住关键、构建协同,为跳出历史周期率提供保障。

    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人民主体自我革命

    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党莹莹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根本目的。研究"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重要命题,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何以可是、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三个基本问题,即在明确"两种革命"基本内涵,分析自我革命何以能引领推动社会革命,社会革命何以能推动检验自我革命内在逻辑基础上,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原则,以加强党的六大建设为途径,构建结合认识、原则、方法与实践内在统一的"两种革命"内外联动的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体系,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自我革命社会革命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理路·基本内容·学习策略

    石苏梅孙明慧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向统领,善谋大、善谋远、善谋深,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标识性、实践性的理论。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源泉、文化底蕴、现实基础、价值归宿的生成理路,以期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为、文化自信、文化自立中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内涵、最新论述、发展历程等,达到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的效果,使其成为破解中华文明之问和世界文明之问的一把密钥。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理路基本内容学习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论

    彭小兰谢咏娴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的53封回信凸显教育主体性,强调互动性,植根教育文化,并以立意深刻、话语生动、内容鲜活和传播智能为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呈现提供现实可能。基于此,可通过教育示范、教育时机、教育对象、教育话语协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力、感召力、亲和力和感染力。

    回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家教家风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徐依婷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教家风建设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在融入过程中,应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赓续红色家风为要点。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协同推进两者有效融合、高质量发展。

    家教家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核心素养视域下培智学校德育工作的价值理路

    王亚梅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核心素养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路径。培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基于特殊学生核心素养,调整明确德育目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德育课程建设;立足特殊学生身心特点,突出活动德育方式;协调多方教育资源,巩固升华德育成果。

    核心素养培智学校德育

    人工智能赋能"大思政课"建设路径求索

    吕岩刘鹏宇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优势,可以从"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三个维度赋能"大思政课"精准教学,以学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强化思政实践教学,提升教育评价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建设数字思政实验室和思政实践虚拟仿真资源平台,实现学生思政实践能力递进式培养;改善各地区、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均衡现象,加强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人工智能大思政课精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