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中药材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

元四辉

月刊

1001-4454

81888465@163.com

020-87665465,87624708,81889570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24号中粤大厦10楼

中药材/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出版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家级中药科技学术刊物。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信息中心站主办。主要报道中药材的种(养)技术(GAP),资源开发和利用,药材的加工炮制与养护,鉴别,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并辟有专论、考证、综述、药膳、经验、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内容丰富,信息面广。创刊二十多年来,质量不断提高,为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荣获全国医药信息成果奖,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1999年中国科技期刊总被引频次,《中药材》杂志排第81名(统计刊源为1372种)。《中药材》杂志发行全国医药卫生行业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国外发行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发行量较大的科技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叶面喷施天然矿物质纳米碳酸钙对林下三七生长和花品质的影响

    刘红斌向艳平曾丽月莫艳芳...
    267-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叶面喷施天然矿物质纳米碳酸钙对三七生长及花品质的影响,为林下三七叶面营养平衡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云南省澜沧县林下二年生三七为材料,测定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纳米碳酸钙对三七生长、病害发生及花中皂苷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1)纳米碳酸钙在浓度0.17%~0.50%范围内能显著促进林下三七植株生长,增加花、茎叶和根的重量;浓度0.25%~0.50%范围内能显著提高林下三七的株高;0.50%浓度下能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2)纳米碳酸钙在0.50%叶面喷施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圆斑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3)纳米碳酸钙在0.13%~0.50%浓度下能显著降低花中Hg的含量;在0.17%~0.50%浓度下能显著降低花中Cu的含量;在0.13%~0.17%浓度下能显著降低花中Cd的含量;在0.17%浓度下能显著降低花中Pb的含量.(4)纳米碳酸钙在0.13%~0.50%的施用浓度下能显著提高花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0.17%~0.50%的喷施浓度能显著提高花中人参皂苷Rc、Rb3和总皂苷的含量;0.25%~0.50%的喷施浓度能显著提高花中人参皂苷Rb2和Rd的含量.结论:叶面喷施天然矿物质纳米碳酸钙可促进林下三七植株健壮生长,降低发病率,促进花中皂苷的合成并拮抗重金属的吸收,提高三七花的品质.

    林下三七纳米碳酸钙植株生长三七花皂苷重金属

    遮荫对栽培茅苍术夏季早枯的影响

    瞿彩丽明淑芳段功豪龚玲...
    273-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遮荫和玉米间作对茅苍术夏季早枯的影响.方法:根据茅苍术田间种植调查的结果,采取遮荫和玉米间作的方法,考察对栽培茅苍术夏季枯萎、光合色素、杂草生长及根茎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设置遮荫可以有效降低茅苍术植株的枯死率,抑制杂草生长,提高光合色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根茎生物量;在茅苍术垄面两侧各种一行玉米的模式下,茅苍术根茎生物量最高,为最适合的间作模式.结论:遮荫可以有效改善茅苍术夏季早枯的问题,为改进茅苍术种植技术、提高药材产量提供了依据.

    茅苍术遮荫夏季早枯玉米间作

    贵州省赫章县半夏软腐病病原鉴定

    赵玳琳何海永谭清群李继业...
    27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贵州省赫章县半夏软腐病病原类型.方法: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16S rDNA和icdA基因序列系统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采集的带病样品中分离到8株菌株,致病性测定表明,菌株Bxrfl-2、Hbxrf2-4、Hbxrf3-1、Hbxrf4-6和Hbxrf4-7可经人工接种导致半夏、胡萝卜、马铃薯、黄瓜和大白菜腐软;5株病原菌株在NB固体培养基上菌落圆形、表面光滑、半透明、乳白色且边缘整齐,革兰氏染色呈红色,为革兰氏阴性菌;基于16S rDNA和icd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分析均表明,5株病原菌与已报道的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菌株聚集在同一分支上.结论:综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特征,将贵州省赫章县半夏软腐病病原鉴定为Pectobacterium aroidearum.

    半夏软腐病Pectobacteriumaroidearum鉴定16SrDNAicdA

    基于天麻产量和品质的菌材优劣评价

    谭云谭著明唐树元申爱荣...
    284-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栽培天麻的最佳菌材.方法:选择山樱桃、枳棋、化香、山桐子、青榨槭、野漆树、白栎、水青冈和桤木9种本地修枝材作为菌材开展天麻栽培试验,对试验各处理样品天麻产量、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天麻多糖含量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以白栎作为菌材栽培天麻,产量为(4.16±0.88)kg/m2,天麻素和对羟基苯甲醇总含量达到(0.47±0.07)%,天麻多糖含量为(54.73±3.24)mg/g,其天麻产量和品质指标最佳.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也印证白栎是栽培天麻的首选菌材,山桐子、水青冈、山樱桃为栽培天麻的较优菌材.结论:白栎是栽培天麻的最佳菌材.

    天麻菌材天麻素多糖白栎隶属函数法

    GA3浸种对盐胁迫下黄芩种子萌发抗氧化酶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王伟杰管仁伟路俊仙张翠翠...
    288-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GA3对盐胁迫下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提高黄芩耐盐性和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芩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GA3浸种对75 mmol/L盐胁迫下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盐胁迫下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株高及鲜重等指标随着GA3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经200 mg/L GA3浸种后,种子萌发过程中的SOD、POD、CAT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上升;GA、IAA、ZR几种激素含量有所提高;MDA与ABA含量下降.结论:200 mg/L GA3浸种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黄芩种子萌发的损伤.

    黄芩种子萌发盐胁迫激素抗氧化酶

    福建省诏安县药用植物资源状况研究

    柳明珠林青青许丽妹林亦鹏...
    293-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依托,系统地了解诏安县中药资源分布及利用的现状,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样地、样线实地调查以及走访栽培基地等方法,对诏安县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诏安县域内的药用植物共计989种,隶属于178科615属.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要的生活类型.药用部位大多集中于全草和根及根茎类.临床功效主要集中在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重点中药材共计72种,其中栽培药用植物11种.结论:诏安县药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可作为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自然资源.

    药用植物中药资源调查诏安县

    不同生境沙氏鹿茸草种群结构与动态

    施咏滔朱再标郭巧生唐思琪...
    299-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生境条件下沙氏鹿茸草Monochasma savatieri Franch.ex Maxim.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及存活曲线,预测未来种群结构变化,以期对引种驯化及保护其野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不同地区(湖北黄石、江西吉安、江西庐山)沙氏鹿茸草进行调查,记录相关信息,绘制种群静态生命表、期望寿命图、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及时间序列预测.结果:三个地区的沙氏鹿茸草年龄结构均为"金字塔型",种群存活曲线均趋于Deevey-Ⅲ型,在1~3龄级单位样地内种群数量最大,到第3龄级后种群数量急剧减少,江西庐山相对于其他两地缺少中高龄级(4龄级后)野生沙氏鹿茸草,并且江西庐山沙氏鹿茸草死亡高峰期相对于其他两地早,3龄级后湖北黄石地区沙氏鹿茸草期望寿命大于其他两地.结论:环境因素影响着沙氏鹿茸草种群年龄结构,其种群自然更新主要取决于种群3龄级前幼株存活率.沙氏鹿茸草种群保护主要应通过控制环境因子,来增加其幼株存活率,促进种群的繁衍.

    沙氏鹿茸草种群保护存活曲线半寄生植物

    基于EST-SSR标记鉴别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的研究

    范馨元王添琦武伦鹏康辰凯...
    305-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EST数据库中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的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多态性特征及规律,构建其SSR指纹图谱,探讨EST-SSR标记用于鉴别人参类药材的可行性.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8对具有多态性的EST-SSR标记并设计引物,通过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2种方法检测其扩增产物,比较其在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发现SSR的多态性在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中呈现逐步递减的趋势,这可能与遗传多样性、生长年限和生长环境相关.筛选出2对EST-SSR标记的扩增条带可以特异性的鉴别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所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与园参相比,林下参和野山参的亲缘关系较近.结论:SSR分子标记可以用于园参、林下参和野山参的鉴定,且结果准确可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园参林下参野山参SSR鉴别

    蜘蛛香VjBIS1和VjBIS2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王晨舒常箫月赵爽
    310-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的VjBIS1、VjBIS2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量分析.方法:提取蜘蛛香叶片中RNA反转录为cDNA,基于蜘蛛香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克隆基因全长,对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蜘蛛香不同部位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基因VjBIS1、VjBIS2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990 bp,编码329个氨基酸和1 011 bp,编码336个氨基酸;二者均具有高度保守的bHLH结构域,属于bHLH类转录因子Ⅳa分支类群;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基因VjBIS1、VjBIS2根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叶.结论:从蜘蛛香中成功获得VjBIS1、VjBIS2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环烯醚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蜘蛛香环烯醚萜转录因子基因克隆原核表达

    霜桑叶的生药学鉴别及品质分析

    曾晓艳谭朝阳刘伟王国喜...
    316-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掌握霜桑叶和夏桑叶的区别特征,为经典名方中霜桑叶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比较二者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经霜与非经霜桑叶芦丁含量的差异,建立10批桑叶HPLC指纹图谱.结果:经霜桑叶的生药学特征与夏桑叶的差异不显著,霜桑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标定17个共有峰.含量测定表明,霜桑叶中的芦丁含量较夏桑叶高,与传统的宜在霜降后和10-12月采收的经验结果一致.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经典名方中霜桑叶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对药用桑叶的品质控制也提供了科学依据.

    桑叶性状与显微特征芦丁含量测定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