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开发与市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资源开发与市场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

月刊

1005-8141

zykfsc@163.com;zykfysc@188.com

028-68107829;68107828

610015

成都市一环路南二段24号

资源开发与市场/Journal Resource Development & Marke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主管,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涵盖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重点刊登国内以自然资源为主、兼顾社会经济资源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创新成果,资源开发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以及资源与环境、资源管理、开发与保护等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政策调节下的绿色消费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程文亮
    1373-1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3种不同政策工具在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机制,对采取有效政策工具促进绿色消费行为具有重要价值.从理论与实证出发,探讨了绿色素养、价值感知与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引入了价格补贴、征税与劝诫多种政策工具导向作为情景调节变量,并分析了其在上述关系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①消费者的绿色素养越高,越能正向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意愿;②绿色价值感知利得与绿色价值感知利失起并行中介作用,且消费者的绿色素养更能通过绿色价值感知利得正向促进绿色消费行为意愿;③3种政策导向工具都能正向调节绿色素养对绿色价值利得感知之间的关系.在对绿色素养对绿色价值利失感知之间的影响关系中,价格补贴性政策能够显著调节这一影响机制,征税型政策与劝诫型政策导向对这一影响机制调节效应不显著.同时,调节效应图分析显示,不同高低分组的价格补贴政策、征税与劝诫型政策导向对绿色素养对绿色消费行为意愿的调节也有一定的异质性.

    绿色消费行为意愿价格补贴绿色素养绿色价值感知调节效应政策工具

    国内区域旅游形象研究进展及启示

    李凤娇高彩霞刘家明朱鹤...
    1382-1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旅游形象是提升旅游吸引力和扩大旅游市场的关键,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旅游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文献计量法、文献研究法和科学归纳法对国内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概念与重要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解析,构建了区域旅游形象研究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提炼了相关核心研究主题.研究发现:①国内区域旅游形象内涵包括空间尺度、影响因素、内部结构、构成维度以及利益相关主体五部分;②结合内涵搭建国内区域旅游形象研究理论框架,其中理论包括认知—情感理论、旅游形象关系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CIS理论和5W传播模式理论;③主要研究主题包括区域旅游形象感知与影响因素、区域旅游形象的对比与借鉴、区域旅游形象定位与设计、区域旅游形象传播与推广.未来,相关工作者应拓展游客调查,全面掌握区域旅游发展现状,依据上层规划,做好区域旅游形象规划与开发,利用"传统+新兴"传播手段融合进行区域旅游地推广.

    区域旅游形象研究进展理论基础研究主题中国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经验、现实 困境及创新发展研究

    莫开源张小林覃远芳
    1390-1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建设经验、现实困境及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认为,目前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充分发挥新业态带动效应、打造高水平产品服务体系、形成全产业链生态系统、发挥"体育旅游+"引领作用、构建"政府—高校—基地"联动机制等5方面的借鉴经验.但仍存在数字化转型升级难以深入全局、空间结构布局有待优化、公共设施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基地自身产品创新开发滞后、生态环境可持续面临考验等5方面现实困境,制约着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发展.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了模糊边界限制,开展业务要一超多强;智慧化、个性化及IP化助力破"圈";丰富产品体系,提高多元化综合服务;建立动态"导向—评审—监管"机制;把握全民健身热潮,把"流量"转为"留量"等5条有助于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策略.

    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经验现实困境创新发展

    基于XGBoost算法的中国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周光耀陈心怡赵秋皓徐鹏飞...
    1398-1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Getis-Ord G*i指数和XGBoost机器学习等方法,探讨了中国露营地的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城市露营地建设适宜性.结果表明:①中国露营地分布呈现集聚特征,整体分布上表现为"东聚西散、南多北少",呈"多核心—多轴线"的空间格局,区域及省际分布差异性显著,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四大区域形成集聚区;②中国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受自然条件、旅游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基于XGBoost算法输出的影响因素权重值由高到低依次为:NDVI、DEM、AQI水平、GDP、A级景点数量、国内旅游收入、道路密度、国内旅游人数、工资水平;③中国露营地建设高适宜性区域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露营地数量占总数的48.90%;中适宜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北、中部与东北部分地区,露营地较为分散;低适宜性区域主要集中于青海和云南两省.

    露营地空间分布影响因素XGBoost算法适宜性分析

    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测及时空分异特征——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罗忠恒林美珍刘堂发
    1410-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评测和分析长江经济带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通过构建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测算和分析2009-2020年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10个省(市)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总体综合发展水平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茶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由2009年的东高西低向2020年的东低西高格局转变,各省(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维持向上齐头并进的发展状态,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向上增长和小幅波动的良性发展趋势;②各省(市)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总体较低并呈现空间异质性,其中浙江省3个系统处于协调状态,其他省(市)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但中西部各省(市)3个系统的失调状态逐渐改善,区域间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逐渐缩小;③长江经济带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维持已有状态的稳定性,并呈现循序渐进向较高等级状态发展的演变态势.最后,本文就实现长江经济带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系统高水平、协调性及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长江经济带茶产业旅游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马尔科夫链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 的时空演化差异——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杨艳丁正山邵海雁穆学青...
    1420-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RR)—乡村旅游(RT)—生态环境(EE)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整体,如何保证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区域,基于耦合协调机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ESDA、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等方法测度2005-2021年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化差异.结果显示:①长江经济带RR、RT和EE指数表现各异但均为增长态势,在综合发展水平上呈现出RR>EE>RT的总体趋势,大体表现为RR超前,RT与EE滞后;②三大系统从高耦合、低协调向高耦合、高协调转变,且协调度从严重失调向优质协调稳步推进,空间上呈现出上—中—下游逐渐上升的阶梯分布态势,各地区都在不同时期出现高值集聚;③核密度曲线显示长江经济带协调程度显著提升,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非均衡性,泰尔指数显示空间差异下降明显,提升长江经济带协调水平的关键在于缩小上—中—下游的区内差异.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演化长江经济带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村空间分布及发展策略

    邸明慧薛秀青乔良白明刚...
    1431-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面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OPTICS聚类算法和核密度分析法,对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类型、旅游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围绕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与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村集中分布在北京和石家庄周边,结合环城游憩带理论,可构建形成环首都、环省会两大乡村文化旅游休闲圈;②已开发旅游村呈组团聚集式分布,考虑到规模和密度差异,可分级打造8个乡村旅游集聚区;③遵循地理空间带状延伸趋势和旅游强省建设总体布局,可培育发展京张、燕山长城、太行山3条具有战略支撑性的乡村文化旅游隆起带;④六类主题资源村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旅游开发具有"自然类强、人文类弱"的特点,未来可围绕"升级"与"破局"两个方面,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

    文化和旅游资源村空间分布发展策略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