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口收缩地区的国土空间优化"专辑序言

    吴康
    233-234页

    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进展及展望

    赵小风涂刘欣孟浩蒋沁超...
    23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是城镇化后期和人口减少趋势下面临的重要命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能为优化城乡建设用地配置和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系统梳理中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时空演变、驱动机制和途径等研究成果进展,提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内涵从数量控制逐步向提质增效和优化布局转变;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主要集中在宅基地与工业用地减量化潜力测算和空间分异;人口流失和产业衰退造成了城市收缩和农村空心化,引发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设用地增存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的路径。[结论]未来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研究应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为指导,以"理论认知—减量化时空演变—减量化调控模式—减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完整、准确、全面剖析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内涵,加强不同区域、不同空间尺度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演变过程及空间差异研究,加强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模式总结和案例分析,深化多元效应分析和对比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化时空演变驱动机制效应综述

    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基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

    吴康宋嘉卓陈艺文
    249-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城市人口分化日益明显,探究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对增强城市韧性、应对不确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城市抵御风险能力的影响大于对经济恢复能力的影响。②机制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在人口增长与收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③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具有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在大城市和非资源型经济地区较为明显。[结论]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是人口分化背景下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重要策略,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为不同地区制定适应人口增长与收缩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城市收缩城市经济韧性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水平调节效应模型中国

    局部收缩背景下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格局及机制

    林思仪赵渺希王笑涵
    262-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持续阻滞的国际环境下,应对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城市收缩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新命题,研究局部收缩下的都市圈企业更替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对未来城市规划向"精明收缩"范式转变、整合优化低效闲置土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深圳都市圈为研究区域,以街镇为研究尺度,借助GIS空间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典型案例分析,识别2010-2020年深圳都市圈发生人口收缩的地区,解析都市圈企业更替时空格局及驱动机理,归纳都市圈局部收缩的机制动因。[结果]①人口收缩主要发生在都市圈核心区80 km外的惠东、博罗两县城镇。②都市圈整体企业更替特征为高进入、高退出,人口收缩地区的企业更替水平较弱。③从不同产业部类看,人口收缩程度仅与制造业企业更替量显著负相关;相对人口因素而言,交通、创新、网络因素对信息技术业、商贸流通业企业更替量的解释力度更高,启示人口收缩地区依托其他生产要素积极转型。④分析内城、中心城区边缘、大都市圈外围3类区位的人口收缩地区发现,金融危机后外资外贸退潮、中心城市对外围的持续吸引、地方的产业转移和转型升级、传统的国际劳动分工模式难以为继等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都市圈的局部人口收缩。[结论]在发达都市圈,内城和中心城区边缘的人口收缩带有偶发性,较易实现转型增长;大都市圈外围的人口收缩具有普遍性,消除人口收缩的负面影响、实现"以收缩换发展"面临着更加艰巨和严苛的挑战。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积极嵌入区域网络,减少增量规划,促进市场有序更替是人口收缩地区精明发展的有效途径。

    收缩城市人口收缩深圳都市圈企业更替劳动力精明收缩小城镇

    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东北三省为例

    衣霄翔石骋李宗泽刘羿伯...
    279-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剖析既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策略在人口收缩背景下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东北三省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在分析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配置现状的基础之上,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究建设用地规模投入与结构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结果]①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地谋发展"式的用地投入模式面临失效;②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工业用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已边际报酬递减,着重供给此3类用地的传统用地结构配置策略适宜性下降。[结论]收缩城市面临城镇建设用地"超配"和"错配"的风险,应以控制用地规模、协调人地关系为前提,积极调整用地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收缩城市用地规模用地结构资源配置面板数据模型东北三省

    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进及收敛特征

    贾文星张学良韩慧敏
    294-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从县域层面评价收缩型区域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考察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动态跃迁及随机收敛特征,为新时期收缩型县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分析框架构建全局参比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非角度超效率SBM-DEA模型,测度2011-2020年中国收缩型县域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运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考察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依赖特性和动态跃迁特征,并基于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全局性及俱乐部随机收敛检验,尝试对可能存在的收敛子集进行识别。[结果]样本考察期内,过半县域处于收缩状态且呈现连绵化发展趋势,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处于低值区间且总体呈现下降态势。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表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现象,其未来演化发展虽然具备良好的空间整合条件,但短期内向"低低"象限转移的概率更高。收缩程度较高的县域表现出更明显的"路径依赖"和"低值锁定"行为。全国层面和分地区的考察均未发现存在全局性或俱乐部随机收敛趋势,分省层面存在海量的收敛子集。[结论]中国收缩型县域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较大提升的空间,应充分发挥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推动小尺度、精细化的交流与合作,助力实现人口流失县域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收缩型县域人地关系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跃迁随机收敛SBM-DEA中国

    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陈姝兴付文强吴康
    308-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常住人口规模测度城市收缩,进行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检验,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收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结果]①在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与城市土地价格显著负相关。②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东部城市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区域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影响存在异质性。③以人均碳排放量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随着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城市收缩对地价的影响存在结构断点,在越过门槛值后影响更为显著。④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收缩会引起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结论]城市收缩程度越高,其土地价格越低;且城市收缩现象存在着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取差异化城市收缩策略对引导各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持其土地价格平稳可控有着重大意义。

    城市收缩土地价格人口碳排放门槛模型区域协调空间杜宾模型中国

    人口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及分异

    周臻陈浩王磊
    32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收缩型中小城市普遍存在人口收缩-建设用地扩张的矛盾现象,解析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是深入理解其机理的基础。[方法]使用中国土地市场网交易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遴选对照城市,解析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相对于增长型中小城市样本的建设用地供应动态特征(组间差异);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差异特征(组内差异);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组间和组内供地差异形成的关键主导因素。[结果]①相比对照城市,收缩型中小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特征为规模降低,价格增长明显放缓,以划拨等非市场化方式供地的比重、交通和公共设施等非经营性和非产业供地比重有较快扩大的趋势。其中,东北地区还表现为供地规模较大但价格普遍较低的区域性特征。②依据建设用地供应特征,71个收缩型中小城市样本可降维并归纳为"低水平供给型""供给退化型""弱增长供给型"3种类型。其中,"低水平供给型"城市多为传统农业型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供给退化型"城市多为重工业衰退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呈衰退态势;"弱增长供给型"城市多为增长区域内的人口外流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稳定发展但存在衰退风险。③组间供地差异主要与人口和产业发展等需求因素相关,组内供地差异则主要与政府供给因素和工业发展水平相关。[结论]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显示出群体性特征和内部差异。尽管收缩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可以被地方政府短期改变,但往往会在长时期的波动中回归到人口和产业等发展条件决定的真实水平,因此人-地增长悖论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所纠正。据此,对收缩型中小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等工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收缩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区域差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更新倾向得分匹配中国

    黄河流域人口收缩县城类型及其时空演化特征

    王录仓杨婷婷
    336-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面临着人口减少和流失的双重压力,导致收缩县城比较普遍。化解县城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失、经济衰败和社会发展迟缓等问题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识别收缩县城的类型,辨析收缩过程的周期性和稳定性,对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本文以人口收缩率为标志,构建了收缩县城识别标准,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2000-2020年县城人口收缩的过程与类型。[结果]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人口收缩县城以暂时性收缩和周期性收缩为主,暂时性收缩县城159个,占52。65%;周期性收缩县城139个,占46。03%;持续性收缩县城仅4个。②空间分布主要指向集中连片贫困区、矿产资源开发区、民族聚居区和省际接壤区。③县城人口收缩-停滞(或扩张)交替出现,收缩累计年份以2~4年为主,其次是5~8年,大致暗合中国特有的"五年计划"(基钦周期)。[结论]黄河流域县城主要以暂时性和周期性收缩为主,并没有形成令人担忧的结果,但对于集中分布区应高度重视,并分类制定应对策略。

    收缩县城人口收缩指数收缩类型收缩过程收缩周期空间分布黄河流域

    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王争磊乔家君朱乾坤肖杰...
    35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专业村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却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人口是影响专业村发展的关键力量,有必要深入探究其收缩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口收缩模型探究2008-2017年河南省50个专业村人口收缩的时空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人口收缩的空间影响因素。[结果]①2008-2017年,河南省严重收缩型和未收缩型的专业村分别占专业村总数的42%和46%,人口变化的极化特征显著;劳动力收缩严重的专业村类型依次是工业型、农业型和服务业型专业村。②专业村人口收缩的空间近邻效应显著,空间分布上具有核心—边缘特征,收缩程度由豫中向周围区域逐渐减弱;工业型和农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分布在豫中郑州周围区域,服务业型专业村人口收缩主要分布在豫东边界地带。③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水平、发展基础是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河南省专业村人口收缩空间格局是在村民生活条件的基础之上,由医疗供给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和产业、交通发展等专业村发展条件的直接作用与村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间接作用产生的结果。[结论]不同类型专业村人口收缩差异较大,形成机理较为复杂。改善村内基础条件,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是缓解专业村人口收缩状况的关键。本文针对不同类型专业村提出了差别化缓解策略,对增强专业村人口吸附力、延长生命周期具有重要意义。

    专业村人口收缩时空特征地理探测器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