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分析黄河流域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内在驱动机制,为新时代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和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本文基于2021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从动力变革、体制改革、结构升级和发展转变等4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了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度量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黄河流域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空间分布差异,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两大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策略重点.[结果]①黄河流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整体低于长江经济带,且内部空间差异显著,呈现"上、下游地区水平高,中游地区水平低"的局面,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和西部以及兰州、西安、太原和郑州等省会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较高.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总体上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征.②全局莫兰指数显示黄河流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不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莫兰分析显示,黄河流域地区"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城市,"低-低"集聚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城市群.长江经济带"高-高"集聚类型占比最大,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③城市规模、消费能力和人力资本是黄河流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有显著促进作用.分城市群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信息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对黄河流域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促进作用较弱,特别是关中平原、黄河几字弯和兰西等城市群.从东到西水资源量和环境规制对两大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的影响逐渐加强,尤其是黄河几字弯、兰西、滇中和黔中城市群等生态脆弱地区.此外,黄河流域地区中黄河几字弯和兰西城市群发展滞后,尚未形成有效的新旧动能转换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持续发力.此外,还应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