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系——理论框架与应用方向

    田亚亚姜广辉周涛吴思多...
    801-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背景下,探索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的互动关系、促进两者适配发展,对重塑乡村空间、促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在解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的基础条件、动力机制、互动过程及互动特征,尝试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框架,进而探讨了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理论的应用方向。研究认为:①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是农村居民点系统受到内外部环境影响而引发的"要素-结构-功能"适调过程,具有阶段性、自适应性及驱动性等特征。②受区域经济发展速率、转型程度及社会结构影响,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互动可能存在时空尺度上的不对应,呈现错位、竞争、协同等互动类型。③可通过"以功能引导用地结构调整"的思路开展乡村空间重构、重视村庄功能到物质空间的投射、创新混合性村庄规划及完善相关制度配套等措施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与功能协调适配。

    农村居民点用地结构功能互动关系理论框架

    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九大国家级城市群的证据

    谢皖东田双清马贤磊赵爱栋...
    814-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产业集聚是城市协同分工发展的产物,是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产业集聚对城市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路径与效果,可为优化城市群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首先从城市经济理论出发,构造"产业集聚—生产改善—土地利用—配置效率"作用路径阐释产业集聚影响土地配置效率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2009-2018年全国九大国家级城市群128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松弛值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并实证检验了其与产业集聚水平的关联,从区域阶段效应、产业集聚特征效应视角分析了其作用差异与机理。[结果]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演化趋势,且在地理分布上大致表现出东部和东北部上升、中部平稳、西部下降的空间差异。②产业集聚程度提高能显著促进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提升。③产业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的促进作用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边际递减。④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生产性用地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结论]产业集聚对中国城市群生产性用地配置的促进作用存在着空间区域差异、集聚效应差异。因此,优化中国城市群产业发展格局需要契合城市群发展特征而进行差异化政策改进,包括加强产业集群资源配置、调整资源向优势区域倾斜、革新地区产业结构形成区域协作三方面内容。

    产业集聚土地配置效率生产性用地数据包络分析城市群

    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基于风险应对能力差异视角

    郑姗刘家成安宁
    829-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风险应对能力差异视角剖析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机制,为改善农地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方法]基于2019年江苏、吉林和四川3省调查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在不同农户风险应对能力差异的视角下揭示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①现阶段中国仍存在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情况,自然风险可能降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但存在一定的风险水平门槛,只有在自然风险上升到一定水平的情况下,自然风险才会降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②高自然风险将抑制农地向经营效率较高的规模户流动,从而不利于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规模户的风险应对能力在自然风险影响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即规模户的风险应对能力会弱化自然风险对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提升农业经营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政府应注重完善自然风险管理体系、解决禀赋约束问题以及规范农地流转市场,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自然风险应对能力,以有效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

    自然风险农地资源配置效率风险应对OP协方差OLS模型

    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脱钩关系的演化过程与驱动效应

    何利杰黄炉斌李世勇柯新利...
    841-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系统研究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脱钩关系的演化过程及其驱动效应,以期为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指导。[方法]基于脱钩理论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了农村居民点"人减地增"现象的演化过程,并以湖北省为例,利用2000-2020年多期遥感影像与社会统计数据,结合Tapio脱钩模型和LMDI分解法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①从城镇化发展初期、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镇化发展深化期至乡村振兴期,农村居民点与农村人口关系依次呈现出增长负脱钩、强负脱钩、衰退负脱钩及强负脱钩的演变过程。②近20年来,湖北省整体呈现"人减地增"态势,农村居民点用地增长了 1。71万hm2,同期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了 1375。07万人,农村人地关系不协调;湖北省大部分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长期处于强负脱钩状态,但2015-2020年的农村人地关系略优于2000-2015年,鄂东地区的农村人地关系优于鄂西地区。③土地利用集约度效应与城镇化效应是农村居民点扩张的主导因素,而城乡人口结构效应与区域总人口效应则是主要的阻碍因素;且各因素在区域上的贡献度差异显著。[结论]缓解农村"人减地增"现象的关键在于优化城乡人口结构,并提升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

    农村居民点农村人口脱钩关系演变过程驱动效应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