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交易机制与技术应用对中国煤电行业碳减排的影响——基于强化学习的多智能体仿真

    连旭裴童心汪文生汤颜声...
    1186-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3060"双碳目标对中国煤电行业低碳发展提出了全新要求,随着碳配额上限的逐步下调,煤电行业如何进行低碳转型已引起业界与学术界的关注。碳交易机制通过政策约束引导煤电企业减少碳排放,技术创新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排放,在推动煤电企业向低碳模式转变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这一转型过程在微观层面的内在驱动机理尚未得到充分解析。[方法]以中国2022年2628家煤电企业为样本,结合强化学习理论和多智能体模型,基于Netlogo平台对碳交易机制下碳市场、政府和不同减碳倾向(倾向于优先选用技术减碳与否)煤电企业之间的交互影响与协同机制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研究表明:①碳交易机制的实施可有效推动煤电企业进行技术减碳,实现环境和经济的绩效双赢,预计影响效果于2032年起愈发显著。②煤电企业减碳倾向受碳交易推行程度影响。2030年碳达峰目标实现之前,煤电企业未如预期般积极应用技术进行减碳工作。③合理的碳交易价格将有效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应用投资,碳价越高越能刺激煤电企业的减碳积极性和碳市场的活跃度。碳价在各个阶段涨幅不同,自2022年碳市场初始运行起至2030年,碳价涨幅最大,在2032至2060年的中后期阶段平稳上升。[结论]中国煤电行业实现低碳转型仍面临挑战,需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建设,强化碳资产管理,健全减碳激励支持体系和优化碳配额定价机制,推动中国煤电行业技术减碳和高质量发展。

    碳减排碳交易机制节能技术多智能体模型低碳政策工具煤电行业中国

    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的影响

    刘媛陆玉麒陈娱
    1198-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关键力量。本文旨在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供理论支撑与对策建议。[方法]通过整理2005-2019年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专利数据,解析了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变格局,进一步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的影响。[结果]①2005-2019年,在时序演变上,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规模持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占总创新比重则呈现出"M"型波动态势;在空间格局上,中国绿色技术创新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集聚态势;②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提质增量,且相比于创新质量提高,碳排放权交易对创新数量增加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③从时间异质性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随着政策施行的时间延续越久,作用越大;④从空间异质性来看,在不同地区实施试点政策,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亦有不同,其中华北、华南、西南地区作用表现最强;而华东、华中地区影响效果并不显著。[结论]碳排放权交易能够在显著促进碳减排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中国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影响。由此,高效施行与健全环境规制政策法规,重视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是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碳排放权交易绿色技术创新双重差分模型时空异质性机制分析中国

    增量土地扩张和存量土地再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

    潘晨鑫万勇
    1213-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增量土地资源趋紧的现实背景下,城市发展逐步由依赖增量土地供应的外延型扩张转向注重存量土地再开发的内涵型集约模式,本文试图探究增量土地扩张和存量土地再开发在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城市土地供应政策的完善提供有益参考。[方法]基于2009-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面板模型,探究增量土地扩张和存量土地再开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进行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门槛效应分析和细分城市规模的异质性分析。[结果]①存量土地再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高于增量土地扩张,且影响显著。②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增量土地扩张和存量土地再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存在人口城镇化和人均GDP 门槛效应。随着人口城镇化、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升,增量土地扩张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下降,存量土地再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不断上升,并逐渐超过了增量土地扩张。③在异质性分析方面,上述两个门槛效应在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均存在,并与全国样本存在相同的发展态势。其中,大城市的门槛值高于全国门槛值,全国门槛值又高于中小城市。[结论]传统依靠增量土地扩张的外延扩张型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城市逐步进入存量时代;但不同规模城市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的时期存在差异,应对不同城市采取差异化土地供应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的驱动作用。

    增量土地存量土地发展方式转变门槛模型规模异质性中国

    中国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差异

    王亚楠苏明明董航宇
    1226-1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下文简称两类城市)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以期为两类城市差异化的用地管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两类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差异性研究框架,选取2003-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对比分析法、城市扩张强度指数和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两类城市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结果]①2003-2020年两类城市建成区面积均呈现出扩张的趋势,资源型城市扩张平均速度慢于非资源型城市。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扩张速度呈现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衰退型资源型城市"的态势;非金属类、有色类和油气类资源型城市扩张速度快于资源型城市的平均水平。②两类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存在差异。人口规模、交通发展水平、科技投入力度、环境质量对资源型城市扩张驱动作用更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资源禀赋对非资源型城市扩张驱动作用更强。③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扩张驱动机制存在差异。交通发展水平和科技投入力度对成长型城市驱动作用更强;经济发展水平对成熟型城市驱动作用更强;环境质量对衰退型和再生型城市驱动作用更强。[结论]中国资源型城市扩张平均速度低于非资源型城市。人口规模、交通发展水平、科技投入力度、环境质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资源禀赋等核心驱动因素对于两类城市及不同发展阶段资源型城市扩张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扩张资源型城市驱动机制面板回归模型中国

    《资源科学》投稿须知

    123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