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科学
资源科学

成升魁

月刊

1007-7588

zykx@igsnrr.ac.cn

010-64889446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大屯路甲11号

资源科学/Journal Resources ScienceCS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原名《自然资源》,1998年更名为《资源科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主要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资源管理与资源立法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面向SDGs的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评估

    宋永永张潇予马蓓蓓薛东前...
    1807-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评估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探讨区域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策略,对推动能源富集区可持续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方法]基于韧性理论构建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评估矩阵,研究2005-2020年晋陕蒙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演化规律与优化提升策略。[结果]研究表明:①2005-2020年晋陕蒙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社会经济韧性呈现"下降-上升"的演化趋势,自然资源韧性呈现"上升-下降"的演化态势,生态环境韧性保持逐年提升态势。②晋陕蒙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受其子系统韧性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预防和恢复阶段,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提升主要得益于生态环境的支撑;在缓冲和适应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对区域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贡献突出。③晋陕蒙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格局变化显著,较高韧性城市显著增加,社会经济韧性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异格局,自然资源韧性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空间特征,生态环境韧性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④自然资源子系统韧性不足是制约晋陕蒙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提升的关键因素。[结论]应该对标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构建"阶段+要素+系统+区域"的协同治理机制,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健全民生保障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从而持续提升能源富集区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水平。

    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可持续发展目标演化规律提升策略能源富集区

    全球风电产业链的贸易格局演变与风险传导模拟

    李威龙韩梦瑶
    1822-1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日益复杂动荡的国际形势及频繁多变的贸易摩擦显著加剧了全球贸易中断风险,解析全球风电产业链的贸易演变特征与风险传导机制为网络韧性提升及外生风险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参考。[方法]本文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刻画了2000-2021年全球风电产业链的贸易格局演变特征,结合网络韧性检验测度了风电产业链中不同生产环节贸易网络的鲁棒性,基于级联失效模拟解析了不同国家(地区)的供应风险对风电产业链的影响程度。[结果]①全球风电产业链整体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日益密切,全球风电产业链网络复杂性呈上升趋势;②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风电组件出口的主要节点,与众多国家(地区)建立了紧密的贸易联系,在全球风电产业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③在塔筒和发电机贸易网络中,源自中国的供应风险对全球风电产业链的级联影响相对较大,而在叶片和齿轮箱贸易网络中,源自美国及德国的供应风险对全球风电产业链的级联影响相对较大。[结论]随着国际形势日益严峻及风电需求逐渐扩张,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技术创新,开拓新兴市场,对于系统性防范化解全球风电产业链的潜在风险具有启示意义及实践价值。

    风电产业链贸易格局网络韧性供应链风险风险传导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格局及效率

    张鹏岩常迎辉刘宇张金炳...
    1836-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外政策和未来对外开放合作的核心,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格局及效率,对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中国与沿线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CHRTD资源贸易数据库2000-2020年中国进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数据,基于有序聚类法、生存分析模型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贸易时空演变格局及其贸易效率。[结果]①2000-2020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化石能源进口阶段特征明显,贸易国(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进口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天然气进口占比明显增加;②能源贸易较为稳定,贸易关系的生存率较高,但仍存在能源贸易活跃度较低现象;③GDP、经济结构和距离等是影响中国能源进口贸易的重要因素,能源贸易效率总体较低,高值国家数量较少,且呈现零星分布。在适用时变模型的能源中,煤炭进口额的贸易效率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天然气的进口额贸易效率和进口量贸易效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化石能源进口贸易合作逐渐深入,但总体的贸易效率仍然较低,进一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能力,制定更加精细化的贸易管理政策,是降低能源贸易风险的重要路径。

    能源贸易贸易效率生存分析模型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一带一路

    国际石油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及其驱动因素

    刘亦文刘惠
    1852-1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的能源资源支撑,研究国际石油贸易网络动态演化及其驱动因素,对提升石油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方法]本文基于1992-2023年全球石油贸易数据,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和QAP分析方法,探讨全球石油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连通性、中心性及贸易集团的地理分布特征的动态演化,并从经济、人口、技术、地缘政治风险、地理距离等角度分析国际石油贸易的驱动因素。[结果]①国际石油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调整和稳定在较高水平的演变过程。②石油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相对稳定,线点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全球石油市场的连通性增强。同时,国际石油贸易呈现多极化趋势。③石油贸易集团从最初的三集团结构演化为四集团结构,其中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俄乌冲突对石油贸易集团演化的影响显著。④经济规模、人口规模、贸易协定正向推动石油贸易网络演化,技术进步和地理距离则负向影响石油贸易网络,地缘政治风险因石油囤积、价格上升等正向影响石油贸易网络。[结论]面对全球石油市场的快速演化,为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各国应加强石油储备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和"黑天鹅"事件;推进多元化贸易合作,减少对单一供应源依赖;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缓解地缘政治风险,确保石油供应稳定。

    石油贸易复杂网络能源安全驱动因素QAP

    美国能源独立对全球能源贸易网络的影响——基于贸易流的视角

    孔祥瑜李虹
    1867-1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国际能源贸易深刻影响各国(地区)能源安全与社会生产发展,为认识资源供给冲击如何影响区域能源贸易,亟需对美国能源独立事件深入分析。[方法]本文基于能源贸易流视角,使用复杂网络方法探究2000-2020年美国能源独立进程对全球能源贸易网络的动态影响。[结果]①美国自21世纪以来逐渐摆脱对石油进口的高度依赖,成为石油进出口并重的能源贸易国。天然气方面,美国大幅加强了天然气出口,成为天然气贸易的主要出口国。②美国主要的能源来源国(地区)向美出口的能源量及比重明显下降,寻求其他国家(地区)作为新的能源出口对象;美国多数能源出口对象国(地区)与美国的能源贸易量及比重上升,增加了对美国能源的进口依赖。③能源贸易竞争方面,在能源进口中,美国与其他能源需求国家(地区)的竞争关系减弱,在能源出口中,美国与其他能源供给国家(地区)的竞争关系增强。[结论]美国能源供应的增长将促进能源出口国(地区)之间的竞争,包括中国在内的能源需求国家(地区)可以通过拓展进口渠道,增加能源进口量等方式降低能源安全风险。

    能源贸易网络资源供给冲击美国能源独立复杂网络方法能源安全

    数字技术创新对中国城市能源结构优化的影响——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

    廖珍珍茹少峰
    1881-1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从偏向型技术进步视角分析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结构优化的影响,为数字技术创新赋能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cemoglu的两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差距分析的理论框架,构建了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两要素的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能源结构优化的数理模型,提出了数字技术创新影响能源结构优化的理论假说;采用2006-2021年中国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①数字技术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且这种促进效应在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旧显著成立;②机制检验表明,在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之间,数字技术创新能够通过促进清洁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尤其表现为在清洁电力能源和化石能源之间,数字技术创新能够通过促进清洁电力能源偏向型技术进步推动能源结构优化;③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对能源结构优化的促进效应在资源匮乏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显著,而在资源丰裕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不显著;在政府环境关注度高的城市和低碳试点城市显著,而在政府环境关注度低和非低碳试点城市不显著。[结论]要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渗透、融合和应用,深化不同城市间的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合作,均衡能源供给与需求。

    数字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优化偏向型技术进步固定效应模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