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王仰宗

半月刊

1674-7860

zy@cjocm.cn

010-59431886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102218-59信箱

中医临床研究/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盆腔炎Ⅱ号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洪寅雯柏亮珍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盆腔炎Ⅱ号方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equela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0只SPI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盆腔炎Ⅱ号方低剂量组、盆腔炎Ⅱ号方中剂量组、盆腔炎Ⅱ号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1)/Smad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盆腔炎Ⅱ号方干预可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表达水平,减少胶原蛋白沉积及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下调TGF-β1和p-Smad2蛋白表达(P<0.05).结论:盆腔炎Ⅱ号方能缓解SPID大鼠子宫组织炎症反应,抑制TGF-β1/Smad2信号通路,改善组织纤维化.

    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纤维化子宫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质谱技术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

    彭致铖李玲蔡盛康刘艳梅...
    13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联用系统(Xevo G2-XS QTOF MS)和网络药理学预测桃核承气汤治疗盆腔瘀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的作用靶点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伤寒论》记载,制备桃核承气汤水煎剂,并采用Xevo G2-XS QTOF 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解析,根据所得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质谱信息,结合从TCMSP等文献数据库获取的各药味的化学成分,利用SwissADME数据库通过药代动力学与类药性等参数筛选出各药味的活性成分,再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以可能性≥ 0.5为标准,筛选出活性成分相应的靶点,建立"药材-成分-靶点"的分子网络,以"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作为关键词,检索O MIM、GeneCards、GrugBank等疾病数据库,以其相关性得分的中位数为标准筛选出疾病关键靶点.基于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选取置信度高于0.9的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度值前5的核心成分与度值前10的核心靶点,将核心靶点导入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最终获得42个活性成分与137个相关药物靶点,1251个疾病靶点,39个共同靶点.经GO与KEGG分析,获得生物过程条目669个、细胞组分条目26个、分子功能条目62个,以及KEGG信号通路164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柰酚、白杨素等5个核心成分(度值前5)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Akt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肉瘤基因(Sarcoma,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等15个核心靶点(度值前15)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桃核承气汤可能通过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性、雌激素、磷脂酰肌醇 3 激酶-蛋白激酶 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Ras 相关蛋白 1(Ras-proximate-1,RAP 1)、大鼠肉瘤(Rat Sarcoma,RAS)和催乳激素等信号通路来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与破损血管修复、扩张血管、调节血管舒张,从而降低血压、改善血液粘度以治疗PCS,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桃核承气汤治疗瘀血证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桃核承气汤盆腔瘀血综合征网络药理学质谱技术分子对接

    厉健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分享

    白志慧吴丽梅厉健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为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是引起盆腔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虽为良性病变,但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种植及复发能力.其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在治疗上,西医偏重通过抑制卵巢功能来阻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展,但常需结合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经济能力及治疗意愿,患者依从性不高.厉健教授基于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多年临床研究,提出活血理气止痛之法.文章附1则病例,介绍其临床治疗经验.纵观该患者就诊过程,痛经症状逐渐减轻,经前或经后腹痛症状消失,且妇科彩超提示总体治疗有效.在为期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厉健教授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出发,先辨虚实,再辨寒热,谨遵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大法,将其贯穿于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四个阶段,兼顾疏肝健脾、温补肝肾、滋阴通便之法,收获颇丰.同时厉健教授还提出要重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长期管理,每1~3个月随访1次,进行健康宣教,及时了解患者状态,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等.目前,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经验报道不少,本研究希望通过经验提供更多的诊疗思路,以期减轻患者的痛苦.

    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中医妇科学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