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圈
职业圈

尚风

半月刊

1671-5969

zyqbjb@sina.com

010-68632067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83号东九楼509室

职业圈/Journal Occupational Circle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丰富,集权威性、实用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读者遍布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梁淑梅
    10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交际困难、学习就业压力大、恋爱情感波动、人格缺陷等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困扰.

    心理问题交际就业情感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知识观的变化

    李娅
    110,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使得物理教学内容发生的很大的变化,文章从知识价值、类型、习得方式和范围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新课程改革知识观的变化.

    物理新课程改革知识观

    浅谈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李靖靖
    111,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教材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以及评价方式的开放等方面探讨了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大学语文阅读教学开放性平等对话

    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调查研究

    蓝同磊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是师生双方交往互动的舞台,是学生探究知识、获得发展的场所.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现状,反思现今课堂教学,分析影响教学互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对策,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实效的操作策略,为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师生互动现代课堂个性化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王金宝
    113-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分三个阶段展开:起始阶段即找准审美活动的切入点,巧妙地完成由日常心理向审美心理的转化;审美展开阶段即审美感知过程和审美理解过程,使学生美感体验更加丰富、深刻和强烈;审美效应阶段即寻味审美情境,积淀审美经验,充实提升审美理想.

    审美教育起始阶段展开阶段效应阶段

    物理学美的基本特征

    应国勇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然界任何事物所存在着自己独特的美.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学科,自然有它美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物理时去不断地发现、欣赏它的美,那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文章从八个方面来简单地讨论物理学的美.

    物理学基本特征

    浅谈高职数学的教学

    崔礼
    116,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高职数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阐述了只要正确认识数学课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一定能把高职数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使高职教育愈办愈兴旺.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数学实验

    技工院校德育初探

    王海良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当今技工院校学生思想品质的时代特点和年龄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指出目前技校学生的存在的问题,浅析部分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如学生个人情况、学校教育、社会和家庭教育等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的措施和对策,并提出了在学生德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技工院校德育思想品质

    小学作文教学新探

    田才千
    11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文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何改变学生"谈文色变"的局面呢?文章阐述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路径.

    作文教学激发兴趣加强积累养成习惯

    浅谈儿童绘画教育

    应琦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三岁的儿童就具备绘画的能力和天赋.就会本能地信笔涂鸦,他们爱画画是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家长,应该让自己的内心走向儿童画,不应以"像不像"、"美不美"、"行不行"来衡量儿童画.作为教师,应该打破一切条条框框,恢复孩子的本性,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解放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主张儿童随心所欲去画,画出自己的特点,画出自己的感受.

    儿童绘画教育潜能本性与兴趣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