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袁廷华

双月刊

1002-0519

xb@zysy.org.cn zysyxb@126.com

010-68706239

100081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甲4号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成果以及相关学科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科学理论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自创刊以来,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是统一战线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各级社会主义学院、各级党校以及党政干部了解统一战线以及相关学科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国两制"新篇章——重新思考香港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定位

    强世功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有从地缘空间格局和宏观历史视野出发,才能真正理解香港在国家战略中的独特地位.香港处在"文明互鉴带"或"文明融合带"上,因此,它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定位不仅是我们学习西方现代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文明向外发挥影响的"跳板".今天,认识香港的重要性,不仅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单一的经济战略定位,还要开启政治战略和文化战略的新定位,香港是我们学习驾驭全球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绝佳训练场;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是要香港发挥其内地城市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巩固提升"其国际地位.

    香港一国两制战略定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香港再出发

    魏南枝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国两制"是中国在制度层面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一国两制"的创设植根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其重要基础之一是香港各发展阶段的贡献——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回归25周年的香港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香港的再出发需要冲破制约香港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各种利益藩篱,以人心回归为要务,落实香港国安法和"爱国者治港",不断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大局,使香港成为中国"走出去"的桥头堡.

    香港利益固化"两个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宪法如何构成香港的宪制基础

    邵六益
    12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宪法与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的宪制基础,已越来越成为基本法研究的共识.但大部分研究者在关注宪法第31条、第62条等直接涉及特别行政区的条款时,并没有从"宪制基础"的角度去解读.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构成的法律表达,香港基本法并未完整规定香港政治权力的来源,涉及主权者、制宪权的规定显然需要诉诸宪法.宪法和基本法有一个大致的分工:基本法更多提供自治事项层面的规范,而涉及"一国"的规范更多由宪法提供.在单一制国家体制下,我国宪法中涉及国家建构的条款,都构成了对香港政制的限定,因而都应该在香港适用.在中央拥有全面管治权的大背景下,需要对宪法中的"一国两制"条款进行新的解读:第一,宪法序言发挥着政治整合的功能,相关表述所引入的文明维度、革命范式、社会主义视角,奠定了"一国"的政治基础,确定了香港主权归属,也构成了基本法序言的精神内核.第二,宪法正文中除了直接涉及特别行政区的条款外,还以国体条款、政体条款以及授权条款等为"一国两制"提供了基础.

    "一国两制"宪法基本法宪制基础

    香港爱国社团的发展研究

    陈章喜阳星仪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社团在香港数量众多.香港回归二十五年来,香港爱国社团的发展对香港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香港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非常独特的角色,是香港爱国人士与香港特区政府沟通的重要渠道和联络平台,是落实"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高度自治的基础性力量.香港爱国社团在香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显示的正态效应,预示着其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目前,香港爱国社团发展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对此应更好地促进香港爱国社团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创新发展,为新时代香港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快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贡献自身的力量.

    香港一国两制爱国社团社会治理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经典体系

    卓新平
    154-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问题的系统论述来说明、梳理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经典体系,强调其原本之在和重要意义,并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系统性"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中国化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深入阐述,指出宗教依存并反映社会这一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核心观点的重要性,以期积极引导我国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原创性系统性中国化

    "宗教中国化"的学理依据及实践路径

    张志刚
    16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土化、时代性是世界宗教生存发展规律的主要内涵之一.时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作为根与魂的文化认同强化民族、国家与社会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社会各界包括宗教人士的历史使命.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最新举措.一方面,要做好宗教经典与教义思想解释的时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共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体系,提高法治化水平,推进宗教治理能力现代化.

    宗教中国化规律时代性治理

    宗教中国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基督教为例

    段琦
    17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宗教的存在是长期的过程,就其与社会调适而言,宗教本土化、中国化也是长期常态过程.并且从时代性来讲,宗教中国化即与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与时俱进将是进行时的.一方面,宗教中国化的内动力是宗教界,要使基督教中国化真正内化为中国教会和信众的需求,应该把它与办好教会的实践密切相结合,而且要努力在教会中培养一批真正懂得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并能负起基督教中国化职责的人才.另一方面,党和政府是宗教中国化的引领和指导者,这就对宗教管理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对他们宗教知识及政策的培训,提高宗教治理现代化水平势在必行.

    宗教中国化长期性时代性内动力管理干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述评

    张宏超苍铭
    17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和具体的形态,成果显著.本文从历史视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述:第一,词源概念的认知逐步深入,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引下,集中国历史传统与当代现实的结果,既涉及了整体概念的宏观阐述,也关注到具体概念的形成分析.第二,思想和观念的研究是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框架下进行的多元表达,不仅注重某一思想和观念的深入探讨,也关注思想的多元阐释以及观念延续性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论证.第三,交往、交流、交融史视角立足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事实,涵括了历史研究中的诸多专题内容和具体方面.第四,其他视角的研究则着重凸显中国共产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精神引领与作用.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视角研究述评

    "共同富裕"的中国传统思想与制度资源

    孙月冲
    18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掘共同富裕的思想和制度资源,意味着对于社会主义平等思潮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和发扬光大的内在机制的探索.在古典中国,崇尚大同的主流思潮、塑造平等的制度传承、追求均平的社会文化,是打造农耕文明版本的理想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并不断发展的重要逻辑和动力.中国古代为维护社会平等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各种文化理念及制度形式,是今天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资源;对追求平等的历史文化与制度传承的溯源,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直观呈现.

    共同富裕大同制度社会文化历史周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