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职业不安全感现状,揭示其多样性和异质性,为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职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3年,通过便利抽样法对我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1 500名ICU护士进行网络问卷调查,采用《职业不安全感量表》《心理所有权量表》和《团队积极情绪氛围量表》收集数据.使用Mplus 8.3软件探索职业不安全感的潜在剖面分类;采用SPSS 24.0软件,通过构建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来分析不同职业不安全感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1 437份,有效回收率为95.8%.调查对象职业不安全感总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M(P25,P75)]为29.0(18.0,37.0)分,其中质量工作不安全感18.0(10.0,23.0)分,数量工作不安全感11.0(6.0,16.0)分;心理所有权得分为44.0(39.0,49.0)分;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得分为34.0(31.0,40.0)分.职业不安全感存在4个潜在剖面类型,分别为低度职业不安全感(513例,占36.3%)、中度职业不安全感(654例,占43.6%)、高度职业不安全感(92例,占6.9%)和混合职业不安全感(178例,占13.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团队积极情绪氛围得分每增加1分,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中度职业不安全感、高度职业不安全感、混合职业不安全感的风险分别降低至原来的0.850、0.926、0.862倍(P<0.01);(2)心理所有权得分每增加1分,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中度职业不安全感的风险降低至原来的0.958倍(P<0.01);(3)相比≤25岁的护士,36~45岁和≥ 46岁的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中度职业不安全感的概率分别升高至3.387和3.707倍(P<0.05);(4)相比职务为"护士",职务为"护理组长"的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中度职业不安全感、混合职业不安全感的风险分别升高至1.981、2.458倍(P<0.01);(5)相比已婚护士,离异的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混合职业不安全感的风险降低至原来的0.354倍(P<0.05);(6)相比职称为"护士",职称为"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以上"的低度职业不安全感护士发生混合职业不安全感的风险分别降低至0.370、0.101、0.101倍(P<0.05).结论 我国ICU护士的职业不安全感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有必要综合考虑个体、组织和社会等因素来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