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王祖兵

双月刊

1007-1326

zyws@chinajournal.net.cn

021-54894373

200030

上海市中漕路94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Journal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CSTPCD
查看更多>>我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主要读者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工矿保健、民防救灾、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企业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石化企业职工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种职业紧张评估模式

    闻昌勇张灵钰蔡雅诗柯伟奕...
    561-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模式下某石化企业职工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2021年3月选择广东省某石油化工企业1 677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分别采用工作要求-自主(job demand-control,JDC)模 式的《工作内容问卷》和付出-回报失衡(effort-re ward imbalance,ERI)模式的《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评估调查对象职业紧张状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紧张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684份,回收有效问卷1 677份,有效回收率为99.58%.JDC模式和ERI模式职业紧张检出率分别为28.6%和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DC模式下,>20年工龄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低于工龄<10年职工(OR=0.535,95%CI:0.292~0.978);轮班作业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高于常白班职工(OR=1.319,95%CI:1.028~1.693);视屏作业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高于其他职工(OR=1.662,95%CI:1.229~2.246);月收入10 000~12 000元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高于月收入<10 000元职工(OR=1.566,95%CI:1.167~2.102);饮酒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低于不饮酒职工(OR=0.758,95%CI:0.599~0.959);缺乏运动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高于运动组(OR=1.318,95%CI:1.028~1.689);睡眠时间为6~7h和>7h组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均低于睡眠时间<6 h组(OR=0.675、0.496,95%CI分别为0.522~0.873和0.364~0.676).ERI模式下,女性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低于男性(OR=0.464,95%CI:0.300~0.715);10~20年工龄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低于工龄<10年职工(OR=0.685,95%CI:0.511~0.918);接触化学毒物的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高于不接触者(OR=1.331,95%CI:1.023~1.730);视屏作业职工发生职业紧张风险高于其他人员(OR=1.477,95%CI:1.088~2.007);睡眠时间6~7 h与>7 h职工发生职业紧张的风险低于睡眠时间<6 h职工(OR=0.723、0.508,95%CI分别为0.557~0.937和0.369~0.699).结论 该石化企业职工职业紧张检出率较高.JDC模式与ERI模式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企业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营造舒适的工作环境,加强职业卫生工程防护及个体防护,重视员工心理健康培训,缓解职工的职业紧张;职工也应合理安排作息,适量运动,预防职业紧张的发生.

    石化企业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失衡工作要求-自主

    不同判定方法对职业倦怠评估结果的差异性比较

    李俊潘胜琼江雁刘芳...
    568-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同一量表中不同的职业倦怠判定方法所得结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为今后职业倦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3年9月,使用国内公认的马斯勒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金山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84名医务工作者开展职业倦怠调查.选取文献资料中该量表使用的3种不同的职业倦怠判定方法(即利用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等3个维度的得分,采取不同的界定方法对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判定)对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倦怠评估,探讨3种判定方法对职业倦怠评估结果的差异.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830份,问卷有效率93.89%.3种方法在职业倦怠各维度、总体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分布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评估方法在去个性化维度的评估上一致性极强(Kappa=0.907,P<0.001),但在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及职业倦怠总检出率方面一致性微弱或极差(Kappa=0.112、-0.254、0.057,均P<0.001).以是否发生职业倦怠为响应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方法1中岗位、每周工作时长、睡眠质量、健康自评4个变量进入方程(OR=0.309~0.590,均P<0.05),方法2中岗位、文化程度、健康自评3个变量进入方程(OR=0.171~1.788,均P<0.05),方法3中每周工作时长、睡眠质量、健康自评3个变量进入方程(OR=0.268~0.532,均P<0.05),不同方法得出的影响因素和对结果解释有很大不同.结论 MBI-GS的3种不同的职业倦怠判定方法对职业倦怠评估的差异性较大,在研究结果的引用、比较及外推上要慎之又慎.建议针对同一量表要建立统一的职业倦怠判定标准.

    职业倦怠医务工作者界限值判定方法影响因素差异性

    公立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现状研究

    周金花徐倍李悦
    574-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公立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分析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方法 2022年8月,采用目的抽样方式,设计《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源量表》,对上海市6家公立医院的专职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不同特征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差异,并对量表各维度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231份,获得有效问卷212份,有效回收率91.8%.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在量表中各维度上的得分如下:工作负荷维度的评分最高,为(4.02±0.81)分,其余依次为工作难度维度的(4.01±0.70)分,考核压力维度的(3.70±0.81)分,角色模糊维度的(3.46±0.86)分,岗位认同维度的(3.42±0.94)分.工作压力总体得分为(3.72±0.62)分,在工作压力总体得分上,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人员的压力评分更高(P<0.01);学历越高,工作负荷维度和工作难度维度得分越高(均P<0.01).不同岗位的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在工作负荷、工作难度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中研究岗科研人员的压力水平最高;职称越高,工作负荷维度得分越高(P<0.05).隶属于不同科室的专职科研人员在角色模糊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科室专职科研人员得分最高,其次是中心实验室科研人员,均高于研究所/科研园区的专职科研人员;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在工作负荷、工作难度、岗位认同维度得分更高(均P<0.01).量表各维度得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8~0.613,均P<0.01).结论 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医院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负荷,合理分配工作难度,提高科研人员岗位认同,化解其角色模糊的压力.

    公立医院专职科研人员工作压力工作负荷工作难度岗位认同角色模糊

    深圳市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建元刘健谢英
    580-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信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某医院168名尘肺病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星"小程序,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自行设计的肺康复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信行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调查对象的知信行问卷总得分为(88.77±14.63)分,得分率为68.28%.知信行各维度得分分别为(41.62±5.93)分、(16.89±1.80)分、(30.26±9.50)分,对应得分率分别为 69.37%、84.45%、60.52%,均处于中等水平.知识与态度、知识与行为、行为与态度均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39、0.507、0.549,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患共病或并发症是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识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其中,与50~59岁组比较,<50岁年龄组患者知识得分提高2.619分(P<0.01);与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元组比较,2 000~4 000元组与4 000元以上组患者肺康复知识得分分别提高1.991分和3.831分(均P<0.05);相对于存在共病或并发症组,无共病或并发症组肺康复知识得分提高1.976分(P<0.05).年龄、诊断分期与尘肺病住院次数是尘肺病患者肺康复信念可能的影响因素.其中,与50~59岁年龄组比较,≥60岁组患者肺康复信念得分降低1.963分(P<0.01);与贰期尘肺病患者相比,壹期患者肺康复信念得分提高0.950分(P<0.01);与尘肺病住院2~3次组患者比较,首次因尘肺病住院患者康复信念得分提高1.609分(P<0.01).诊断分期、文化程度、患共病或并发症是尘肺病患者肺康复行为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其中相比贰期尘肺病患者,壹期患者肺康复行为得分提高6.570分(P<0.01);与初中学历组相比,小学与高中及以上组患者康复行为得分分别提高5.911和5.996分(均P<0.01);与存在共病或并发症组相比,无共病或并发症组肺康复行为得分降低6.100分(P<0.05).结论 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识、信念、行为水平均亟待提高.临床上应结合尘肺病患者肺康复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知信行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尘肺病肺康复知信行护理影响因素

    职业健康促进·湖州宣言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
    586页

    2022年安徽省49 474例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分析

    胡迅嘉胡琼谢继安谢巧妹...
    587-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为安徽省煤工尘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2022年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分析接触煤尘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结果 共收集49 474例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信息,其中胸片检出尘肺样改变427例,检出率0.86%;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异常 10 298 例,检出率 20.81%;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异常2 022例,检出率4.09%;FEV1/FVC异常347例,检出率0.70%.尘肺样改变病例分布在5个地市,其中皖北地区4个地市共检出425例尘肺样改变,占总检出例数的9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尘肺样改变及肺功能3项指标任一项指标异常)检出率受接触煤尘劳动者所在企业经济类型、规模、行业类型,以及个体特征(性别、年龄、工龄)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相对于港澳台和外商经济,国有经济企业接触煤尘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异常的风险高(OR=4.42),集体经济的风险低(OR=0.31);中型企业和小微型企业高于大型企业(OR=1.23、2.00);制造业、其他行业低于采矿业(OR=0.65、0.80);女性低于男性(OR=0.74);相对于年龄<30岁,45~49岁、50~54岁、≥ 55岁的劳动者结果异常的风险均提高(OR=1.33、1.46、1.94);相对于工龄≤ 3年,工龄在4~6年、20~24年、25~29年风险较低(OR=0.84、0.81、0.83),工龄15~19年风险较高(OR=1.1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安徽省煤尘危害依然严峻,接触煤尘劳动者健康状况仍须重点关注,应继续做好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职业健康监护,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检查监测体系.

    煤尘煤工尘肺职业健康检查尘肺样改变

    基于熵权法的模糊卡诺分析模型评估铁合金冶炼业职工健康知识需求

    陆成全王东红王健佐月...
    593-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铁合金冶炼业职工健康知识需求现况,提升职工的健康素养,制定精准高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方法 2023年8-9月,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铁合金冶炼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通过自制的健康知识需求问卷,对其12项健康知识需求开展线上调查.邀请6名相关领域专家对不同健康知识需求类型进行主观权重赋值,并采用熵权法的模糊卡诺分析(fuzzy kano analysis with entropy weight method,FKANO-EWM)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170份,有159名调查对象完成调查,有效应答率为93.53%.职工对所有12项健康知识的需求可归类为基本型需求(M)、兴奋型需求(A)和期望型需求(O).专家对3种需求类型的主观权重计分结果分别为μM=0.283、μO=0.337、μA=0.380.基于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的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计算结果显示:期望型需求中"安全与急救"和"慢性病防治"的权重最高(分别为0.137、0.134),其次是基本型需求中的"传染病防治知识"(权重为0.107),兴奋型需求中"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食品营养知识""提供膳食相关知识"也都比较重要(权重均为0.087).结论 铁合金冶炼业职工对各项健康知识的需求都比较关注.需要重点注重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防治、传染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食品营养等方面的知识在企业职工间的普及、传播和培训.

    铁合金冶炼业健康知识需求熵权法模糊卡诺分析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教育

    2018-2023年重庆市疑似职业病报告结果分析

    徐川翔王小皙赵奇邱翠娟...
    599-604,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8-2023年重庆市疑似职业病报告情况,为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预判职业病发病风险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中导出的2018-2023年报告到重庆市的疑似职业病报告卡,结合重庆市统计局公布的历年各行业从业人员数,从人口学特征、报告年份、病种、地区、企业规模、经济类型、行业类别等方面进行数据汇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8-2023年重庆市共报告9 608例疑似职业病,涉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的7大类30种职业病.疑似职业病数量在总体上有随年份而下降的趋势,但疑似职业性噪声聋占比有上升趋势.疑似职业病病例分布在重庆市所辖39个区县,男性9 164例(占95.38%),女性444例(占4.62%),多报告于40~59岁年龄段(8 684例,占90.38%).病种主要为疑似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 076例,占63.23%),以煤工尘肺为主(2 708例,占44.56%);疑似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 241例(占33.73%),以噪声聋为主(3 232例,占99.72%);疑似职业性化学中毒281例(占2.92%),以苯中毒为主(214例,占76.16%).疑似职业病病例在主城新区、采矿业和制造业、中小微型和私营企业最为常见.2018-2022年疑似职业病总体发病率居前5位的行业依次为采矿业(145.063(‰)),制造业(3.0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0.7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0.32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227(‰)).采矿业各年疑似职业病发病率均居首位,制造业是检出疑似职业病病种最多的行业.外商投资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小型、微型企业疑似职业病报告例数占比在2022、2023年有所升高.结论 噪声聋已代替尘肺病成为重庆市最主要的疑似职业病,矽肺已代替煤工尘肺成为疑似职业性尘肺病中最主要的病种.重庆市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须重点关注采矿业和制造业、中小微型和私营企业,以及生产性噪声和矽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疑似职业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发病率

    广州市重点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及职业病发病风险研判

    荣幸廖阳周海林何易楠...
    605-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重点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为制定广州市职业健康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16-2023年矽尘、苯、铅和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6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广州市开展矽尘、苯、铅和噪声作业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共798 869人次,其中矽尘作业14 072人次(占1.76%),苯作业99 046人次(占12.40%),铅作业10 441人次(占1.31%),噪声作业675 310人次(占84.53%).8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566例,检出率为0.07%;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依次为:疑似职业性矽肺的0.09%(13/14 072)、疑似职业性噪声聋的0.07%(501/675 310)、疑似职业性苯中毒的0.05%(50/99 046)和疑似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0.02%(2/10 441).检出职业禁忌证13 619例,检出率为1.70%;检出率较高的为:噪声作业的1.86%(12 556/675 310)、苯作业的1.11%(1 101/99 046)和矽尘作业的0.50%(71/14 072).2016-2023年关键性指标异常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噪声作业的8.04%(57 917/720 802)、苯作业的1.54%(1 503/97 488)、铅作业的1.31%(79/6 028)、矽尘作业的0.50%(61/12 189);苯作业劳动者白细胞减少检出率、铅作业劳动者血铅升高检出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P<0.05).此外,制造业、中小微型、内资企业劳动者职业健康损害的检出率较高.结论 广州市目前接触矽尘、苯、铅和噪声的劳动者健康状况尚可.但仍有部分劳动者存在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尤其是噪声作业劳动者.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开展职业健康检查来精准识别和及早预防各类职业病.

    重点职业病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矽尘噪声

    上海市某区27家制造企业局部排风设施调查

    王翔孙玉来李念文陈璐...
    611-614,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工作场所局部排风设施现状,为加强制造业局部排风设施管理,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上海市某区27家企业的52台通风机和49只局部排风罩开展调查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49只局部排风罩中,46.9%(23只)扩张角>90°,42.9%(21只)控制距离>罩当量直径,38.8%(19只)控制风速<0.25 m/s;52台通风机中,51.9%(27台)连接罩口>10个,51.9%(27台)实际风量与额度风量比值≤0.7,32.7%(17台)风机前管道上无检测孔.结论 本研究调查的企业局部排风设施存在排风罩扩张角过大、控制距离过大、控制风速过小等问题,通风机连接罩口较多、系统阻力过大导致排风量降低、风机前检查孔开孔率低等问题.建议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人员培训,推行局部排风设施定期调试和检维修行动.

    局部排风排风罩通风机控制风速控制距离扩张角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