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原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

张文军

双月刊

1003-1731

zywwbm@163.com

0371-63511062

450002

河南郑州市农业路8号

中原文物/Journal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河南博物院主办,是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博物馆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立足中原,面向国内外,以学术性、资料性为主体,兼顾知识性。关注学术热点,倡导和鼓励学术争鸣,关以培养与扶持学术新人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郑州林寨遗址勘探调查简报

    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
    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10月,受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委托,郑州嵩山文明研究院对郑华程测字(2020)第G057号拟出让宗地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在林寨村附近新发现一处仰韶至东周时期的聚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有仰韶、龙山、二里头、东周等时期遗存,主体年代为二里头文化时期,采集到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基本搞清了聚落范围、面积、布局、演变以及和周边同时期聚落的关系.

    郑州林寨遗址二里头文化环壕聚落

    寻根2024年第3期目录

    12页

    安阳桑园商代遗址东区M24、M92发掘简报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安阳县高庄镇桑园村东发现并发掘了桑园商代晚期遗址,共发掘商代墓葬96座、水井16 口、灰坑730座、窑址1座、牛架坑1座,出土陶、铜、石、骨、角、蚌等器物300余件.商代墓葬以M24最为重要,共出土 13件青铜器,与之紧邻的M92在被战国墓破坏的情况下仍出土一套铜觚爵.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来判断,M24和M92的墓主人极有可能是该遗址所居住族邑的两任首领.近年来在距离殷墟宫殿宗庙区10余公里的东部区域,发现了包括桑园遗址在内的多处商代晚期遗址,为研究殷墟"大邑商"范围、布局、功能区的划分、文化内涵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商代遗址墓葬青铜

    安阳殷墟邵家棚遗址建筑基址发掘简报

    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邵家棚遗址位于殷墟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内,西北距殷墟宫殿宗庙区2.4千米.此次共发掘18座殷墟时期建筑基址,可分为A、B、C、D四组.A组为四合院式建筑,B、C组为前后两进合院式建筑,D组因发掘条件受限,情况未知.这几组建筑叠压于中字形大墓M106上,可能是M106的附属建筑.建筑群周围分布多座时代相近的殷墟时期墓葬,墓葬中出土较多含有"册"字铭文的青铜器,表明该区域是"册"族族邑所在.这是截止目前殷墟所知为数不多结构相对清晰的族邑之一,建筑基址及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殷墟时期的建筑形制、社会结构、族邑形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殷墟建筑基址册族族邑

    西安南郊上塔坡唐韦元方、韦承庆墓发掘简报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东清理了一批汉唐时期的墓葬,其中两座唐代早期的洞室墓(M14、M42)保存较好,出土了一批陶器、铜器、铁器、金银器、墓志等珍贵文物.墓志显示M42墓主为韦元方,M14墓主为其子韦承庆.父子均客死巴陵,于上元三年(676年)被迁回雍州旧茔.韦元方父子之墓为研究唐代早期迁葬制度和韦氏家族谱系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西安唐代墓葬韦氏家族巴陵

    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石器工业研究

    李璇顾雪军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泉洞遗址是以小石器为主的简单石核石片工业,原料的利用程度不高,剥片、修理以及使用更多体现了古人类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不同层位的石制品在整体文化面貌和技术上没有明显变化,但存在能够反映该技术传统内部缓慢发展的微弱变化,石制品中识别出四种不同的剥片策略,反映古人类面对不同形态和状态的石料会选择不同的生产策略.龙泉洞遗址的文化面貌是由技术传统、人类演化、资源利用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龙泉洞遗址MIS3阶段石器工业古人类行为

    青台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白倩吕鹏顾万发魏青利...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郑州地区荥阳市青台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为研究对象,选取5例狗、20例猪、12例鹿科动物、4例圣水牛共计41例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该遗址出土的家养和野生动物的食谱特征,以深入探讨青台先民与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关系以及该遗址生业经济的发展状况.研究发现,青台遗址先民主要用粟、黍及其副产品和残羹冷炙喂养猪和狗,有一部分野猪与人类关系密切,食物以C4类植物为主,可能是被人类捕获之后进行喂养的野猪,或可能是返野的家猪.圣水牛食物结构中存在较高比例的C4类植物,不排除食用了粟、黍等农副产品的可能性,可能受到人类行为的影响.由青台遗址的个案结合以往的研究表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农作物是家畜主要的食物来源,先民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的生产活动共同发展,同时先民也加强了对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这一阶段生业经济的兴盛为社会不断向复杂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基础.

    青台遗址动物遗存碳氮稳定同位素生业经济

    殷墟至西周时期随葬青铜兵器的女性墓研究

    张玲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铜兵器与杀伐、战争等暴力行为相关,通常将兵器作为男性的标识物.不过女性墓葬也有随葬青铜兵器的现象.本文对经性别鉴定的殷墟至西周时期随葬青铜兵器的女性墓葬作系统梳理,认为殷墟时期从高等级贵族至平民均有女性参与军事活动,参与方式比较多样,女性参与军事活动是当时社会相对常态化的一种现象.西周时期随葬青铜兵器女性皆分布在军事特征比较明显的墓地,滕州前掌大和昌平白浮女性均为贵族阶层,基本延续殷墟时期女性的特点,而丰镐地区女性仅平民参与军事活动,参与方式比较简单,可能与商周之际女性地位变化有关.

    殷墟至西周时期女性墓葬青铜兵器

    汉代墓门羊首浮雕研究

    齐广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墓葬中常在墓门门楣处装饰羊首浮雕.汉代羊首浮雕出现在西汉晚期.东汉中后期以来,在山东及周边地区以笼头装饰的羊首浮雕大量出现,是骑羊与羊车的象征.墓门使用羊首浮雕,与汉代门上悬挂羊首的风俗有关.通过比对墓门羊首浮雕、地上圆雕石羊、骑羊与羊车图像等材料,可知墓门羊首浮雕是仙人骑羊的符号化象征.墓门羊首浮雕不仅有吉祥辟邪之意,也是当时神仙思想的表达.

    羊首浮雕骑羊辟邪升仙

    龙门石窟古阳洞"始平公"其人蠡测

    焦建辉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龛位置显眼,其雕饰既留云冈遗风,又创龙门新尚,是判断北魏太和年间造像的典型标尺、分析古阳洞开凿次第的参考依据、研究云冈与龙门石窟关系的重要材料.长期以来,该龛所涉"始平公"其人却莫衷一是,笔者从造像记所列职爵出发,重新梳理历史文献中对应职爵、人物,结合龛像及周边遗迹的考察,推论该"始平公"为太和二十年因反对孝文迁洛而发动代京谋反事件的首谋穆泰.

    古阳洞始平公穆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