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心肌细胞代谢重塑探讨暖心康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

    林祉均何欢陈梓欣陈洁...
    1637-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心肌细胞代谢重塑探讨暖心康(红参、毛冬青)改善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1)将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暖心康组(1。65 g·kg-1),每组10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术复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Masson染色法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qPCR法检测心脏组织中LDHA、HK2、CD36、CPT-1A、PPAR-γ、PGC-1α、Ndufa8、SDHd、Cyc1、Cox4i2、CD86、iNOS、TNF-α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 的水平。(2)采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向促炎型巨噬细胞极化,制备促炎型巨噬细胞上清液,将其作用于HL-1心肌细胞模型。HL-1心肌细胞分组与RAW264。7巨噬细胞分组相同:空白血清对照组(含5%空白血清+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暖心康含药血清组(含5%暖心康含药血清+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脂多糖组(含5% 空白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200μg·mL-1脂多糖)和暖心康含药血清+脂多糖组(含5% 暖心康含药血清+5%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200μg·mL-1脂多糖),均干预24 h。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心肌细胞中脂质分布情况;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ROS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暖心康组小鼠心脏组织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减少(P<0。01),且梗死区域局部室壁损伤程度减轻;心脏组织中LDHA、HK2、CD36、CPT-1A、PPAR-γ、Ndufa8、SDHd、Cyc1、Cox4i2、CD86、iNOS、TNF-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PGC-1α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IL-1β 水平显著降低(P<0。001)。(2)与脂多糖组比较,暖心康含药血清+脂多糖组HL-1心肌细胞胞浆内的脂滴沉积明显减少(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 暖心康能够减轻心肌梗死小鼠的心肌纤维化及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型巨噬细胞极化,降低炎症水平,减少ROS生成,降低心脏组织糖酵解水平,改善氧化磷酸化和脂肪酸代谢有关。

    暖心康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能量代谢重塑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HL-1心肌细胞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何岳珍李玉霞史正刚
    1645-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苍术、茯苓、鸡内金、乌梅等)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50只SD幼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生菌组(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0。405 g·kg-1)及中药高、低剂量组(小儿开胃增食合剂,11。4、5。7 g·kg-1),每组10只。采用病因模拟法复制厌食症幼龄大鼠模型,通过摄食量、体质量变化评价模型复制效果。灌胃给药(10 mL·kg-1),每天1次,连续42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肠黏膜屏障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密封蛋白1(Claudin-1)、闭合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摄食量、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结肠黏膜损伤严重,细胞间连接部分断裂,桥粒密度下降;血清IL-22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摄食量、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结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细胞间连接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清IL-2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Occludin、ZO-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益生菌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Claudin-1、Occludin、ZO-1 mRNA表达及Claudin-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结论 小儿开胃增食合剂可能通过调节IL-22水平及肠道屏障相关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对厌食症幼龄大鼠肠黏膜屏障发挥保护作用,从而增加其摄食量和体质量。

    小儿厌食症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肠黏膜屏障紧密连接蛋白白细胞介素22大鼠

    扶正化纤方调控PI3K/AKT/BAD信号通路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孙竞然卢秉久郑佳连孙晓宁...
    1652-1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PI3K/AKT/BAD信号通路探讨扶正化纤方对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20% 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0。2 mL,每周3次,连续4周,复制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将C57B/L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安络化纤丸组(0。78 g·kg-1)以及扶正化纤方低、中、高剂量组(3。1、6。2、12。4 g·kg-1),每组6只。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持续4周。使用小动物超声仪检测肝脏弹性值;HE、Masson、天狼星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C)及Ⅳ型胶原(Ⅳ-C)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AKT、BAD、Ba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α-SM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明显降低(P<0。05,P<0。01);肝脏弹性值显著升高(P<0。01);胶原纤维面积占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HA、LN、P-ⅢC、Ⅳ-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α-SMA阳性表达面积占比显著升高(P<0。01),AKT、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BAD、Bax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肝脏弹性值均显著降低(P<0。01);胶原纤维面积占比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A、LN、P-ⅢC、Ⅳ-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肝脏组织 α-SMA阳性表达面积占比显著降低(P<0。0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AKT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AD、Bax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扶正化纤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AKT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扶正化纤方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BAD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扶正化纤方可能通过PI3K/AKT/BAD信号通路调控下游Bcl-2、Bax蛋白表达,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凋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及胶原纤维合成,从而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肝内纤维间质沉积。

    肝纤维化扶正化纤方肝星状细胞细胞凋亡PI3K/AKT/BAD信号通路小鼠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四味黄芪散对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李从艺曹旺杰苏韫龚红霞...
    1661-1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探讨四味黄芪散(藏黄芪、藏红花、川芎、沉香)对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诺迪康,0。125 g·kg-1·d-1)以及四味黄芪散低、中、高剂量组(3。255、6。510、13。020 g·kg-1·d-1),每组10只。四味黄芪散各剂量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 d;阳性药物组给予诺迪康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实验动物低压模拟舱复制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模型,低氧暴露持续7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TBA法、微板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ERK、eIF2α、ATF4、CHOP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水肿,排列不规则,胞质疏松淡染;海马CA1区红色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GSH活性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中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ERK、eIF2α、ATF4、CHOP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及四味黄芪散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紧密,边界较清,细胞水肿得到改善;海马CA1区的红色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GSH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四味黄芪散高、中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p-PERK/PERK、p-eIF2α/eIF2α、ATF4、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ERK、eIF2α、ATF4、CHOP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四味黄芪散低剂量组大鼠脑组织中p-eIF2α/eIF2α、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eIF2α、CHOP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 四味黄芪散能改善高原低氧致脑损伤大鼠的脑组织神经元细胞水肿,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可能与其调控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有关。

    四味黄芪散高原低氧脑损伤PERK/eIF2α/ATF4/CHOP信号通路内质网应激大鼠

    虎金方调节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小鼠的脂质代谢研究

    张梓煊施家希刘付轩梁齐...
    1669-1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共激活因子1α(PGC1α)通路探讨虎金方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宾组(48 mg·kg-1)及虎金方高(21。24 g·kg-1)、中(10。62 g·kg-1)、低(5。31 g·kg-1)剂量组。通过给予高脂饲料连续饲喂10周复制MAFLD小鼠模型。从第11周开始,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10 mL·kg-1),每日1次,连续给药4周。采用HE及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及肝脏系数显著升高(P<0。01);NAS病理评分、脂滴面积占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TC、TG、LDL-C、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组织中SIRT1、PGC1α、NRF1、TFAM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的体质量、肝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的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的NAS病理评分、脂滴面积占比及血清TG、LDL-C、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低、高剂量组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高剂量组血清TC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各给药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IRT1、TFAM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GC1α、NRF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水飞蓟宾组和虎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中PGC1α、NRF1、TFAM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虎金方可能通过调控SIRT1/PGC1α通路来影响肝脏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减少线粒体氧化应激,促进肝脏脂质代谢,减轻脂质沉积,从而发挥缓解MAFLD的作用。

    虎金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SIRT1/PGC1α通路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小鼠

    顽癣敌软膏调控JAK2/STAT3炎症信号通路治疗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作用机制研究

    李兆佳林柳青刘靖詹雅娴...
    1677-1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顽癣敌软膏(WXD)对银屑病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小鼠背部皮肤连续涂抹7 d咪喹莫特建立银屑病模型。时-效关系研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XD第1、2、3、4天给药组及糠酸莫米松组,每日涂抹药物一次。量-效关系研究,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WXD 1、2、3次组及糠酸莫米松组,从造模第4天开始给药。通过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病理观察进行药效评价;采用qRT-PCR法检测皮肤TNF-α 和IL-1β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23、IL-17A、5-HT、组胺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p-JAK2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STAT3蛋白表达。结果 时-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WXD第1、2、3、4天给药组的PASI、棘层厚度、棘层杵状突起长度、棘层杵状突起面积/棘层面积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P<0。01)。量-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WXD 1次组效果更佳(P<0。05,P<0。01)。WXD可明显降低银屑病小鼠皮肤组织MPO、p-JAK2、p-STAT3蛋白表达及IL-23、IL-17A水平,降低皮肤TNF-α 及IL-1βmRNA表达,降低血清5-HT和组胺水平(P<0。05,P<0。01)。结论 顽癣敌软膏在造模同时进行预防给药和在银屑病症状明显时进行治疗给药的两种给药方式均有效,以每日给药1次治疗银屑病效果最佳,其机制与下调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顽癣敌软膏银屑病咪喹莫特JAK2/STAT3信号通路炎症时-效关系量-效关系小鼠

    基于TGFβ1介导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探讨重楼皂苷Ⅰ抑制胶质母细胞瘤侵袭、迁移的分子机制

    张乘源石雅馨张东程彦昊...
    1687-16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与实验验证探究重楼皂苷Ⅰ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BM)侵袭、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胶质母细胞瘤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探究其发病相关的作用机制。将预测得到的重楼皂苷Ⅰ靶点与疾病的DEGs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以明确重楼皂苷Ⅰ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潜在分子机制。基于以上生物信息学结果,进行体外实验验证。以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分别干预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LN229和U251后,细胞增殖与细胞毒性检测法(CCK-8)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Immunoblotting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钙黏蛋白1(CDH1)、钙黏蛋白2(CDH2)、波形蛋白(VIM)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分析胶质母细胞瘤与正常组织中CDH2、TGFβ1、VIM的表达差异,预测其对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 基于生物信息学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CDH1、CDH2和TGFβ1等7个关键靶点,富集分析发现与EMT生物过程及TGFβ信号通路关系密切。不同浓度的重楼皂苷Ⅰ分别干预LN229与U251后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Ⅰ可明显抑制LN229和U251细胞的侵袭(P<0。01)及迁移能力(P<0。05,P<0。01),下调TGFβ1、CDH2、VIM蛋白并上调CDH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呈剂量依赖效应(P<0。01)。GEPIA分析发现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CDH2、TGFβ1和VIM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其中TGFβ1和VIM的高表达可能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关键因素(P<0。05)。结论 重楼皂苷Ⅰ可通过TGFβ1介导的EMT进程,抑制LN229与U251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为临床精准治疗和中药小分子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证据支持。

    胶质母细胞瘤重楼皂苷Ⅰ转化生长因子β1上皮-间充质转化LN229细胞U251细胞细胞侵袭迁移生物信息学

    麦冬皂苷D调节SphK1/S1P/S1PR1信号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炎症的影响

    赵志成梁国英
    1698-1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麦冬皂苷D调节鞘氨醇激酶1(SphK1)/1-磷酸鞘氨醇(S1P)/鞘氨醇1磷酸酯受体1(S1PR)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炎症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MIRI组、麦冬皂苷D组、SphK1激活剂(K6PC-5)组、麦冬皂苷D+K6PC-5组、假手术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法构建MIRI模型。建模成功后,立即给药处理,每日1次,持续2周。超声成像系统评估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分数缩短(LVFS)变化;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病理;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的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心肌组织中Bim、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数占比;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1P、SphK1、S1PR1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MIRI组大鼠心肌结构损伤、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固缩且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LVFS、LVEF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CK-MB、LDH、IL-1β、TNF-α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Bim、Caspase-3阳性细胞数占比及S1P、SphK1、S1PR1蛋白水平升高(P<0。05)。与MIRI组比较,麦冬皂苷D组大鼠心肌结构损伤、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固缩及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现象有所缓解;LVFS、LVEF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CK-MB、LDH、IL-1β、TNF-α 水平,心肌细胞凋亡率,Bim、Caspase-3阳性细胞数占比及S1P、SphK1、S1PR1蛋白水平降低(P<0。05)。K6PC-5逆转了麦冬皂苷D对MIRI大鼠心功能障碍、心肌炎症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P<0。05)。结论 麦冬皂苷D抑制MIRI大鼠心肌炎症及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与抑制SphK1/S1P/S1PR1通路有关。

    麦冬皂苷DSphK1/S1P/S1PR1通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凋亡大鼠

    白藜芦醇调节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黄丽陈玉芳黄燕飞吕海琴...
    1705-1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调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 κB(NF-κB)信号通路对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梗死组、白藜芦醇组、HMGB1激活剂(重组大鼠HMGB1蛋白,rRHMGB1)组、白藜芦醇+rRHMGB1组,每组18只。除空白组外,其它组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构建急性脑梗死模型,建模成功后1 h开始给药处理,每日给药1次,持续7 d。检测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变化;ELISA法检测梗死区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 和IL-6水平;尼氏染色检测梗死区脑组织存活的神经元数量;TUNEL染色检测梗死区脑组织的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Bax)、TLR4、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蛋白。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梗死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蛋白均升高(P<0。05);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与梗死组比较,白藜芦醇组及白藜芦醇+rRHMGB1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蛋白均降低(P<0。05);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升高(P<0。05)。rRHMGB1组上述对应指标变化趋势均比梗死组升高(P<0。05)。与白藜芦醇组比较,白藜芦醇+rRHMGB1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率,梗死区脑组织中TNF-α、IL-1β、IL-6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及Bax、TLR4、Cleaved Caspase-3、HMGB1、p-NF-κB p65蛋白均升高(P<0。05);梗死区脑组织中存活的神经元数量降低(P<0。05)。结论 白藜芦醇改善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白藜芦醇急性脑梗死炎症凋亡高迁移率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大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5年征稿启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1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