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及靶向铜死亡相关基因的中药

    祁祥曹珊段凯旋张艺嘉...
    694-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对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是目前评估冠心病进展的重要无创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和二级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筛选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进程中的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分析该病发展过程中的铜死亡相关基因,进一步预测能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中药.方法 检索 GEO 数据库获得冠心病心肌梗死芯片数据,分析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方法筛选关键基因,构建诊断性模型并进行验证.对差异基因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获得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基因,与铜死亡基因取交集获得铜死亡免疫相关的核心(Hub)基因,分析铜死亡相关基因与诊断性基因的相关性.对铜死亡相关基因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进一步预测调控铜死亡相关基因的中药.结果 差异分析获得 115 个DEGs,DEGs主要富集于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等生物学过程和 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机器学习方法筛选出 SNORA20、SNORA19、H4C3、SNORD81、COX7B五个诊断性基因.免疫浸润分析发现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M2,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CD4+T 细胞,CD8+T细胞,γδT细胞,这也表明以上 8 种免疫细胞对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发挥着一定作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结合免疫浸润分析获得 358 个关键模块基因,与铜死亡基因取交集获得 3 个铜死亡与免疫特征基因.5 个诊断性基因与Hub基因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LC31A1 与SNORA20,LIAS与SNORA19、SNORD81,MTF1 与H4C3、SNORA20、SNORA19、SNORD81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GSEA分析结果提示LIAS与MTF1 对NF-κB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有显著的影响,潜在调控中药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为主.结论 SNORA20、SNORA19、H4C3、SNORD81、COX7B对冠心病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冠心病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铜死亡与免疫浸润相关基因的预测对中医药干预此类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冠心病心肌梗死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铜死亡生物标志物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

    基于系统药理学结合LC-MS/MS技术探讨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

    苏安宇黄伟斌莫静媛张梓煊...
    706-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结合系统药理学研究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方法 通过LC-MS/MS技术结合文献检索获取温性经筋通贴膏活性成分信息,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利用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检索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疾病靶点并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映射取交集,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有效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应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进行关键成分与有效靶点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 通过应用LC-MS/MS技术从温性经筋通贴膏中共鉴别出 142 个活性成分,经检索相关文献补充活性成分至 174 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交集靶点 175 个;预测温性经筋通贴膏可能通过小檗碱、新补骨脂异黄酮、盐酸巴马汀等主要成分,作用于TNF、IL6、AKT1 等关键靶点,调控PI3K/Akt1、JAK/STAT、MAPK等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炎镇痛作用;在 1 152 组分子对接验证中,结合能小于-5.0 kcal·mol-1 的占 94%、小于-7.0 kcal·mol-1 的占 51%,表明所筛选的潜在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该研究预测了温性经筋通贴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特点,为进一步启发其临床应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温性经筋通贴膏类风湿性关节炎LC-MS/MS系统药理学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特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银花平感颗粒中10种成分的含量

    何艳胡小祥王继威张辉...
    719-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银花平感颗粒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葛根素、虎杖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白藜芦醇、甘草酸和大黄素 10 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Thermo Acclaim-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采用 327 nm(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虎杖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白藜芦醇)和252 nm(葛根素、甘草酸、大黄素)作为检测波长,柱温:30℃,进样量:10 µL.结果 银花平感颗粒中 10 种成分分离度良好,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葛根素、虎杖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白藜芦醇、甘草酸和大黄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744~17.44、10.75~107.5、1.863~18.63、14.62~146.2、4.784~47.84、1.208~12.08、4.427~44.27、1.971~19.71、3.624~36.24 和 4.142~41.42 µ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在 99.17%~102.97%之间(RSD≤2.65%).5 批样品中上述 10 个成分含量范围依次分别为1.065~3.238、20.11~25.14、1.785~2.973、23.60~35.55、7.157~9.469、1.224~2.421、6.430~7.879、1.354~2.006、4.907~8.052、4.387~9.484 mg·g-1.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可用于银花平感颗粒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银花平感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法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质量控制

    对照提取物在人参配方颗粒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陈海燕吴垠陈静娴巫少娟...
    725-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人参水提对照提取物(GWERS)为参照,对 11 个不同厂家的 19 批人参配方颗粒进行质量分析.方法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人参配方颗粒标准(YBZ-PFKL-2021186)鉴别和特征图谱方法进行薄层色谱(TLC)鉴别,以及特征图检测.结果 TLC分析结果表明,19 批人参配方颗粒样品可以分成 3 类,第1 类样品整体图谱与GWERS一致,相似度高;第 2 类样品检出西洋参特有成分伪人参皂苷F11;第 3 类样品图谱比GWERS多 4 个蓝色荧光斑点.HPLC分析结果表明,19 批人参配方颗粒均呈现与GWERS色谱中保留时间相对应的 8 个特征峰.其中一厂家的 3 批样品图谱比其他样品图谱多出两个色谱峰,与GWERS图谱相似度低于 0.65,其余 16 批样品图谱与GWERS图谱相似度高于 0.94.结论 目前市售的人参配方颗粒质量差异较大,疑存在混有西洋参投料的情况.应用GWERS分析人参配方颗粒的质量比对照药材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人参配方颗粒对照提取物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质量分析

    基于隐结构模型结合关联规则探讨冠脉微血管疾病中医"症-证-药"规律

    张艺琳卫靖靖郭红鑫霍乐乐...
    730-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挖掘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CMVD)中医常见症状、证候要素、临床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量化CMVD临床辨证标准、规范中医临床证候诊断及疗效评价、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 2023 年 5 月 16 日有关中医药治疗CMVD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对症状、证素、证型、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别采用Latern 5.0 与Rstudio软件构建隐结构模型进行综合聚类与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CMVD的症状特点、证素分布、常见证型及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 107 篇文献,涉及证型 36 个,证素 17 个,症状 121 个,中药 143 种,推测出CMVD的主要证候要素为血瘀,其次为气虚、气滞、痰浊、阴虚和阳虚;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证等;用药以川芎、丹参、当归、黄芪为主;按功效分类主要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结论 CMVD病位在心,与肝、肾相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血瘀贯穿本病发展的始终;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主,并结合辨证选用补中益气、疏肝理气、祛痰散结等治法.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隐结构关联规则证素证型中药活血化瘀补虚理气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4年征稿启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740页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及调节外周血Th17、Treg细胞水平的Meta分析

    侯梓桐隋娟李艳红肖璐...
    741-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及调节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 2023 年 6 月公开发表的与中医药调控Th17、Treg细胞治疗复发性流产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 2 名评价者按照 Cochrane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4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 10 项研究,共计 1 052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孕后应用中药治疗可显著提高有效率[RR=1.20,95%CI(1.11,1.30),P<0.000 01]和活产率[RR=1.32,95%CI(1.16,1.50),P<0.000 01],减少药物不良反应[RR=0.34,95%CI(0.14,0.83),P=0.02].中药治疗后,Th17 细胞表达降低[MD=-0.71,95%CI(-1.01,-0.41),P<0.000 01],Treg细胞表达升高[SMD=1.21,95%CI(0.80,1.62),P<0.000 01],Th17/Treg细胞比值下降[SMD=-2.62,95%CI(-4.09,-1.14),P=0.000 5].结论 中医药孕后或孕前、孕后同时治疗可明显改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活产率,且安全性较高.同时,中医药可降低Th17 细胞表达,上调Treg细胞表达,调节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利于妊娠后胚胎发育.

    复发性流产Th17细胞Treg细胞中医药治疗Meta分析

    温阳化饮方治疗阳虚水泛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瑾翀张传生王惜彦刘晓娜...
    749-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阳化饮方(熟附子、桂枝、党参、白术、茯苓、葶苈子等)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阳虚水泛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 年 12 月~2022 年 12 月在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阳虚水泛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温阳化饮方口服治疗,疗程为 4 周.观察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1)中医证候评分;(2)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3)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6 min步行距离.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1)2 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2 组患者的血清hs-CRP、TNF-α、IL-6、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2 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LVED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2 组患者的 6 min 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P<0.05).结论 温阳化饮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够有效降低阳虚水泛型老年CHF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较好.

    温阳化饮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型临床疗效心功能炎症因子

    中医药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程伟刚李浩林杨娟娟金芳梅...
    756-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滑膜炎症为基本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常以对称性多关节疼痛、肿胀为主要症状,甚者还会引发肺间质纤维化和冠状动脉疾病等关节外表现和合并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多通路、多靶点、多成分及毒副反应少的特点,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药单体及中药复方可以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控制炎症,减少血管新生,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侵袭、迁移,发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基于此,该文概述了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对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总结中医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中医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党参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重阳于淼陈荣昌孙晓波...
    76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是中医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一味补气类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糖类、皂苷类、甾体类、氨基酸类等,主要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胃肠道功能、抗炎、抗肿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和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该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大量党参的研究文献,对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对党参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党参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