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三七总皂苷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

    黄萍娥杨萍黄威刘云涛...
    1028-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三七总皂苷治疗脓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iton和PharmMapper数据库得到三七总皂苷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Drugbank、Disge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脓毒症的疾病相关靶点;将筛选出的三七总皂苷作用靶点与脓毒症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作为三七总皂苷治疗脓毒症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靶点;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三七总皂苷 5 种单体皂苷成分与三七总皂苷治疗脓毒症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获得三七总皂苷治疗脓毒症的潜在作用靶点 206 个;筛选得到 AKT1、TP53、SRC、STAT3、JUN、TNF、IL6、MAPK1、PIK3R1 和IL1B等关键靶点.潜在作用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 2 548 项生物过程(BP)条目,174 项分子功能(MF)条目,47 项细胞组分(CC)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共得到 171 条信号通路.三七总皂苷主要活性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与关键靶点AKT1、TP53、STAT3、SRC、JUN具有较强的结合活性.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AKT1、TP53、SRC、STAT3、TNF等关键靶点,作用于PI3K-Akt、AGE-RAGE等主要信号通路,进而影响脓毒症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凝血反应等生理过程,发挥治疗脓毒症的作用.

    三七总皂苷脓毒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凝血反应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病炎清抗流感作用机制研究

    耿子凯张大杰曾江楠柯斯元...
    1035-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明确病炎清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究病炎清治疗流感的潜在机制.方法 检测病炎清对流感模型小鼠死亡率、肺指数、肺病毒量的影响.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及文献,收集病炎清处方成分及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病炎清抗流感"成分-共有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在体内水平探究病炎清减轻流感所致氧化损伤的作用,以及对抗氧化和促氧化酶表达、P65蛋白磷酸化、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2-Related Factor 2,Nrf2)核易位的影响.结果 病炎清可明显降低流感模型小鼠死亡率,降低肺指数和肺病毒量,减轻肺损伤.检索得到病炎清 193 个活性成分,对应 338 个靶点,其中与流感相关的靶点 180 个,IκBα激酶α(CHUK)、IκBα激酶γ(IKBKG)、NF-κB p65(REL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 6(IL6)等 9 个靶点为潜在核心靶点.GO分析提示病炎清具有抗菌、抗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功能.KEGG分析表明病炎清涉及多条病毒及免疫通路,如疱疹病毒、甲型流感病毒、肿瘤坏死因子和Toll样受体途径.动物实验表明,相较于磷酸奥司他韦,病炎清高剂量组可更明显地降低流感模型小鼠肺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P<0.01)、提升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P<0.001).相较于磷酸奥司他韦,病炎清&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给药组肺部具有更低的NADPH氧化酶 2(NADPH Oxidase Type 2,NOX2)、4(NOX4)水平(P<0.001)和更高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水平(P<0.001).另外,联合给药组显示出更强的Nrf2 核易位(P<0.05).但联合给药组P65 蛋白磷酸化水平与磷酸奥司他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病炎清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活性,可发挥抑制促氧化酶合成和促进抗氧化系统的双重作用,减轻流感引发的氧化应激损伤.

    病炎清流感网络药理学氧化应激Nrf2途径小鼠

    艾可清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对洛匹那韦与利托那韦的大鼠血浆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何晓峰卢元媛陈剑涛符林春...
    1046-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艾可清对药物代谢酶和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克力芝组分洛匹那韦(LPV)和利托那韦(RTV)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人肝微粒体与混合探针和艾可清共孵育,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测定探针的含量变化,计算艾可清对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 不同亚型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确定艾可清抑制的P450 亚型.建立HPLC-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LPV和RTV含量;大鼠灌胃艾可清或溶媒,每日 1 次,连续 7 d,末次灌胃艾可清后 0.5 h灌胃克力芝,检测LPV和RTV的血药浓度,分析艾可清对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艾可清甲醇提取物在 0~500 µg·mL-1 浓度范围内,对P450 代谢酶表型CYP2D6、CYP2C8、CYP2E1、CYP2C19、CYP1A2、CYP2B6、CYP2C9 和CYP3A4 酶活性的IC50 值依次为 7.7、75.3、144.0、99.5、43.5、104.5、49.3 和 204.9 µg·mL-1.建立了定量分析LPV和RTV的HPLC-MS/MS方法,LPV和RTV分别在 30~10 000 ng·mL-1 和 3~1 000 ng·mL-1 范围呈线性关系,最低定量限分别为 30 ng·mL-1 和 3 n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 5%,LPV和RTV的准确度均在 96.3%~109.0%之间,提取回收率均不小于 88.7%,基质效应均在 93.8%~105.0%之间,血浆样品稳定性较好.与克力芝组比较,艾可清与克力芝联用组LPV的非房室模型参数AUC0-t、AUC0-∞、MRT0-t、t1/2z、tmax、Vz/F、Clz/F、Cmax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延长MRT0-∞(P<0.05);联用组RTV所有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艾可清对人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 中 8 个亚型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CYP2D6 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大鼠灌胃人等效剂量艾可清对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明显的影响.

    艾可清细胞色素P450洛匹那韦利托那韦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药代动力学大鼠

    一测多评法测定美洲大蠊药材5种核苷类成分

    陈慕媛冯思琪丘振文罗骞...
    1055-1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美洲大蠊中尿嘧啶、尿苷、次黄嘌呤、肌苷及鸟苷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 µm);以甲醇-0.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 µL.计算内参物尿苷与其他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a/b).一测多评法测定 10 批美洲大蠊中 5 种成分含量,并与外标法比较.结果 5 种核苷类在各自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 97.0%~100.8%.尿嘧啶、次黄嘌呤、肌苷、鸟苷的 fa/b 分别是 0.908 0、1.005 3、1.969 5、1.303 4.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美洲大蠊药材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美洲大蠊核苷类成分尿苷高效液相色谱法一测多评法

    至真方固体双向发酵工艺的建立及其药效评价

    夏宇飞王松坡刘忠
    1061-1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中药固体双向发酵方法,建立至真方的新型发酵工艺.方法 ①通过文献研究拟定候选发酵菌种.对候选发酵菌种进行平板混合实验,考察各菌种间生长兼容性.采用CCK-8 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比较不同发酵条件下所得产物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8)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评判发酵体系的优劣,从而确定发酵菌种、发酵时长等关键发酵参数,建立发酵工艺.②通过 HCT-8 细胞增殖抑制率,以及巨噬细胞(RAW264.7)NO释放率和吞噬活性测定,比较至真方发酵前后的体外药效差异.结果 黑曲霉和酵母菌为最优发酵菌种组合,4 d为最优发酵时长.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组对HCT-8 细胞的IC50 为 67.41 µg·mL-1,生药组对HCT-8 细胞的IC50 为 1 032 µg·mL-1;与生药组比较,发酵组能显著抑制RAW264.7 释放炎症因子NO,并显著提升其吞噬活性.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至真方固体双向发酵新工艺.在该发酵体系下,至真方的体外抗结直肠癌活性、抗炎活性和促免疫活性得到显著提升.

    至真方发酵工艺固体双向发酵抗癌活性抗炎活性促免疫活性

    不同中成药对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崔晓珊李洪峥李亮高佳明...
    1069-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不同中成药改善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至 2023年 4月 3日有关中成药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及微循环状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iew Manager 5.4 和Stata 15.1 软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网状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37 项RCTs,总样本量 4 064 例,包括15 种中成药.网状Meta分析综合结果提示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临床总疗效累积概率排前 3 位的中成药为冠脉再通膏、瓜蒌皮注射液、祛瘀消斑胶囊;在改善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方面,排前 3 位的中成药为瓜蒌皮注射液、护心康片、冠心舒通胶囊;在改善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方面,排前 3 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瓜蒌皮注射液、冠心舒通胶囊;在改善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 1(ET-1)]方面,排前 3 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丹蒌片、通脉愈心丸;在降低炎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方面,排前 3 位的中成药为银杏达莫注射液、护心康片、冠心舒通胶囊.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痰瘀同治类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在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脂及微循环状态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尤其是能兼顾治疗痰与瘀的中成药优势更明显,如冠脉再通膏、瓜蒌皮注射液,可作为中西医临床指导用药方案之一.但因纳入文献的数量少、质量不高,研究结果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多中心、双盲随机试验加以验证,以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参考.

    中成药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血脂微循环网状Meta分析

    鱼腥草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王连睿东红阳苗明三
    1084-1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鱼腥草为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之一,其化学成分类型丰富,包含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苯丙素类、甾体类等.研究表明,鱼腥草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该文综述了鱼腥草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并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传统药性及药效、不同产地和采收时期、可入血成分和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鱼腥草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鱼腥草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鱼腥草质量标志物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4年征稿启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1092页

    连翘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马雪百合郭健敏温玉莹代彩玲...
    1093-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连翘为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主要含有苯乙醇苷类、木脂素类、萜类及挥发油、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大量研究证实连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且安全性较高.该文系统综述了连翘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以总结连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连翘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安全性评价

    调控肝星状细胞糖酵解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进展

    郝梦梦刘璐易浪平李双伟...
    1101-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活化HSC的代谢重编程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尤其糖酵解的改变是调控HSC活化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HSC活化过程中的代谢重编程,阐述了通过糖酵解调控HSC活化及肝纤维化的机制,并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调节HSC糖酵解防治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肝纤维化是涉及多因素、多通路的复杂病理过程,调节活化HSC的糖酵解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肝星状细胞活化肝纤维化糖酵解代谢重编程中药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