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阳还五汤"异病同治"2型糖尿病和阿尔兹海默症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薛慧徐艳明姜晶孟雪彤...
    1364-1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 2 型糖尿病(T2DM)和阿尔兹海默症(AD)"异病同治"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TCMSP、SymMap等数据库检索和筛选补阳还五汤中 7 味组方中药的活性成分,并利用PharmMapper服务器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OMIM、DrugBank、Gene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收集T2DM和AD疾病相关靶点.对疾病相关靶点与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取交集,获得补阳还五汤"异病同治"T2DM和AD的潜在作用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借助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软件对筛选出的核心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94 个补阳还五汤活性成分可作用于 342 个蛋白靶点,与 3 140 个AD疾病相关靶点和 1 708 个T2DM疾病相关靶点比对后,得到 100 个潜在作用靶点(交集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参与MAPK级联调控、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脂质的反应、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MAPK、PI3K/Akt、FoxO、AGE/RAGE、胰岛素抵抗、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路.PPI 和"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拓扑分析筛选出 MAPK8、MAPK14、GSK3B、PPARG等 10 个核心靶点,以及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等 10 个核心活性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上述成分与靶点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芍药苷、儿茶素等核心成分,作用于PPARG、GSK3B等关键靶点,参与调控MAPK、PI3K/Akt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异病同治"T2DM和AD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2型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异病同治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实验验证探讨感冒清热片抗肺损伤的作用机制

    任薇徐明明高欣马博文...
    1376-1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方法探讨感冒清热片抗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等数据库,筛选感冒清热片治疗肺损伤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 3.9.0 软件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并用生物信息云平台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蛋白互作(PPI)网络,并与"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进行交集分析,筛选关键靶蛋白.将关键靶蛋白和有效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建立肺损伤小鼠模型验证感冒清热片对关键靶标蛋白的作用.结果 共筛选出感冒清热片治疗肺损伤的作用靶点 707 个,对应11 味中药中 107 种化合物.利用构建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发现感冒清热片可能通过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等有效成分对前列腺素G/H合成酶 1(PTGS1)、雄激素受体(AR)、乙酰胆碱酯酶(ACHE)等作用靶点进行调控.利用PPI网络发现SRC酪氨酸激酶(SR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 3(STAT3)等核心靶点.通过PPI网络与"中药-有效成分-靶点"网络交集分析,筛选出关键靶标蛋白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1(CDK1)、CDK2、EGFR、雌激素受体 1(ESR1)和SRC.分子对接研究显示,感冒清热片中的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分别与CDK1、CDK2、EGFR、ESR1、SRC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实验发现感冒清热片可剂量依赖性地减轻肺损伤小鼠的肺组织损伤、炎性浸润,降低TNF-α、IL-1β、IL-6 的含量,增强CDK1、CDK2 的表达,降低EGFR、ESR1 和SRC的表达.结论 感冒清热片对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可能通过其所含的豆甾醇、芦丁、金合欢素等关键活性成分,作用于CDK1、CDK2、EGFR、ESR1、SRC等关键靶标蛋白,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癌症途径、钙信号通路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感冒清热片肺损伤宣肺止咳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小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代谢组学及实验验证分析葛根汤改善大脑缺氧减轻癫痫发作的机制

    王子格任润雪范文涛
    1389-1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代谢组学及实验验证探讨葛根汤对缺氧状态下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 运用网络药理学筛选葛根汤、癫痫、脑缺氧的核心靶点,分子对接验证配体与受体之间的关联度,再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法建立癫痫模型,结扎单侧颈总动脉并放置在氧气含量为 10%~15%的密闭箱中复制缺氧模型.60 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苯妥英钠(26 g·kg-1)组及葛根汤高、中、低(10.62、5.31、2.655 g·kg-1)剂量组.治疗结束统计各组大鼠癫痫发作次数,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癫痫发作情况;HE染色观测各组大鼠海马CA1 区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L-6)和白细胞介素 17(IL-17)的表达;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分析大脑神经递质的改变.结果 网络药理学共获得葛根汤有效成分128 个,靶点 228 个;使用STRING构建药物-疾病蛋白互作(PPI)网络图,结果显示IL-6、STAT3、AKT1 为核心靶标;GO富集在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BP)涉及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氧水平、缺氧和活性氧的代谢过程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ell Component,CC)方面主要对细胞膜、蛋白激酶复合物等有影响;分子功能方面(Molecular Function,MF)对泛素蛋白和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等影响较大.KEGG分析显示葛根汤治疗脑部缺氧诱发癫痫的关键通路主要涉及脂质与动脉粥样信号通路、IL-17 信号通路、Th-17 信号通路等.实验验证结果发现,葛根汤治疗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次数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大鼠海马区细胞形态结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细胞空泡现象减少.各治疗组IL-17A、IL-6 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其中葛根汤中剂量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脑部代谢组学检测,与模型组比较,葛根汤高剂量组单胺类神经递质 5-羟基色氨酸(5-HTP)、去甲肾上腺素(NE)升高,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Kyn)降低.结论 葛根汤可以降低癫痫大鼠缺氧状态下炎症因子IL-6、IL-17A水平,通过改善缺氧诱导的炎性反应,减少癫痫发作;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 5-HTP、NE含量,抑制癫痫发作;降低色氨酸代谢产物Kyn含量,减轻色氨酸代谢通路毒素,减少癫痫发作.

    癫痫缺氧葛根汤网络药理代谢组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大鼠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刘雨倩罗茂丽朱飞鹏苗明三...
    1401-1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三叉神经痛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分析,系统性梳理与总结现有动物模型情况,以期构建吻合度更高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查阅相关三叉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文献,对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是"眶下神经损伤"手术模型,该模型在病理表现上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次,"青霉素注射"化学诱导模型在诱发急性疼痛样反应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而光化学诱导模型则能够有效避免手术造模过程中紧致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当前中西医结合的造模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未来应加强开发更多与中医症候证型紧密相关的动物模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三叉神经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西医

    姜黄素-4-芳杂环叉基衍生物合成及其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黄仰彤齐心怡邓思亮谭祥颖...
    1408-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合成姜黄素Knoevenagel衍生物并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为该类衍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以母体亚甲基为修饰位点,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两个姜黄素衍生物 4-(2-噻吩叉基)(3a)和 4-(4-吡啶叉基)(3b),目标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NMR),红外吸收光谱(IR)、高分辨液质联用(HRLC-MS)确定,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 3a和 3b在正辛醇-水溶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成功合成姜黄素Knoevengel衍生物 3a和 3b,两者的油水分配系数(lgPap)分别为 0.96 和 0.82,与姜黄素(lgPap=3.85)相比,其水溶性更好.结论 相较于姜黄素,姜黄素Knoevenagel衍生物的水溶性增加,可为芳杂环叉基结构修饰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活性提供实验依据.

    姜黄素衍生物Knoevenagel缩合反应高效液相色谱法油水分配系数生物利用度

    基于一测多评、加权TOPSIS与GRA融合模型的松龄血脉康胶囊质量评价

    王换刘惠王志坚李改玲...
    1413-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一测多评(QAMS)法同时检测松龄血脉康胶囊中莽草酸、儿茶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和染料木素含量,建立加权优劣解距离(TOPSIS)与灰色关联度(GRA)融合模型对 15 批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山柰酚为内参物,计算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及含量,与外标法实测值对比验证QAMS法可行性;采用化学计量学对含量结果进行分析,挖掘松龄血脉康胶囊质量差异标志物.以各成分VIP值为权重,通过加权TOPSIS与GRA融合模型对样品质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结果无显著差异;15 批样品聚为 3 类,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槲皮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莽草酸为松龄血脉康胶囊的质量差异标志物;加权TOPSIS与GRA融合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生产的松龄血脉康胶囊存在一定质量差异.结论 一测多评、加权TOPSIS与GRA融合模型可用于松龄血脉康胶囊的质量综合评价.

    松龄血脉康胶囊一测多评法化学计量学优劣解距离法灰色关联度分析质量评价

    基于指纹图谱及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川芎茶调散及其颗粒质量差异性分析

    赖志坚张津津林焕钊肖佳佳...
    1420-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比较二者的差异,并挖掘川芎茶调散和颗粒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物质基础,为其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 20 批川芎茶调散与 7 批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SPSS 27.00 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同时测定其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运用SIMCA-P 14.0 统计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分析HPLC指纹图谱与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关系,并筛选质量差异标志物.结果 HPLC指纹图谱标定 26 个共有峰,鉴定出 16 个成分,系统聚类分析显示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各聚为一类.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综合相关系数和VIP值两个指标,确定 17 个共有峰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 1,筛选出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有效成分群,分别为橙皮苷、迷迭香酸、蒙花苷、胡薄荷酮、阿魏酸松柏酯、Z-藁本内酯、羌活醇、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和色谱峰7、9、12、14、16、17、19、23 等成分作为二者的质量差异标志物.结论 该研究建立了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 HPLC 指纹图谱,该方法能够同时检测川芎茶调散和川芎茶调颗粒的多种有效成分.川芎茶调散和颗粒在有效成分的含量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散剂质量优于颗粒剂.该研究为川芎茶调散和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川芎茶调散川芎茶调颗粒色谱指纹图谱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质量差异标志物

    透明质酸修饰的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可溶性微针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评价

    谢询钟倪俊莫静媛黄小玲...
    1428-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针尖层负载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修饰的盐酸青藤碱脂质体可溶性微针(HA-SMH-Lip-DMNs),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细胞摄取能力和体外抗炎能力.方法 采用两步浇铸法制备HA-SMH-Lip-DMNs,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载药量,通过扫描电镜、穿刺试验、Franz扩散池法等检测其形态、皮肤穿刺性能和体外透皮能力.以异硫氰酸荧光素脂质体(HA-FITC-Lip/FITC-Lip)代替HA-SMH-Lip,制备荧光微针(HA-FITC-Lip-DMNs/FITC-Lip-DMNs),并运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炎症细胞对HA-FITC-Lip-DMNs/FITC-Lip-DMNs的摄取情况.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 10(IL-10)水平,评估HA-SMH-Lip-DMNs的抗炎作用.结果 制备的HA-SMH-Lip-DMNs形状大小均匀,阵列完整美观,每片平均载药量(114.01±1.04)μg,有良好的穿刺能力.体外透皮结果显示HA-SMH-Lip-DMNs 36 h的累积释放量为(101.47±2.91)μg·cm-2,其透皮能力优于 SMH 溶液组.体外摄取结果表明 RAW 264.7 细胞对HA-FITC-Lip-DMNs摄取较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HA-SMH-Lip-DMNs组能显著降低TNF-α、IL-1β和NO的水平(P<0.01),同时提高IL-10 的水平(P<0.01).结论 该研究制备的HA-SMH-Lip-DMNs具备良好的形态特征、细胞摄取能力、体外透皮性能以及抗炎活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系统.

    盐酸青藤碱脂质体透明质酸可溶性微针制备工艺抗炎活性

    基于数据挖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朱正望王琳琳赵静涵朱平生...
    1437-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gfang)、维普数据库(VIP)、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中药复方,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9、Clementine 12.0 和SPSS 21.0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证型、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分类、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428 篇,提取处方 442 首,涉及中药 225 味,高频药物24 味,其中党参、茯苓、陈皮、柴胡的使用频次最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多归脾、肺、胃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20 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 9 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 4 类.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最多,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 12 种药物组合,因子分析提取了 3 个公因子,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 2 类.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益气健脾、疏肝行气药为主,甘温补虚、辛开苦降,辨证配伍化湿、解表、清热等药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肝胃不和证用药规律关联规则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益气健脾疏肝行气

    基于抗氧化蛋白探讨中医药改善糖尿病肾病铁死亡的潜在靶点

    孙靖烨萧文泽周艳雯王海颖...
    1445-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而DN与铁死亡密切相关.System Xc--GSH-GPX4 轴失活、铁过载、脂质过氧化及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在DN铁死亡发生发展中具重要作用,抗氧化蛋白可能是治疗DN铁死亡的潜在靶点.通过激活GPX4、Nrf2、Sirtuin家族蛋白及铁蛋白等抗氧化蛋白,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与相互作用缓解铁死亡的发生发展.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整体调节的特点,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增强抗氧化蛋白表达,对改善DN肾损伤和铁死亡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延缓DN的进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糖尿病肾病铁死亡抗氧化蛋白中医药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