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问题分析与优化措施

    蒋文文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院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问题,提出一些优化措施。方法:从医院2021年5月—2022年4月期间中药房药品管理系统中抽选500份中药饮片管理记录,分析点评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情况,探讨中药饮片管理问题和不良事件类型及影响因素,统计总发生率,同时制定并实施一系列优化管理措施,设为实施前。2022年6月—2023年2月期间实施优化管理措施,设为实施后。中药房药品管理系统中抽选500份中药饮片管理记录,再次调查统计中药饮片管理问题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实施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优化管理措施的实施应用效果;另分别从优化管理措施实施前后各抽选30名医务人员,调查其对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满意度差异。结果:调查实施前中药饮片管理记录发现,期间共发生中药饮片管理问题和不良事件16次(3。20%),发生率较低,常见问题类型包括管理制度不完善、采购验收流程不规范、贮存及养护不到位以及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偏低等。实施后中药饮片管理问题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务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饮片在医院临床患者诊疗中使用率较高,调查发现中药房在管理中药饮片期间有一些问题或风险,导致这一现状的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可以积极探讨,结合中药房现状制定相对应的管理策略和优化措施,进一步规范中药饮片管理工作流程,消除潜在管理风险,保障临床患者的诊疗质量、用药安全和满意度。

    中药房中药饮片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个体化药学服务在理解中成药配方机制和提升协同效应中的应用

    施国强孙张弛单秋杰于雅勤...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药学服务在理解中成药配方机制和提升协同效应中的应用,通过对住院患者的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进行管理方案的比较研究,以评估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了在医院2020年4月—2022年8月间接受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并在药剂科获得药学服务的住院患者150例。这些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中西药物联合应用管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了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应用。分别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药物合理配伍率和治疗有效率等方面考察了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此外,采用WHOQOL-BREF评估了个体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药物合理配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之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药学服务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药物合理配伍率,并改善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为中西药物联合治疗的协同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强调了药学服务在优化治疗方案中的重要作用。

    个体化药学服务中西药物联合治疗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合理配伍协同效应生活质量

    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在肿瘤医院的整体应用风险与管理

    陈康
    8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在肿瘤医院的整体应用风险,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汇总某肿瘤医院2021年10月—2023年9月信息系统中记录的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处方数据,分别统计肿瘤医院中成药处方总体情况、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在肿瘤医院应用情况、不合理处方及不良反应处方分布,分析应用风险。结果:汇总的36 803张肿瘤医院中成药处方单中,有16 928张为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处方单(占46。00%)。统计数据中共涉及到92种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销售金额排序前30位的包含护肝片、感冒清热片、板蓝根颗粒、肠炎宁颗粒、金果饮等,DDDs排名前5的中成药包含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护肝片、桑枝总生物碱片、头痛宁胶囊、风湿骨痛胶囊,B/A排名前五的中成药包含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头痛宁胶囊、桑枝总生物碱片、风湿骨痛胶囊、锡类散,DUI≥1的中成药包含麝珠明目滴眼液、复方卡力孜然酊、复方夏天无片、牛黄解毒片,中成药功效分类和剂型较多。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处方单中,有202张为不合理处方,占1。19%。其中,129张为不规范处方,占0。76%;48张为不适宜处方,占0。28%;25张为超常处方,占0。15%。16 928张为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处方单中,有284张出现不良反应,占1。68%。结论:非抗肿瘤辅助治疗所用中成药在肿瘤医院有一定应用风险,风险主要集中在药物金额和用药频度的同步性、处方不合理及不良反应方面,需实施必要的管理手段降低用药风险。

    肿瘤医院辅助治疗中成药应用风险管理

    中药房传统技能传承的思考

    王佳红何嘉娜孙彩华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药房面临着传统文化失传或濒临失传的问题。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药师关于中药房传统文化技艺传承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就中药房传统文化为何失传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为中药房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

    中药房问卷调查传统文化传承思考

    中药饮片在儿科门诊的应用

    陈叶清黄丽丽陈扬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儿科门诊中的中药饮片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2022年医院儿童门诊就诊的102张中药处方。对儿童各年龄组儿童处方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处方中中药处方超用情况、处方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2张处方中,处方主要分布在0~8岁,占88。24%。其中0~3岁(含)患儿占最高,为40。20%;其次为4~6岁(含)患儿,占35。29%;7~8岁(含)患儿,占12。75%。医院的处方中,处方含有中药饮片的数量最高的中药饮片是甘草,其次为炒麦芽和浙贝母。前20个中成药出现超量现象较少。在超量处方中,排在首位的是白术,2张中成药处方,其次是干鱼腥草、焦山楂、炒麦芽,各1张中成药处方。门诊102张中成药处方中,12张出现了不合理现象,占全部处方总量的11。76%。对不合理的类型进行了分析,重点是特殊煎法无脚注或错误和药物用量不适宜,分别占2。94%、4。90%。结论:医院门诊儿童中药饮片的用药基本与疾病种类相符,且用药比例逐年增加,但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在相关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完善,并对长期服用的中药进行监督,目的是为了加强儿童用药的安全性,促进科学、安全的使用。

    中药饮片儿科门诊应用护理

    药剂科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对中药临床应用的作用

    陈佩珍胡怡怡叶晓静木海鸥...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药剂科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对中药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2022年按照时期不同将研究分为两个阶段。2021年为对照阶段,设为实施前,该阶段内药剂科不对临床科室进行深度的临床用药干预,仅配合各个临床科室进行药学监测、定期培训和新药培训。2022年为研究阶段,设为实施后,该阶段内药剂科参与到临床科室的临床用药干预中,针对中药的临床应用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强化处方审核、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合理开展培训、提供用药方案支持等,研究范围为心内科、妇科、产科和生殖中心等几个临床科室,在实施前后内随机抽取500例患者进行中药不合理用药率检测比较,比较实施前后的中药学管理质量评分情况,随机抽取42名临床医师参与数据调查,比较实施前后临床医师的中药合理用药认知情况。结果:实施后中药不合理用药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在不良反应监测、药学服务咨询与应用、中药处方监测、中药用药安全管理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临床医师在辨证用药、剂量把控、联合用药、药学监护方面的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药剂科开展药事管理工作能够显著的提升中药的临床应用管理质量,减少了中药不合理应用率,提升了临床医师在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认知水平。

    药剂科中药药事管理临床应用合理用药

    中医药特色技术防治慢病管理效果的优势与评价思路

    姜聪娇金劫盛儒丹余帆...
    9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中医药特色技术防治慢病管理效果的优势与评价思路。方法:以2021年10月—2023年9月在医院肾内科诊疗的240例蛋白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慢病管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慢病防治管理措施。管理后,对两组患者肾功能变化、蛋白尿变化、中医药特色技术认知水平变化、中医症状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慢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BUN、Scr、24hU-TP管理前无明显差异,组间上述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BUN、Scr、24hU-TP管理后差异明显,观察组管理8周及12周后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药治疗认知评分、中医适宜技术认知评分管理前无明显差异,组间上述中医药特色技术认知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药治疗认知评分、中医适宜技术认知评分管理后差异明显,观察组管理8周及12周后的上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主要证候评分、中医次要证候评分管理前无明显差异,组间中医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主要证候评分、中医次要证候评分管理后差异明显,观察组管理8周及12周后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慢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药特色技术防治慢病管理效果良好,在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蛋白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进一步减轻患者中医症状,提高患者中医药特色技术认知水平水平及慢病治疗效果。

    蛋白尿中医药治疗慢病管理肾功能中医症状优势

    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开展的有效性

    赵丹周旋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措施在神经内科开展的有效性。方法:将2021年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时状况,设为实施后,纳神经内科患者40例,对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评价评分,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执行评分及对中西医护理的安全执行评分进行比较、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落实评分,并发证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好转所需时间、神经功能恢复所需时间、总住院时间、患者护理服务满意率。选择2020年医院神经内科在没有进行中西医结合全面管理的情况下,设为实施前,纳入神经内科患者40例。比较以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施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价评分、中西医结合护理实施评分、中西医护理安全落实评分、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护理落实评分、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等指标都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症状缓解、神经功能恢复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术后并发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策略在神经内科患者管理中更具有优势。

    神经内科中西医结合综合管理护理管理质量满意度

    构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全方位及慢病管理模式

    蔡小明王云超李鹏芦勇...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构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全方位及慢病管理模式分析中医临床慢病管理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140例全科医学科慢病患者,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构建中医临床慢病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慢病管理质量、生活质量及慢病管理能力在管理前后的变化。结果:管理前,慢病管理质量中的审病求因、内外兼治、防病求本、标本兼顾四项评价项目对比,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慢病管理质量中的审病求因、内外兼治、防病求本、标本兼顾四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生活质量中的移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舒适感、焦虑/抑郁感五项评价项目对比,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中的移动能力、自理能力、日常活动、疼痛/不舒适感、焦虑/抑郁感五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慢病管理能力中的疾病观察能力、压力应对能力、自我监测能力、治疗预防能力4项评价项目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慢病管理能力中的疾病观察能力、压力应对能力、自我监测能力、治疗预防能力4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构建中医临床慢病管理模式能够全方位的提高临床慢病管理质量,具有良好实践应用价值,不仅对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帮助慢病患者进一步增强其慢病管理能力。

    中医理论指导全方位慢病管理模式管理质量生活质量慢病管理能力

    老年康复病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优势

    冯敏敏王秀云蒋小丽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康复病区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的优势。方法: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医院老年康复科2021年8月—2023年8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延续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构建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在康复管理质量、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能力、功能独立性、便秘情况方面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变化,同时比较其康复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前,组间预防与康复结合、运动与休息结合、药疗与食疗结合、理疗与药物结合4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预防与康复结合、运动与休息结合、药疗与食疗结合、理疗与药物结合4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组间中医适宜技术辨证应用能力、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应用能力、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应用能力3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医适宜技术辨证应用能力、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应用能力、中医适宜技术规范应用能力3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组间FIM评分、Wex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FIM评分明显较高于对照组(P<0。05),Wexne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康复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康复病区构建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老年康复病区患者的康复管理质量,可以有效增强患者中医适宜技术应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改善便秘,提高其康复管理满意度。

    老年康复病区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管理康复管理质量功能独立性便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