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疗主导模式在中医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邵鹏张敬王丹君楼超...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医疗主导模式在中医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9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血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以医疗主导模式进行中医感染控制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变化及手卫生相关知识评分变化,比较组间管理后的中医感染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中医感染知识接受及差异。结果:观察组管理前中医感染观念方面、规范洗手操作方面、中医感染实施方面、无菌操作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上述四方面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前手卫生方面的洗手意识评分、洗手指征评分、洗手方法评分、洗手认知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上述四方面的手卫生相关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中医感染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中医感染知识接受及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疗主导模式在中医感染控制中具有良好应用效果,其不仅有助于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水平及中医感染预防知识掌握水平,能够使患者中医感染知识接受及进一步提高。

    医疗主导模式中医感染控制管理质量手卫生知识评分手卫生依从性

    基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产妇院外中医特色需求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张璐陈青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产妇院外中医特色需求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产科2022年6月-2023年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基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构建院外中医特色需求服务模式进行管理干预。观察其产后调理知识、产后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变化,同时记录比较其恶露排出时间、泌乳始动时间、宫腔内积血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产后调理知识方面管理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后调理知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产后身痛调理知识评分、产后虚损调理知识评分、乳汁不畅调理知识评分和恶露不尽调理知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抑郁及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管理前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产后抑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EP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ES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排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宫腔内积血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互联网+"产妇院外中医特色需求服务模式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可以帮助产妇掌握各种产后调理知识,更有利于预防及减轻产后抑郁,提高产妇自我护理能力,使其可以进一步加快产后恢复,将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降至更低。

    微信平台互联网十产妇中医特色需求服务模式产后调理知识产后抑郁自我护理能力并发症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疾病康复管理中的优势

    邵其遐董晓露柳丽萍林初勇...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在疾病康复管理中的优势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2022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疾病康复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进行疾病康复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康复管理质量、中医症状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尿失禁严重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体质辨识、防治结合及标本兼顾3项疾病康复管理质量观察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体质辨识、防治结合及标本兼顾3项疾病康复管理质量观察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小便不禁、尿道灼热、腰酸腿软、倦怠乏力4项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小便不禁、尿道灼热、腰酸腿软、倦怠乏力4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BI评分、ISI评分及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SI评分及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疾病康复管理中,积极对患者采取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对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积极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康复管理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减轻患者尿失禁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优势中医症状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尿失禁神经功能恢复

    链式模块化中医措施在肢体创伤患者救治与管理中的应用

    刘敏
    11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在中医院门诊中应用链式模块化中西结合工作方式对提高技术质量的效果。通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探讨链式模块化中西结合工作方式在门诊管理中的优势。方法:自2021年7月起,医院开始在医院门诊的相关管理中应用构建的链式模块化中西结合工作方式。为了进行比较研究,我们随机选择了 2021年1-6月期间门诊收治的50例肢体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并随机选择了 2021年7-12月期间门诊收治的50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Bates-Jensen创面评估工具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并设计了专科管理质量评价方案,包括感染控制、疼痛管理、创面愈合和患者教育等项目。结果:观察组在感染控制、疼痛管理、创面愈合和患者教育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伤口尺寸、伤口底部肉芽组织、伤口渗出液、伤口周围皮肤、疼痛和瘢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链式模块化中西结合工作方式在中医院门诊中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能够提高门诊技术质量。通过优化感染控制、疼痛管理、创面愈合和患者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流程,观察组取得了显著的改善。结果表明,链式模块化中西结合工作方式有望在中医院门诊中推广应用,提高门诊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链式模块化门诊技术质量创伤患者创面评估中医院

    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医学管理模式在慢病患者中的应用

    刘梅芳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医学管理模式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精神科于2022年7月开始实施多元化医学管理模式,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随机选取的323例慢性病患者设置为实施前,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随机选取的325例慢性病患者设置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入院病情评估、安全管理、在院期间遵医嘱安排治疗项目及给予心理干预等;实施后采用多元化的医学管理模式,入院病情评估、住院中医辨证论治、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辨证施膳指导、在院期间遵医嘱安排理疗项目、健康宣教、给予心理干预等。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患者对医院管理项目、科室管理项目、护理人员专科水平进行评分。结果:实施后对安全管理、风险评估、综合质控等医院管理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对医疗记录管理、病情评估、疗效评估、健康教育等科室管理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安全、护理技术水平、中医专科护理水平、患者满意度等护理人员专科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抗生素使用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医学管理模式应用到慢病患者的治疗与管理当中,切实增强慢病患者住院期间管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专科水平,可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长、院内感染率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极大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满意度,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多元化中医理论医学管理慢病患者

    病情分级管理在促进中医儿科急诊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应用

    童少军寿旦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病情分级管理在促进中医儿科急诊资源分配和优化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对儿科急诊患者的服务效果和治疗流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医院于2022年1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儿科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儿科急诊服务,包括病情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制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病情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等待时间、分诊到治疗时间和最长等待时间。此外,还比较了两组急诊管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包括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投诉、坠床、文书管理缺陷和药物管理不合格。结果:观察组的平均等待时间、分诊到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最长等待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情分级管理在中医儿科急诊中的应用,显著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改善了治疗流程的效率,同时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病情分级管理可被视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可促进儿科急诊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病情分级管理中医儿科急诊资源分配等待时间不良事件

    医学科技创新引导下中医服务能力的实践效果

    陈淑晴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学科技创新引导下中医服务能力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1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20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医学科技创新引导下的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中医服务能力评分及中医治疗效果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管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前其在中医服务能力评分及中医治疗效果评分等方面,相关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在管理后观察组的中医服务能力评分及中医治疗效果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实施管理前,观察组在中成药治疗、中药贴敷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医理疗治疗等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中成药治疗、中药贴敷治疗、中药汤剂治疗、中医理疗治疗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管理后的管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医学科技创新引导下的管理干预在骨科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了中医服务能力水平及治疗水平,进而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医学科技创新中医服务能力实践效果评估

    数据挖掘在中医养生康复中的应用

    金冬梅陈洁曾丽芳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养生康复管理质量评估分析情况,以完善数据挖掘模式,提高评估准确性和全面性,以提升中医养生康复管理的质量。方法:随机选取了 93例内科疾病患者,这些患者都是于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在医院内科接受过中医养生康复护理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的内科疾病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中使用常规的中医养生护理康复措施。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养生护理康复措施。文章旨在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养生护理康复措施在内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及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康复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内科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养生康复管理在提高内科疾病患者治疗效果上的积极作用。它不仅提供了康复和护理等服务,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养生方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数据挖掘中医养生康复内科疾病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

    陈雪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骨科2023年3-9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也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中应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未病三位一体骨科

    加强中医思维教育在促进神经内科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作用

    朱明娟羊丽霞吕红芳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中医思维教育在促进神经内科推广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的作用。方法:研究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相应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特色疗法。比较两组实施前后的NIHSS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中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