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管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曹正逵

月刊

1007-9203

zyyg@chinajournal.net.cn

010-62005172,62005170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甲4号

中医药管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nagement
查看更多>>卫生管理刊物。旨在指导中医药各级管理工作,交流经验,沟通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警示药品分级标识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应旭芳尉慕奇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警示药品分级标识在医院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为提升高警示药品管理质量和管理安全性,医院药剂科从2022年开始在药房试行高警示药品分级标识管理,选取2022年1-10月医院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记录200份,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从2021年1-10月同期医院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记录中抽选200份,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高警示药品分级标识管理实施前后,评估医院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质量,统计高警示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和差错事件发生率,调查临床医务人员对药房药品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实施前后数据差异,分析新管理方法在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工作中的开展价值.结果:实施后药房高警示药品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医疗机构"高警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错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总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医疗机构中使用高度警告的药物分类标志,其作用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使高警告药物的管理品质得到很大的改善,降低了高警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错误的发生率.这对于保证患者的医疗和用药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医务人员对管理工作满意度高.

    高警示药品分级标识药房管理应用

    动态式反馈融入中医康复诊治体系的应用与管理探讨

    豆娟陈蓓蓓金枝郑冬萍...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式反馈融入中医康复诊治体系的应用及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5-11月心脏监护室收治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心脏监护室患者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将动态式反馈融入中医康复诊治体系进行管理.观察两组疾病诊治管理质量、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两组管理前疾病诊治管理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疾病诊治管理质量中的动态数据观察评分、动态治疗调整评分、动态康复指导评分、动态安全监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心功能中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自我管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自我管理能力中的平衡膳食、起居调节、功法保健、辨证分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动态式反馈融入中医康复诊治体系进行管理对疾病诊治管理质量可以带来显著提升作用,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使其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动态式反馈中医康复诊治体系疾病诊治管理质量心功能自我管理能力

    基于KANO模型和QFD理论的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研究

    钱兴华徐建平王丽莉李晓赟...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者就医体验评估与管理模式,并验证干预效果.方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为常规提供短信息推送测评时间段,收治门诊患者1 318 653例,设为方案改善前;2022年5月-2023年4月为提供门诊就医全流程扫码测评时间段收治门诊患者1 346 256例,设为方案改善后.研究以卡诺模型(KANO)识别患者就医需求,以质量功能展开理论(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构建服务患者质量屋,确立门诊患者就医全流程体验实时扫码测评管理方案,收集患者"码"上反馈需求转化为服务患者实际行动,比较就医体验实时测评方法改进前后门诊患者就医体验相关指标.结果:改善后体现门诊患方价值链的就医体验调查覆盖率、测评患者参与率、门诊患者满意度、门诊患者复诊率、就诊检验-时间差;体现门诊质量指标的门诊投诉事件发生率、门诊信访事件发生率均优于改善前(P<0.05).结论:以KANO模型确定需求重要度,以QFD理论确定优先级,实时测评管理模式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KANO模型就医体验门诊患者价值链

    老年科开展中西医多维诊疗模式的效果

    周温惠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多维诊疗模式在老年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2022年1月-2022年9月收治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0月-2023年6月收治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诊疗模式.观察组按中西医多维诊疗模式开展护理工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变化及护理结束后对护理的满意度水平.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相关量表得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各量表得分变化不大,观察组患者APACHEⅡ量表得分,ADL量表及WHOQOL-BREF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中西医多维诊疗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老年科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中西医多维诊疗老年科生活质量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

    基于比较分析法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路径思路

    徐梦佳蒋丽君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比较分析法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路径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112例血液科患者,根据临床管理措施实施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基于比较分析方法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管理.临床管理中,管理前后,对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心理及睡眠3个方面产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并且比较并发症情况及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管理前气短乏力、夜寐多梦、面色苍白、胸闷心悸中医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气短乏力、夜寐多梦、面色苍白、胸闷心悸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管理前心理及睡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心理及睡眠明显好于对照组,其SAS、SDS、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比较分析方法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可以有效提高临床中医药服务效果,对患者中医症状、心理及睡眠等多方面带来明显改善作用,对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能够带来明显的预防及减少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管理满意度.

    比较分析方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路径中医症状心理

    从中医发展困境看中医康复管理的应用

    何金霞赵婷王红亚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中医发展的困境分析中医康复管理的应用价值与方法.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6月-2023年9月收治的12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以西医学为主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析中医发展的困境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管理.观察两组管理前后的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变化和心理状态变化,并且统计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差异.结果:管理前两组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西医文化背景知识、中西医诊疗思维知识、中西医治疗原理知识、中西医康复特色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系统症状、营养代谢异常、循环系统症状、意识状态改变、胃肠系统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中医发展的困境对患者进行中医康复管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中西医结合知识掌握水平,有利于帮助其保持更为良好的心理状态,使其相关临床症状可以尽早改善.

    中医发展困境中医康复管理中西医结合知识临床症状心理状态

    "守正创新"结合中医药传统知识对于中西医结合管理的价值

    叶燕飞余玫婷喻敏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传统知识分析中西医结合管理的方法与价值.方法:以随机表数字法将医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研究共计纳入100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8月-2023年6月,每组50例.对照组基于肾内科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基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传统知识进行中西医结合管理.观察两组临床管理质量、中医药传统知识掌握情况及肾功能变化,记录其管理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营养管理、宣教管理、治疗管理、情志管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营养管理、宣教管理、治疗管理、情志管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草药方剂传统知识、经络系统传统知识、中医养生传统知识、药膳调理传统知识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草药方剂传统知识、经络系统传统知识、中医养生传统知识、药膳调理传统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肾功能比较于观察组,管理前两组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BUN、SCr显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传统知识从营养、宣教、治疗、情志方面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管理可以为临床管理质量的提升带来更为明显的助力,能够在帮助患者提高中医药传统知识掌握水平的同时进一步改善其肾功能,使管理期间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有效降低.

    守正创新中医药传统知识中西医结合管理管理质量肾功能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毛洁符娇英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并探究其实践效果.方法:医院于2022年10月起进行中西医结合多科学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构建,选取2022年7-10月进行治疗的104例老年住院患者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服务模式.选取2023年1-4月进行治疗的105例老年住院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医疗服务质量、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维度医疗服务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维度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疗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各学科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质量,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

    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构建应用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医药计划在重症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钱珍珍
    9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医药计划在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管理方式差异,评估干预对患者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期间的60例ICU心血管疾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接受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医干预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间卷(MCMQ)评估患者疾病应对方式,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的屈服和回避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而面对评分则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P<0.05).观察组在干预后的屈服和回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在两组中干预后均明显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观察组在SAS和SDS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中医干预方法在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应对方式和心理情绪.与常规管理方式相比,该干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需要层次理论中医干预重症心血管疾病心理情绪医学应对方式

    基于中医诊疗特点对现代中医药诊疗模式的思考

    田小红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基于中医诊疗特点的现代中医药诊疗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2023年6月期间医院甲乳外科就诊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着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诊疗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基于中医诊疗特点的中医药诊疗管理模式.评估管理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中西医协作模式、辨症-辨证-辨病模式、防治养一体服务模式、中医治未病全科化服务模式管理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管理后,两组各项评分较管理前升高,且管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中西医协作模式、辨症-辨证-辨病模式、防治养一体服务模式、中医治未病全科化服务模式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管理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管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且管理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中医诊疗特点的中医药诊疗模式用于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中医药诊疗模式管理质量,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于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诊疗特点现代中医药诊疗模式睡眠质量生活质量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