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参苓五味子方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久咳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

    江霞王小素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参苓五味子方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虚型久咳的临床疗效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中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虚型久咳患儿81例,采用入组顺序奇偶数分组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调肺运脾及排痰、止咳、补肺、健脾、补肾、推板门、摩腹、捏脊等小儿推拿疗法.治疗组40例在小儿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五味子方(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白术、生白扁豆、法半夏、陈皮、莲子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瓜蒌皮、浙贝母、冬瓜子、生牡蛎),每日1剂,水煎,分3~6次口服,每周连服5剂.对照组41例在小儿推拿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止咳糖浆,每次3~10 mL,,每日3~4次,口服.两组均于连续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49%(33/4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缓解时间及咳嗽完全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咳嗽无力、痰白而多、形体消瘦、食少纳呆、大便溏薄、口流清涎、睡卧露睛症状评分和中医症状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参苓五味子方治疗小儿脾虚型久咳有较好疗效,能缩短病程,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小儿久咳脾虚型参苓五味子方小儿推拿疗法中医症状积分不良反应

    化瘀健脾汤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中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志峥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瘀健脾汤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中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肿瘤医院胃癌中晚期患者120例,采用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注射用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亚叶酸钙注射液,20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推注,第1,2天;再以5-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 h,第1,2天.此方案每2周重复1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健脾汤(党参、黄芪、陈皮、白术、茯苓、山药、生薏苡仁、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甘草片),水煎,每日1剂,早饭前、晚饭后温服.连续服用4个疗程.治疗结束,对比两组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血清肿瘤标记物糖类肿瘤抗原(CA)125、CA19-9、癌胚抗原(CEA)水平,以及血清CD3+、CD4+、CD8+水平.结果:治疗组显著改善24例,部分改善22例,无改善14例,改善率76.67%(46/60);对照组显著改善15例,部分改善21例,无改善24例,改善率60.00%(36/6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KPS评分均有所改变,同时治疗组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方面,治疗组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健康状况、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A125、CA19-9、CEA水平,血清CD3+、CD4+、CD8+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健脾汤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胃癌中晚期有较好疗效.

    胃癌中晚期中西医结合疗法化瘀健脾汤FOLFOX4方案生活质量

    穴位埋线合灸法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张艳杰杨洋卢鑫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合灸法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次1 g,1 d 4次,口服.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15 d可进行重复埋线,埋线位点选取在原位点偏离0.1 cm处;加隔姜灸(中脘、足三里、神阙)每个穴位灸3壮,1 d 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70.00%(28/4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及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穴位埋线合灸法及西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

    穴位埋线隔姜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炎症因子中医证候积分

    补肾强骨祛瘀汤辅助治疗老年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

    刘书力邹克棋李显振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强骨祛瘀汤辅助治疗老年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骨代谢、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宛城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给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治疗组57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强骨祛瘀汤(鸡血藤、桑寄生、熟地黄、骨碎补、白芍、杜仲、续断、当归、红花、川芎、甘草),1 d 1剂,煎煮至3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结果:在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水平、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等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肾强骨祛瘀汤辅助治疗老年胫骨下段骨折疗效确切.

    补肾强骨祛瘀汤老年胫骨下段骨折骨代谢疼痛踝关节功能并发症

    苏葶平喘汤对难治性哮喘小鼠模型c-jun表达的影响

    宋桂华周琼阁张岩管志伟...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苏葶平喘汤对难治性哮喘激素抵抗型小鼠肺组织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苏葶平喘汤干预难治性哮喘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无特定病质体(SPF)级BALB/C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苏葶平喘汤组、地塞米松组、苏葶平喘汤和地塞米松组5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难治性哮喘激素抵抗型小鼠模型.苏葶平喘汤组灌胃苏葶平喘汤水煎剂16.68 g/(kg·d),并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组灌胃生理盐水0.5 mL,并给予地塞米松1μg/(g·d),腹腔注射0.5 mL盐水;苏葶平喘汤和地塞米松组灌胃苏葶平喘汤水煎剂16.68 g/kg,并给予地塞米松针1μg/(g·d),腹腔注射0.5 mL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及腹腔注射.各组均1d1次,连续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实验前后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以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jun表达水平.结果:①模型对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苏葶平喘汤组、地塞米松组和苏葶平喘汤+地塞米松组各组均有缓解作用;②模型对照组c-Ju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苏葶平喘汤组、地塞米松组和苏葶平喘汤+地塞米松组c-Jun mRNA表达下降(P<0.05),苏葶平喘汤组、地塞米松组和苏葶平喘汤+地塞米松组c-Jun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苏葶平喘汤治疗难治性哮喘激素抵抗型哮喘有效,可能是通过降低c-Jun表达来实现的.

    难治性哮喘激素抵抗苏葶平喘汤c-Jun小鼠

    基于血管内皮细胞代谢途径探讨莪蚕健胃方治疗大鼠胃癌前病变的机制

    黄柳向廖小年贺玉琼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莪蚕健胃方对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中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phosphofructokinase-2/fructose-2,6-bisphosphatase 3,PFKFB3)、肉碱脂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 A,CPT1A)及谷氨酰胺酶1(glutaminase1,GLS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莪蚕健胃方防治PLGC的作用机制,为莪蚕健胃方的应用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5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自由饮用,造模组采取复合造模法造模,连续自由饮用120 mg/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20周.造模期间,自16周开始,每周选取2只大鼠,取胃黏膜送病检观察模型是否建立;至20周,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取造模组2只大鼠检测以再次确认模型建立成功.将造模组剩余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低剂量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自第21周起,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2 mL蒸馏水灌胃.胃复春组按0.06 g/(kg·g)量给予胃复春汤剂灌胃,灌胃容积2 mL.莪蚕健胃方低、高剂量组依次按8.05,16.10 g/(kg·d)胃灌胃莪蚕健胃方汤剂,灌胃容积2 mL.各组均1次/d,连续10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麻醉后取胃组织,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大鼠MVD、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方面,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中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高,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胃复春和莪蚕健胃方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对比,胃复春组、莪蚕健胃方高剂量组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1),PFKFB3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莪蚕健胃低剂量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胃复春组和莪蚕健胃高剂量组的PFKEB3、CPT1A、GL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在胃癌前病变阶段新生血管生成活跃,此阶段PFKFB3、CPT1A及GLS1蛋白均呈现高表达;②莪蚕健胃方能明显降低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的PFKF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③莪蚕健胃方能有效治疗PLGC,可能通过下调PFKEB3、CPT1A及GLS1蛋白表达量,进而干预PLGC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抑制血管生成,从而起到干预PLGC向胃癌发展的进程.

    胃癌前病变莪蚕健胃方血管内皮细胞代谢机制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甘德成杨丽霞李次艳米登海...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10日采用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相关文献及其中药;完成筛选后建立好数据库,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上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统计药物使用频率、性味归经分布情况、药物功效分布情况,分析药物配伍规律及关联、聚类效果.结果:纳入的文献共有75篇,筛选出95首方剂,涉及中药144味,其中用药频次≥10次的中药共34味.使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生地黄(40次)、牛膝(39次)、钩藤(33次),高频药物中药性频次排名前3位分别为平(9次)、温(8次)、寒(6次)、微寒(6次),药味频次排名前3位分别为甘(22次)、苦(9次)、辛(7.5次),归经频次排名前3位分别为肝经(20次)、肾经(13.5次)、肺经(11次).常用药对10对,常用3味药配伍5组,聚为4类时聚类效果较好.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以生地黄、牛膝、钩藤为主要药物,用药特点以调补肝肾、活血化瘀、平肝息风为主.此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联规则聚类分析中医药糖尿病高血压病用药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文献研究

    丁胜杰郝征赵舒武王蕾...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收集和总结文献,探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法,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方法:使用计算机搜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对于不同分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对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和中西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文献133篇,排除不合格文献97篇,最终纳入36篇.最终分别总结出中医辨证论治法、内治法、外治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4种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方法.结论:中医和西医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方面各有所长,缺点也相对明显.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特有的诊疗方法,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但目前中西医结合医学还不成熟,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来指导中医和西医临床治疗方法的结合.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研究

    近5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研究概况

    杨星星秦晓光杨小芳柯义泽...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近5年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关文章,阅读包含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针、耳穴、眼针、针刀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及疗效,分析多种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得出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针、耳穴、眼针、针刀等中医治疗方法对本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的结论.同时发现,近些年对于该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更多的研究是关于针刺治疗本病的研究,针对顽固性呃逆尚无统一的中医药疗效判定标准,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作用,因此,寻求更加经济安全、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的中医药疗法应是未来治疗顽固性呃逆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总结评述的同时,提出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顽固性呃逆研究的不足大多数都是小样本实验,且大多数文献报道偏重于临床经验总结或小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概括度有局限性,诊断治疗标准不统一,其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因此,关于今后研究的重点及方向是对于中医药治疗该疾病更可靠的实验研究.分析表明,今后关于顽固性呃逆中医药疗法的研究尚需要严谨的科研设计以及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来验证可靠性.

    顽固性呃逆针刺灸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电针耳穴眼针针刀疗法

    近5年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进展

    时赟董永书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眩晕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占眩晕病的三分之一,发病率约为10%.基于国内外对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法进行研究.首先,综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进而对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并综述了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理论基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描述,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根基;其次,分别阐述了不同中医药疗法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作用,结合目前研究的实际运作情况,构建了中医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体系;最后,在理论框架下,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病因病机为风、火、痰、瘀4个方面,其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药治疗、针灸治疗及其他疗法等,具有独特的优势.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医药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