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在针刺中的应用体会

    郭六雷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灵枢》《素问》.《灵枢》成书早于《素问》,是一部针灸典籍,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针刺理论体系;《素问》是在其基础上加以应用总结,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其内容至今仍在针灸临床中具有权威性的指导意义.因其成书距今年代久远,古意深奥难懂,故其中部分重点针刺理论现已失传.笔者多年来对其原文反复研读,并认真体会"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的该段经文,并且与《灵枢·终始》中讲的"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调整阴阳经脉平衡是针刺之道.领悟"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目的是平衡失调的阴阳经脉,阐明了"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临床指导意义,总结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核心是脉口人迎对比诊法,其作用:①采用脉口人迎对比诊法明确失衡的阴阳经脉.②采用该针法后判断阴阳经脉平衡与否.③判断起针的标准.运用《内经》中的针刺补泻手法(开阖补泻、徐疾补泻、呼吸补泻)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明确补泻的经脉、取穴的数量、针刺的频率、针刺的深浅、起针的标准.调整失衡的阴阳经脉,达到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阴阳经脉平衡.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平衡阴阳经脉针法的特点:取穴少,操作简单,见效快,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平衡阴阳经脉针法脉口人迎对比诊法针刺补泻法医案

    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用药特点分析

    李迈邱连利杨丽霞史晓伟...
    8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仝小林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填补了早中期糖尿病中医学理论认识的空白,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系.仝小林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概括为郁、热、虚、损4个阶段,认为不同阶段的证候有一定差别,治疗上亦有不同.仝小林教授证靶结合,善于运用药对及经方治疗糖尿病.针对气阴两虚者,治宜用黄芪、知母、地黄补气养阴;热盛伤津者,治宜用白虎汤清热生津;痰湿互结者,治宜用小陷胸汤清热祛湿涤痰.由于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变,故不能将糖尿病患者简单地归为特定的证型.仝小林教授在整体把握糖尿病全貌后,因人而异,对症用药,辨证选方,屡获良效.

    仝小林中医师糖尿病药对经方用药特点

    马云枝教授分期治疗病毒性脑炎经验

    许玉珉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云枝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院长,河南中医药大学帕金森病研究所所长,第五批、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第二批中医药青苗人才指导老师.首届河南省名中医,河南省优秀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兼任全国脑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发表论文300多篇,出版《中西医结合瘫痪病学》《实用脑卒中康复学》《中西医结合帕金森病诊疗学》等专著10部.现主持及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项,指导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1项.马云枝教授四十余年临证经验,从临床实际出发,总结出病毒性脑炎以"素体正虚,温邪外侵,毒炽气营为基本病机""急性期强调疏风散邪、解毒涤痰""恢复期主张益气养阴、化瘀通络"等经验,为中医药论治该病提供了新思路.

    病毒性脑炎分期论治马云枝中医师医案

    王松龄教授采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法治疗失眠经验

    吴玉红王松龄张社峰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松龄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承担人之一,临床近50年,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失眠的治疗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当前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临床多运用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泻热、理气活血化瘀、滋阴降火、滋肾固精、交通心肾等方法治疗.参考多位专家治疗失眠的学术理念及著作见解,并以此为指导,研究失眠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王松龄教授除主张精准辨证,采用自拟方清痰宁神方整体实治外,还特别重视失眠虚实夹杂的病机变化多端之特点.失眠属心神病变,病位在心,与肝、胆、脾、肾、胃等密切相关,病因多归于饮食不节、宿食停滞、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内停、久酿生痰湿、痰郁化热、痰热阻遏心窍、上扰心神而不得眠的层面,探讨了运用清化痰热、和中安神之法治疗失眠的问题.从而更准确地识别失眠痰湿郁久化热、心神不安的主要病机.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明确辨证,药物治疗的同时运用心理疗法和平衡疗法,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保障气血津液的合理运行,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失眠的复发率.

    王松龄中医师失眠清痰宁神方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中医研究》杂志稿约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