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正虚余毒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肺癌及其转移

    宋文杰李慧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肿瘤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调整阴阳的原则,在攻瘤的同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足才能祛邪外出,而正气不足、余毒未消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对肺癌转移的病因病机做出阐释,认为肺癌转移的核心病机是正虚余毒,虚、毒、瘀贯穿疾病演变始终;提出正气虚弱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余毒伏邪是肺癌复发转移的前提,瘀积络脉是肺癌进展的重要原因.对于该病的治疗,扶正重在健脾益气,祛邪多选清热解毒之药,活络宜用益气活血之品,攻补兼施,以提高疗效.基于正虚余毒理论探讨中医药防治肺癌及其转移,对指导中医临床诊治有一定意义.

    肺癌转移正虚余毒中医药防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用药考量

    基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思想探讨抑郁症的治疗机制

    孙承赛朱建平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精神障碍性疾病,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临床一线治疗以西药为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抑郁症靶点覆盖面广,优势明显,逐渐成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手段.从"一体两翼,疏调气机"思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出发,结合近年中西医对抑郁症机制研究成果,以及肝、脾、肾与抑郁症的相关性,分别从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结构异常 4 个方面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西医对抑郁症生理、病理、发病机制的研究,阐述疏肝、健脾、补肾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靶点,为中医治疗抑郁症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依据.

    抑郁症一体两翼疏调气机单胺类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菌群线粒体

    基于"阳化气"理论探析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曾柔张烨李晨昱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学多从脏腑论治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认为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诊病当首辨阴阳,从"阳化气"角度分析女性 SUI,认为其是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的人体阴阳失衡的病理表现.临床辨证治疗女性 SUI时当以温阳、温利化气为主要治疗思想,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辅助中医外治疗法和物理疗法,使膀胱开阖有度,尿液排泄正常.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亦从体质和病理机制角度对女性 SUI 的认识及诊治提供科学根据.

    压力性尿失禁阳化气女性阴阳失衡论治

    国医大师丁樱"四期分论,气血同调"辨治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范淑华丁樱陈文霞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病程可长达 1 年以上.因该病导致的反复出血、活动受限及激素副作用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辨证论治的整体调控作用能显著促进疗效并有效平衡西药的副作用,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丁樱教授系全国第四届国医大师,行医 50 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儿科各种疑难病,尤其对儿童 ITP 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丁樱教授将 ITP 病机概括为"毒、虚、瘀",提出了"扶正、祛毒、化瘀"的核心治疗原则.针对该病病机转化特点,又将其分为发作期和稳定期分别论治,提出了"四期分论,气血同调"的分期论治原则.主张发作期分早发、持续、慢性和难治 4 个阶段.早期以攻邪为主,持续期攻补兼施,慢性期养阴清热,难治期补虚为要.稳定期根据气血失调的情况,或益气养血,或行气活血,或补肺固表,或健脾温阳,或散瘀通络,灵活变通,守证而治,效如桴鼓.

    丁樱国医大师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儿童分期论治气血同调伏毒

    论肥为百病之长

    庞国明李惠林张侗李霄...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及其致病相关记载始于《黄帝内经》,其后虽经历代医家补充与发挥,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目前,肥胖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独立慢性疾病,也是引发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本文试图从中医病因学角度结合西医学研究进展进行阐释,提出适应新疾病谱的肥胖致病理论体系与结构图谱,即"肥人生湿-化饮-聚痰-致瘀-蕴毒-生风",进而百病丛生,即肥为百病之长,以丰富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系,以飨同道.

    肥胖生湿化饮聚痰致瘀蕴毒生风痰瘀互结百病之长

    张明利教授黏膜论思想探讨

    刘华王维峰王欣张明利...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明利教授将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创新性地提出黏膜论思想,总结出治疗咳嗽应主张五脏六腑同调,治疗过敏性鼻炎应肺鼻同治、肺肾同调的治疗理念,且发现甘草泻心汤在治疗胃咳时对过敏性鼻炎也有疗效,这与中医异病同治的学术思想不谋而合,但其内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针对以上情况,围绕黏膜论指导下的临床诊治这一课题,在对黏膜论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现代研究为论证,从作用机制层面探讨黏膜论指导疾病诊治的理论依据,从而达到临床中医异病同治、科学诊治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黏膜论思想主要是通过调节脏腑黏膜氧化应激、微循环、炎症因子及免疫屏障的方式来改善三焦膜系疾病;黏膜论思想并非以一膜治一膜,而是脏腑黏膜之间平衡变化,共同调节三焦膜系疾病.

    黏膜论脏腑三焦张明利中医师

    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研究

    常为伟刘晓博潘慧陈淑君...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水平和炎症性肠病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IB-DQ)评分的影响.方法:将 64 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0.5 g/次,3 次/d,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益肾消溃方(药物组成:山药、淫羊藿、薏苡仁、炒白芍、党参、陈皮、茯苓、白及、地榆炭、五味子、吴茱萸、甘草片)治疗,1 剂/d,水煎至 400 mL,200 mL/次,早晚 2 次温服.两组均治疗 4 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 19 例,有效 5 例,好转 6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93.75%(30/32);对照组治愈 12 例,有效 6 例,好转 5 例,无效 9 例,有效率为 71.88%(23/32).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IL-6 和 TNF-α 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IL-10 和 IBDQ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益肾消溃方能较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炎症因子水平和 IBDQ评分.

    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健脾益肾消溃方炎症因子炎症性肠病问卷

    在快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胃肠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

    苑军正韩璐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胃肠手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 62 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31 例.对照组给予 ERAS管理模式围手术期干预.治疗组于术后 12 h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加减(药物组成:生大黄、牡丹皮、炒枳实、厚朴、柴胡、半夏、木香、白豆蔻、炒莱菔子、白芍、延胡索、炙甘草)治疗,水煎,100 mL/次,2 次/d,连服 5~7 d.观察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检测白细胞、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胃动素(motilin,MTL)、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水平,观察术后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术后第 3 天、第 5 天白细胞、CRP、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术后第 7 天MTL、SS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VI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 ERAS管理模式下采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胃肠手术后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减轻术后胃肠道反应,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速术后康复进程.

    胃肠手术围手术期大柴胡汤快速康复外科炎症指标胃肠激素

    骶髂关节松动术联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郭志平葛开发杨宁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骶髂关节松动术联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8 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釆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给予少腹逐瘀颗粒,于月经来潮前 5 天开始口服,1.6 g/次,3 次/d,连续服用 21 d,月经期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骶髂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先由治疗师根据盆腔 X线片和患者姿势、症状评估骶髂关节功能,再分别给予不同方位的骶髂关节松动术,每个松动术循环 30~60 s,每次治疗 20 min,1 次/d,每次月经前 2 周进行连续治疗.两组均治疗 2 个月经周期判定疗效.观测中医症状评分、中文版 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评分、两侧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治疗组显效 22 例,有效 9 例,无效 3 例,有效率为 91.18%(31/34);对照组显效 19 例,有效 9 例,无效 6 例,有效率为 82.35%(28/34).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CMSS 评分、PI、RI 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骶髂关节松动术联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能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改善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骶髂关节松动术少腹逐瘀汤COX痛经症状量表搏动指数阻力指数

    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

    张西洁娄静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40 mg/次,1 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 g/次,2 次/d,口服;呋喃唑酮片,0.9 g/次,3 次/d,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次,2 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滋阴养胃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石斛、麦冬、北沙参、佛手、百合、清半夏、炒鸡内金、醋鳖甲、甘草片)加减治疗,1 剂/d,水煎,取药汁 400 mL,早晚饭后 30 min温服.两组均以 2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判定疗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T淋巴细胞和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2 水平.结果:治疗组痊愈 0 例,显效 22 例,有效 16 例,无效 2 例,有效率为 95.00%(38/40);对照组痊愈 0 例,显效 14 例,有效 18 例,无效 8 例,有效率为 80.00%(32/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CD8+、COX-2 表达较治疗前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 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滋阴养胃汤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可改善症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滋阴养胃汤四联疗法T淋巴细胞环氧合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