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

    田中华董永书刘换焕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病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诊断的患者108例,采集受试者的生理因素、身体特征、性格特征、社会关系情况等基本信息,并根据病情接受相应的手法复位治疗1~3次,于手法复位成功后开始4周随访.在为期4周的随访期内,将受试者的症状信息、用药情况、生理机能指标、复发情况等进行采集,并且每周进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分会制定的BPPV疗效评估标准、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的评定,通过现代统计学方法将治疗前后BPPV患者的基本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并完成随访患者108例,至试验结束,无终点事件发生.随访期内复发41例(38.0%),未复发67例(6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从事职业、体质状况、精神状况、睡眠情况、喝酒频率、伴随糖尿病、头部外伤、前庭性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发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影响患者发生BPPV的因素众多,临床医生在进行治疗时应多注意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疾病的复发,针对不同症状的人群给予不同治疗建议,从而有效降低BPPV的复发,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可降低BPPV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危险因素

    活血止痛方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

    胡滨刘宁任锟袁鹏...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活血止痛方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住院的肩袖损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口服头孢羟氨苄片,500 mg/次,2次/d;依托考昔片,60 mg/次,1次/d.术后1周嘱患者行握手、耸肩、屈肘等训练动作,45 min/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服活血止痛方(鸡血藤、川牛膝、当归、丹参、三七、羌活、防风、荆芥、桂枝、续断、五加皮、杜仲、红花、乳香、没药),1剂/d,200 mL/次,早晚温服.两组均以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与手术前对比,两组术后2周、6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术后2周、6周分别对比,治疗组VAS评分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手术前对比,两组术后2周、6周的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术后2周、6周分别对比,治疗组UCLA评分升高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两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手术前明显增大,且治疗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止痛方可以缓解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肿胀,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肩袖损伤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活血止痛方疼痛肩关节功能疗效观察

    益气温阳灸法、补肺益肾升白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70例

    杨志峥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温阳灸法、补肺益肾升白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血红蛋白含量、卡氏功能评分(KPS),以及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封市肿瘤医院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140例,按照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脱落1例,实际为69例.对照组给予补肺益肾升白汤(人参、白术、黄芪、升麻、柴胡、桔梗、陈皮、当归、山药、甘草片、附子、菟丝子、山萸肉、桂枝、杜仲),水煎,1 d 1剂,早晚温服,治疗过程中不间断服用.同时根据化疗情况及化疗后患者的毒副作用进行对症用药,当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达到治疗标准时(白细胞计数低于2×109/L),需要进行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按照患者体质量100μg/kg,皮下注射,每个化疗周期抗肿瘤给药结束后48 h内1次,直至白细胞恢复至治疗标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阳益气灸法,每次灸2 h,每周灸3次,7 d为1个疗程.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3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64.29%(45/70);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38例,有效率为44.93%(31/69).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仅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灸法、补肺益肾升白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疗效显著,不仅能快速升高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而且持续时间长,疗效稳定,和对照组单纯服用中药汤剂疗效突出,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益气温阳灸法非小细胞肺癌白细胞减少症卡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

    扶瘫通络汤联合补肾开窍针刺法治疗肾虚痰瘀证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及对NIHSS、FMA、MMSE评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郭长海王心东石丽敏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扶瘫通络汤联合补肾开窍针刺法治疗肾虚痰瘀证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ini mental state assessment,MMSE)评分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辉县市中医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经中医辨证为肾虚痰瘀证.按数字奇偶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和补肾开窍针刺法.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次,1次/d,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2次/d,口服.同时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坚持做站立、平衡、行走等转移训练等,连续干预8周.补肾开窍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四神聪、百会、风池、四白、合谷、太冲)法.选用长度为13 mm,直径为0.30 mm的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内关、人中、三阴交行补泻法;百会、四神聪向后斜刺0.3~0.5寸,行捻转平补平泻法;四白直刺0.8~1.0寸,行捻转补法;太冲直刺0.8~1.0寸,行捻转泻法;风池采用普通针刺法.每个穴位手法操作1 min,留针20~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瘫通络汤(熟地黄、鳖甲、龟甲、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山药、麦冬、火麻仁、五味子、牡蛎、远志、薄荷、天麻、钩藤、炙甘草)治疗,1 d 1剂,由辉县市中医院药房统一煎煮,取药汁300 mL,每次服用150 mL,早晚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9.70%(23/33).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高于对照组,神经缺损程度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瘫通络汤联合补肾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取得显著效果,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神经缺损减轻明显.

    扶瘫通络汤补肾开窍针刺法脑梗死恢复期

    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红外线照射和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肿块消失时间、疼痛程度的影响?

    潘志欣沈秀华汤亚静王艳春...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红外线照射和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及对肿块消失时间、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临颍县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乳腺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按照《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和《外科学》中急性乳腺炎的基本治疗原则,在乳腺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成脓肿之前,使用足量抗生素.先对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皮试,皮试结果阴性者,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0 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初始滴速不宜过快以观察有无迟发性过敏反应,1次/d;同时外用硫酸镁湿敷患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瓜蒌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蒲公英、王不留行、黄芩、栀子、金银花、连翘、皂角刺、青皮、陈皮、柴胡、炙甘草)加减,1剂/d,2次/d,早晚分服;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30 min/次,1次/d;同时采用通乳手法按摩,15 min/次,2次/d.两组均于连续治疗5 d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33例,好转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14%(34/35);对照组痊愈24例,好转4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00%(28/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肿块消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和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乳房胀痛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液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瓜蒌牛蒡汤内服联合红外线照射和通乳手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确切,能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乳的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疾病痊愈.

    急性乳腺炎瓜蒌牛蒡汤红外线照射通乳手法疗效观察

    基于德尔菲法的尘肺病证候分布及特征分析?

    赵虎雷春柳谢洋李建生...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分析尘肺病的证候分布及特征.方法:基于前期临床调查研究结果制定专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分析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协调程度及权威程度,判断各证候重要程度、不同分期证候分布及其主、次症.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1份.专家积极系数为91.3%,权威系数为0.86,协调系数为0.167(χ2=584.710,P=0.000).尘肺病常见证候为燥邪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尘肺病一期以燥邪犯肺证为主,二期以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为主,三期以肺肾气虚证、血瘀证为主.对常见证候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论:尘肺病常见证候为燥邪犯肺证、痰湿阻肺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血瘀证6种,对不同分期证候的分布及其主、次症进行分析,为尘肺病证候诊断标准建立提供依据.

    尘肺病德尔菲法证候分布特征

    基于数据挖掘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应用特点分析?

    何宗卿经双双智沐君王庆波...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统计近5年肠易激综合征各类动物模型出现次数、占比并分析其应用特点,为建立契合中医证型的模型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的含有具体造模方法的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从造模常用的动物种类、造模方法、观测指标3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文献222篇,筛选后得到文献105篇.造模方法共有134种;实验动物种类多为鼠类,其中SD大鼠出现82次(占61.19%),C57BL/6小鼠出现24次(占17.91%),Wistar大鼠出现18次(占13.43%);造模方法中,单因素造模方法出现较多的是避水应激法(12次,占8.96%)、母婴分离法(12次,占8.96%)、乙酸刺激法(12次,占8.96%),多因素造模方法中出现较多的是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11次,占8.21%,)、物理应激刺激联合早期生活事件法(10次,占7.46%)、物理应激刺激联合化学因素刺激法(7次,占5.22%);观测成模指标以内脏高敏感性为主,出现84次.结论:近5年,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时,动物多采用SD大鼠,单因素造模方法一般使用母婴分离、避水应激、乙酸刺激法,多因素造模方法一般使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法、物理应激刺激联合早期生活事件法、物理应激刺激联合化学因素刺激法,以内脏高敏感性为成模标准.明确各类模型的特点为制备契合中医证型的模型提供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数据挖掘特点病证结合

    健脾敛疮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张雪侠钟鑫刘方洲刘长河...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建立质量分数40 g/L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探讨花生四烯酸通路在健脾敛疮方对UC的作用.方法:选用C57BL/6小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复制UC模型,饲喂40 g/L DSS.造模开始的同时进行灌胃给药,美沙拉嗪组给予美沙拉嗪溶液0.42 g/kg体质量,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健脾敛疮方药液16.6,8.3 g/k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去离子水,灌胃体积均为0.02 mL/g,1 d 1次,共7 d.末次给药2 h后,取血,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组织进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判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各组结肠组织中环氧合酶-2(COX-2)和5-脂氧化酶(5-LOX)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美沙拉嗪组、中药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变长(P<0.05),CMDI值变小(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美沙拉嗪组、中药高剂量组PGE2、LTB4、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病变与模型对照组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各给药组小鼠结肠组织中5-LOX、COX-2蛋白和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论:健脾敛疮方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A代谢的限速酶5-LOX、COX-2的表达从而降低LTB4、PGE2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25-脂氧化酶

    莪术醇抑制白细胞介素-22诱导HaCaT细胞的增殖和促炎因子的释放?

    张卫中马素娜张小静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莪术醇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活力、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相关STAT3信号通路调控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将HaCaT细胞复苏和培养,进行细胞处理.加入不同质量分数(1.25,2.5,5,10,20,40,80 mg/L)的莪术醇或不同质量分数(12.5,25,50,100,200μg/L)的白细胞介素(IL)-22,空白对照组未做处理,以注射用甲氨蝶呤(MTX)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噻唑蓝(MTT)检测HaCaT细胞活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aCaT细胞上清液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采用AV-PI染色检测HaCaT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莪术醇处理后,HaCaT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且具有质量分数和时间两方面的依赖性抑制作用;莪术醇能诱导HaCaT细胞凋亡;莪术醇可增加HaCaT细胞STAT3信号通路p-STAT3蛋白的表达.结论:莪术醇对HaCaT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具有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影响的.

    莪术醇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银屑病白细胞介素-22增殖促炎因子

    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崔阳阳杨丽霞马仙康米登海...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我国第3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据调查研究,我国约有1.14亿的人患有糖尿病,约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的27%,已成为世界上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已达到10.4%.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由于糖尿病过程中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心肌疾病,是心血管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并逐渐发展为DCM,最终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对于DCM的病因病机及治疗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便于临床治疗运用.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病机制,这样可以对疾病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以便于更加合理地用药;其次,中医治疗DCM常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不局限于西医的专病专药,在治疗方面常采用多种单味中药或复方,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相信未来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论述可以发现,DCM的发病机制相对比较复杂,中医药在治疗方面也是相对繁琐,需视病因病机而定;运用不同的单味药或复方进行治疗,符合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通过对DCM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简单阐述,更好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糖尿病心肌病发病机制中医药疗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