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质量标准概况及相关问题探讨

    吴晨悦李灿吴静义周跃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区性民间习用药材标准(以下简称省级中药材标准)是国家药材标准的补充,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较完整的标准体系,在相应药材的生产、检验、使用、流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国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及其收载的药材品种进行梳理,对动植物药材品种数量、科属分布、药用部位,以及矿物药的主要元素进行分析,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建议加强省级中药材标准的管理,进一步协调不同省级中药材标准的关系,建立药材标准共享机制及快速修订机制,提高药材标准的可控性.对省级药材标准的梳理能够较好地反映目前省级中药材标准现状,为今后的标准制修订和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地方习用药材质量标准

    基于ITS条形码的滇鸡血藤及混伪品分子鉴定

    刘心雨姜丹杨楚楚徐庆一...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运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滇鸡血藤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构建滇鸡血藤单倍型数据库,建立快速、准确鉴定滇鸡血藤的分子鉴定方法.方法:以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为材料,利用DNA提取试剂盒,分别提取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总DNA,对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及测序分析,使用DNAMAN软件统计其片段长度及变异位点个数,使用MEGA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计算Kimura2-parameter遗传距离,并利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进行分析.结果:滇鸡血藤ITS序列片段长度为675 bp,共包括19种单倍型,与其主要混伪品的差异位点为212、223、224 bp,系统发育树显示,ITS序列能够区分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结论:ITS条形码可以作为区分鉴定滇鸡血藤及其混伪品的分子条形码,包含19个单倍型的单倍型数据库覆盖了滇鸡血藤全部的单倍型.

    滇鸡血藤内转录间隔区序列DNA条形码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数据库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质量评价

    徐杰姚晓璇黄梦婷黄瑶...
    1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化学模式识别和灰色关联度法的鲜地黄药材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为鲜地黄药材整体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不同产地的32批鲜地黄药材样品,测定各批样品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梓醇、地黄苷D、铅、镉、砷、汞、铜含量与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HCA和PCA均可将32批鲜地黄药材分为4类,但无明显产地聚集现象;指纹图谱中峰1~3、9、10的峰面积及总灰分、浸出物、梓醇含量是体现各产地鲜地黄药材质量差异的主要指标;32批鲜地黄药材灰色关联度为0.036~0.042,灰色关联度差异为0~13.89%,综合质量差异不大.结论:化学模式识别结合灰色关联度法构建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分析结果客观、科学、准确,可用于鲜地黄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

    鲜地黄化学模式识别灰色关联度质量评价

    龙眼肉调节肠道菌群和BDNF-TrkB通路抗AD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红艳雷天荣岳德琼赵晨阳...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肠道菌群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信号通路探讨龙眼肉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煎煮法制备龙眼肉水提取物,采用D-半乳糖(140 mg·kg–1,ip)/AlCl3(20 mg·kg–1,ig)联合诱导建立小鼠AD模型,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16S-rDNA测序检测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磷酸化Tau蛋白(p-Tau)、BDNF、TrkB和p-TrkB表达.结果:龙眼肉缩短了AD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增加了其平台穿越次数、停留时间和停留时间百分比(P<0.001);降低了AD小鼠海马APP、p-Tau蛋白水平(P<0.05);改变了AD小鼠粪便微生物在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层面上的多样性差异,以属水平为例,使异常升高的拟普雷沃菌属、瘤胃球菌科_UCG-014属、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属、理研菌科RC9_gut_group属、瘤胃梭菌属和瘤胃球菌属_1丰度显著降低(P<0.05),鼠杆菌属和毛螺菌科_UCG-001属丰度显著升高(P<0.01);并且提高了BDNF、p-TrkB及p-TrkB/TrkB相对表达(P<0.05).结论:龙眼肉可以改善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调节菌群多样性、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AD的作用机制.

    龙眼肉菌群多样性阿尔茨海默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B信号通路

    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生物活性指标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相关性分析

    刘壮壮康媛郭怡琳郭欣慰...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寻找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生物活性指标,并探明此功效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与柴胡皂苷a(SSa)和柴胡皂苷d(SSd)含量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煎药方式获得柴胡水煎液,并通过醇沉去除多糖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得到适宜体外实验的柴胡提取物.从抗炎、抗过敏、抗氧化应激及解热这4类与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相关的体外模型中筛选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并赋予各项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对7个柴胡样品在各项指标上的作用强弱进行排序打分;分数与相应指标权重的积为该项得分;每项得分之和为该样品解表退热之生物活性量化值;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Griss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水平;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补体活化水平;铁离子还原能力法(FRAP)测定总抗氧化能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中的SSa和SSd含量.结果:筛选得到4项关联柴胡解表退热功效的量效关系明确的生物活性指标,分别为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NO、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TNF-α、总抗氧化能力及酵母多糖介导的替代途径补体活化.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样品的SSa和SSd总量与解表退热的生物活性量化值不相关.结论:柴胡解表退热可能与其抑制促炎因子(NO)生成、压制内生性致热原(TNF-α)生成、抗氧化及抗补体C5a活化有关,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柴胡指标性成分SSa和SSd可能并非柴胡该功效的物质基础.

    解表退热生物活性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抗炎抗氧化内生性致热原补体

    鸡血藤在大鼠体内的排泄动力学研究

    杨秀伟刘晓艳徐嵬张鹏...
    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的排泄动力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给雄性SD大鼠灌胃鸡血藤水提取物(30 g·kg–1,以生药量计),分别在给药后的2、4、6、8、12、24、48 h收集每组的粪便和尿液.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大鼠排泄物样品,通过与对照品比对后鉴定和定量鸡血藤水提取物中化合物.结果:在大鼠48 h排泄的尿液和粪便中可检测到20个原型化合物,即烟酸(1)、对羟基苯甲酸(2)、水杨酸(3)、6,9-二羟基大柱香波龙-4,7-二烯-3-酮(4)、大豆苷(5)、8,9-二羟基大柱香波龙-4,6-二烯-3-酮(6)、异落叶松脂素(7)、芒柄花素(8)、4′,8-二甲氧基-7-O-β-D-吡喃葡萄糖基异黄酮(9)、(+)-松脂酚(10)、(+)-表松脂酚(11)、8-甲雷杜辛(12)、芒柄花素钠(13)、3′-甲氧基大豆素(14)、鸡血藤黄醇A(15)、毛蕊异黄酮(16)、艳紫铆素A(17)、奥刀拉亭(18)、鹰嘴豆芽素A(19)和(6aR,11aR)-高丽槐素(20).结论:鸡血藤中的一些原型化合物可通过大鼠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鸡血藤黄酮木脂素超快速液相色谱-质谱法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的经典名方三化汤质量标志物预测

    倪天婷谈仲川梅佳钰罗鑫...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三化汤的指纹图谱,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方法:建立15批三化汤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后确定共有峰;通过与对照药材、对照品比对,对峰进行归属和指认;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15批三化汤进行质量评价;利用网络药理学筛选三化汤的核心作用靶点和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将核心靶点与13个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筛选出三化汤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结果:三化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7;共指认13个色谱峰,分别为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厚朴酚、和厚朴酚、紫花前胡苷、异欧前胡素,其中含量排名前4的成分为柚皮苷、新橙皮苷、辛弗林、紫花前胡苷;OPLS-DA将样品分为3类,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得出新橙皮苷、柚皮苷、紫花前胡苷、大黄酸对三化汤物质基准影响较大;网络药理学预测13个成分可能通过肿瘤蛋白P53(TP53)、蛋白激酶B1(Akt1)、90 kDa热休克蛋白 αA1(HSP90AA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等38个核心靶点,作用于内分泌抵抗、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PI3K-Akt1信号通路、结直肠癌等157条主要通路发挥药效作用,度值前5位的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3个成分均能与Akt1稳定地结合.结论:通过整合含量测定、化学计量学、网络药理学,共筛选出新橙皮苷、柚皮苷、紫花前胡苷、大黄酸、辛弗林、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厚朴酚、厚朴酚10个成分可能为三化汤的质量标志物.

    三化汤经典名方化学计量学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

    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镉、砷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累积风险评估方法探索

    张众谋康帅左甜甜孔德娟...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铅(Pb)、镉(Cd)、砷(As)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探索符合冬虫夏草及相关产品使用特点的污染评价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基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Pb、Cd、As的残留量监测数据,综合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对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计算重金属日暴露量,分别采用危害指数法和更加精确的靶器官毒性剂量法对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累积风险评估.结果:污染评价结果说明,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中As的污染应引起关注,不同品种污染程度为冬虫夏草(繁育品)=蛹虫草<冬虫夏草(野生品)<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心血管和神经系统,1批冬虫夏草(野生品)全草中Pb、Cd、As联合暴露产生的累积健康风险需被进一步关注.结论:冬虫夏草及其近缘品重金属污染评价,以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可为中药安全性评价及相关限量标准的制修订提供参考.

    冬虫夏草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金属污染指数法靶器官毒性剂量法

    菊花中216种农药残留检测分析

    李海亮刘芫汐王赵昝珂...
    8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菊花中216种常用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高速匀浆提取后浓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空白基质匹配法及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菊花中216种农药的线性关系良好,90%以上农药指标r>0.995,各待测农药指标回收率为70%~115%,符合农药多残留的痕量分析要求;78批菊花中检出农药68种.结论:菊花中农药残留检出率较高、检出品种较多,但检出的多为中低毒性农药.建立的方法有针对性地检测了菊花中高风险的农药品种,涵盖了大多数常用农药品种,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菊花中农药多残留的风险监测和日常快速筛查,可为基质类似的中药材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研究提供借参考.

    菊花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建曲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变化

    谭斯尹潘礼业罗宇琴李国卫...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建曲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类、优势类群的组成和功能特征的变化.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建曲不同发酵时间点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建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的优势类群为曲霉菌属(Aspergillus,36.57%),其中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22.30%)和小菌核曲霉(Aspergillus minisclerotigenes,21.19%)为发酵后的优势菌种.细菌由红串红球菌(Rhodococcus erythropolis,29.56%)和类肠膜魏斯菌(Weissella paramesenteroides,25.24%)先后成为优势类群.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建曲的优势菌群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建曲发酵过程中存在清晰的群落演替.功能预测分析显示,建曲中存在丰富的与代谢途径相关的真菌和细菌功能基因,且不同发酵时间点微生物发挥的功能也不同.结论:建曲发酵后的真菌主要为溜曲霉和小菌核曲霉,细菌主要为红串红球菌和类肠膜魏斯菌,不同发酵时间点其菌群相对丰度和功能有所不同,为后续建立稳定可控的建曲现代发酵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建曲发酵高通量测序微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