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

    张铁军
    23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药质量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

    醋乳香现代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

    张嘉慧张林林郝艳琦许浚...
    240-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醋乳香是乳香Olibanum经醋炙法加工后的炮制品,炮制后可除去部分挥发油成分,消除其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同时能引药入经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等功效.通过总结文献报道,从醋炙后化学成分与功效变化,刺激性研究,成分特有性、有效性、可测性,配伍环境及体内过程相关性等方面对醋乳香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 3-乙酰基-9,11-去氢-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3-乙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 5 个三萜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乙酸辛酯为其可能的Q-marker,以期为醋乳香的全程质量评价、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醋乳香质量标志物三萜类二萜类挥发油类质量评价

    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质量标志物研究

    韩彦琪徐佳新许浚张立娜...
    25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有效性原则,采用"性-效-物"三元论研究思路,从药性(味)和药效角度揭示白芍Q-marker.方法: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解析白芍、炒白芍、赤芍化学物质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选择白芍中各结构类型代表化合物为配体小分子,通过与苦、酸味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预测白芍潜在药性(味)物质基础;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预测化合物潜在作用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信号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进一步以体外抗炎药效筛选模型,验证白芍及关键化合物的抗炎药效作用,明晰基于药效的白芍物质基础,进而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结果确定白芍Q-marker.结果:共解析出白芍中 42 个成分、炒白芍中 41 个成分、赤芍中 34 个成分.其中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苦味物质基础,带有没食子酰基的鞣质类化合物可能为白芍最主要的酸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结果发现,白芍中 17 个成分通过作用于 191个潜在靶点干预了 165 条相关通路,可发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抗炎、镇痛、保肝、抗高血压和抑制汗腺分泌等作用;验证实验表明,白芍中 8 个主要成分可通过下调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一氧化氮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抗炎作用.结论:初步确定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没食子酰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儿茶素、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及没食子酸为基于有效性完整表达的白芍Q-marker.

    "性-效-物"三元论有效性完整表达质量标志物液相质谱联用法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

    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研究

    李莹曼宋紫腾侯淇允张林林...
    265-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 10 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 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17 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 9 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肉苁蓉质量标志物谱效关系抗氧化

    基于"性-效-物"的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质量标志物研究

    宋紫腾吴美琪韩彦琪许浚...
    276-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性-效-物"理论研究原则,确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XEXJ)中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通过分子对接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性(味),运用Schrödinger 2020 Maestro软件进行酸、甘、苦、辛药味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的分子对接.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受体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效,利用数据库获取并整合得到化合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将其输入 STRING网络分析平台筛选出核心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图;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活法检测代表性成分对胆碱能受体毒蕈碱 3(CHRM3)、肾上腺素受体β2(ADRB2)、ADRA1A、环氧合酶-2(COX-2)受体的作用.结果: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机酸类和香豆素类可能是XEXJ的酸味物质基础;糖类和简单苯丙素类可能是其甘味物质基础;木脂素、苯乙醇苷、黄酮、三萜类等成分可能是其苦味物质基础;生物碱类及部分黄酮类可能是其辛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XEXJ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 90 条通路发挥促消化、止咳和解热抗炎功效.功能受体实验结果表明,XEXJ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HRM3、ADRB2 受体,抑制ADRA1A、COX-2 受体有关.综上,初步确定其Q-marker为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去甲基川陈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山柰酚、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连翘脂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桔梗皂苷D、3,29-二苯甲酰栝楼仁三醇、辛弗林、槟榔碱、枸橼酸、绿原酸.结论:基于"性-效-物"理论,采用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和受体实验初步确定了XEXJ发挥药效作用的Q-marker,为其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药性药效质量标志物

    基于HPLC-Q-TOF MS/MS和网络药理学的参蓉蛹草片质量标志物研究

    于鑫畅韩彦琪郝艳琦刘建庭...
    28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MS)建立参蓉蛹草片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并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其抗疲劳的网络调控机制、预测参蓉蛹草片的质量标志物.方法:运用HPLC-Q-TOF-MS/MS对参蓉蛹草片物质基础进行分析鉴定.通过PubChem获取所选化合物的结构,利用TCMSP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TTD、OMIM数据库筛选与疲劳相关的疾病靶点,获得药物和疲劳的交集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校准靶点名称;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运用Cytoscape 3.8.0 软件对PPI网络进行拓扑分析;最后借助Metascape在线分析核心交集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结果:通过HPLC-Q-TOF MS/MS共得到参蓉蛹草片 124 个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对筛选出的 23 个化学成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可作用于 195 个靶点干预 33 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化合物可进入受体靶点活性空腔,与其形成的对接构象合理.结论:参蓉蛹草片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发挥抗疲劳作用,基于HPLC-Q-TOF 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初步将人参皂苷类、苯乙醇苷类预测为参蓉蛹草片的质量标志物.

    参蓉蛹草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网络药理学质量标志物抗疲劳

    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

    吴婷李双鸽李慧赵亚臣...
    308-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海拔对大别山区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宽叶山蒿的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利用相关性分析筛选与海拔有关联的指标,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对不同海拔叶片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海拔升高,宽叶山蒿叶长和叶宽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出绒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除海拔 1720 m宽叶山蒿叶绒的综合燃烧特性较差、燃烧放热量较少外,各海拔叶绒的点燃性能、燃烧后的速度和稳定性、燃烧持久性、燃尽性能和燃烧过程的放热量均相似.叶片成分比较发现,海拔≤1084 m,桉油精、α-古巴烯、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550 m,乙酸龙脑酯、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较高;海拔≥1084 m,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较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宽叶山蒿叶片性状与海拔不相关,出绒率、大根香叶烯D相对含量、绿原酸质量分数、隐绿原酸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1),异绿原酸C质量分数与海拔呈正相关(P<0.05),氧化石竹烯相对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显示,高海拔宽叶山蒿叶片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结论:不同海拔造成的环境差异可能是导致野生宽叶山蒿叶片性状、出绒率、叶绒燃烧热解质量和叶片成分差异的重要因素,高海拔更利于野生宽叶山蒿的生长.

    宽叶山蒿海拔叶片性状出绒率挥发性成分黄酮酚酸

    比较蛋白质组学揭示茉莉酸甲酯诱导的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

    张逸风赵瑜君苏平吴晓毅...
    316-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提高其产量或用于合成生物学异源生产.方法:使用无标记(lable-free)比较蛋白质组学对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的雷公藤悬浮细胞进行测序,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基因本体(GO)分析等方法,结合基因转录表达分析和基因体内功能研究,逐步筛选参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的功能基因.结果:MeJA诱导不同时间的样品组鉴定得到 376 个差异蛋白质,包括 8 个细胞色素P450 酶(CYP450)、3 个转录因子(TF)和 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2ODD).其中CYP71BE89、CYP82AQ2和Tw2ODD基因在MeJA诱导及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均与已知参与雷公藤甲素母核环化的二萜合酶TwTPS7(v2)和TwTPS27(v2)基因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表明其可能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进一步利用植物细胞体内功能研究,验证了 CYP71BE89、CYP82AQ2 和 Tw2ODD 基因干扰使雷公藤甲素积累分别降低了 24.1%、41.4%和71.4%,表明了 3 个基因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直接相关.结论: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揭示了几种与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相关的蛋白,进一步表征了雷公藤甲素生物合成与外源激素刺激之间的关系,并为发掘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雷公藤比较蛋白质组学雷公藤甲素细胞色素P450酶2-氧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

    基于ITS2序列及二级结构的维吾尔族药材孜然及其混伪品鉴别

    地力努尔·吐尔逊江程波何江
    328-3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族药材孜然及其混伪品小茴香、芫荽子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提取 38 批孜然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总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内转录间隔区 2(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经CodonCode Aligner软件进行序列拼接,利用MEGA软件分析序列特征,计算种内、属间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预测其ITS2 二级结构.结果:孜然药材ITS2 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A1,序列长度均为 226 bp,鸟嘌呤(G)+胞嘧啶(C)占比为 47.79%~48.23%;小茴香ITS2 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B1,序列长度均为 224~227 bp,G+C占比为 53.30%~55.36%;芫荽子ITS2 序列中,主体单倍型为C1,序列长度均为 220~227 bp,G+C占比为 56.82%~56.83%.孜然的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属间遗传距离.二级结构表明,孜然及其混伪品螺旋区的茎环大小、数目、位置及螺旋角度均有明显差异.结论:ITS2 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地鉴别孜然及其混伪品药材,为保障孜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孜然内转录间隔区2二级结构分子鉴别

    白木香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诱导结香作用研究

    黄颖何欣李浩凌孟慧...
    334-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纯化经通体结香技术诱导的白木香木质部真菌,筛选能够高效促进白木香产生优质沉香的菌株.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鉴定真菌;将真菌菌液接种到白木香树 4 个月后进行功能验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20年版沉香项下薄层色谱、浸出物含量测定、沉香四醇含量测定及特征图谱方法分析菌株诱导效果.结果:从白木香木质部中分离出 48 株真菌,优势菌株为镰刀菌;经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渐进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viridescens诱导的沉香薄层色谱斑点与对照药材一致;经镰刀菌属(Fusarium sp.)、黑曲霉、渐进绿木霉诱导的沉香浸出物质量分数均大于 1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可可毛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黑曲霉、渐进绿木霉等 6 株菌诱导的沉香特征图谱与对照药材一致,沉香四醇质量分数均大于 0.1%,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白木香木质部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可诱导沉香形成,其中黑曲霉和渐进绿木霉能够较快速诱导白木香结香,结香所得的树脂品质符合《中国药典》2020 年版标准.

    白木香真菌诱导结香沉香四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