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遵义医科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遵义医科大学

双月刊

2096-8159

2043579886@qq.com

0851-28643529

563099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新蒲校区)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遵义医学院学报》是经贵州省科技厅及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批准,由贵州省教育厅主管、遵义医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刊名《大连医学院学报》),现刊名《遵义医学院学报》,双月刊。主要栏目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医学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临床经验交流、技术与方法、调查报告、综述、学术动态、消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及内质网应激探讨Renalase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吴逸如白雨张启东刘文虎...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Renalase抗肾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C57BL/6 小鼠,予以下分组:①Sham+Ad-β-gal 组;②Sham+Ad-Renalase 组;③UUO+Ad-β-gal 组;④UUO+Ad-Renalas组。观察GSK-3β表达的变化,其中UUO组为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脏纤维化模型组,Sham组为假手术对照组,Ad-Renalase为过表达Renalase腺病毒,Ad-β-gal为对照腺病毒。然后应用病毒转染技术上调(UUO+Ad-Renalase+AAV-GSK-3β组)及下调(UUO+Ad-Renalase+Ad-GSK-3β-RNAi组)GSK-3β后观察Renalase抗纤维化作用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Sham)组相比,UUO组GSK-3β表达增加;与UUO+Ad-β-gal组相比,UUO+Ad-Renalase组纤维组织沉积减少、纤维化标志蛋白Col-I和FN表达下降的同时GSK-3β表达下调;当上调GSK-3β后,Renalase抗纤维化作用被抵消,而当下调GSK-3β后,与UUO+Ad-Renalase组相比,UUO+Ad-Renalase+Ad-GSK-3 β-RNAi组纤维化没有进一步改善。同时观察到与Sham组相比,UUO组内质网应激激活明显,过表达Renalase后,内质网应激被抑制。当加入内质网应激激动剂TM后,与UUO+Ad-Ren-alase 组相比,UUO+Ad-Renalase+TM组纤维化加重,GSK-3β表达升高;但无论GSK-3β升高或者降低,内质网应激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研究证实在单侧输尿管结扎致肾脏纤维化过程中,Renalase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下调GSK-3β表达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肾脏纤维化Renalase内质网应激

    Lgi1基因通过控制髓鞘装配和TSC1-mTORC1依赖的脂质生物合成促进外周神经系统髓鞘化

    唐涣垚易如岚梁小玲王旭...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Lgi1)在外周神经系统(PNS)髓鞘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gi1与髓鞘相关蛋白在产后发育时期SN组(坐骨神经)P3-P60、Brain组(大脑)P0-P180、敲除Lgi1后SN组与Brain组的表达,并进一步探索Lgi1-/-小鼠Laminin-integrin信号及TSC1-mTORC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与电镜探究敲除Lgi1后引起的髓鞘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蛋白质印迹法显示,Lgi1的缺失会导致PNS中髓鞘相关蛋白MBP、MOG和MAG与特异性髓鞘蛋白MPZ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且电镜下实验组小鼠SN中无髓鞘的轴突数量增加,而轴突总数不变,g-ratio比率增加,且未折叠髓鞘增加;Lgi1-/-小鼠SN中Laminin、integrinβ-1、integrinβ-4蛋白表达明显减少,integrin α-1表达增加(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MBP与Laminin共染部分较少;此外,与对照组相比,Lgi1-/-小鼠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蛋白表达量减少,pS6水平增加和TSC1表达减少(P<0。05)。结论 Lgi1基因参与调控PNS髓鞘化过程,且通过Laminin-integrin信号及TSC1-mTORC1通路抑制髓鞘的形成并导致PNS低髓鞘化。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髓鞘化髓鞘装配脂质合成雷帕霉素靶蛋白

    转谷氨酰胺酶交联对溶菌酶潜在致敏性的影响

    张晨晨黎江东周荣钦麻小娟...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催化的交联对鸡蛋过敏原溶菌酶IgG和IgE结合能力的影响,为低敏鸡蛋制品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 首先利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制备溶菌酶纯品。将溶菌酶与转谷氨酰胺酶共孵育后,通过SDS-PAGE观察交联情况,利用兔抗溶菌酶特异性血清验证交联产物IgG结合能力的变化,利用鸡蛋过敏患者血清验证交联产物IgE结合能力,同时确定交联降低溶菌酶致敏性的最适反应条件。结果 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催化溶菌酶发生交联反应,在变换转谷氨酰胺酶添加量和交联时间后,能够形成不同分子量的交联产物。交联后的溶菌酶IgG结合能力显著降低,然而IgE结合能力仅在转谷氨酰胺酶与底物质量比为10 U/g、反应时间为6 h时较未加工溶菌酶降低,最低值下降32%。结论 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催化鸡蛋过敏原溶菌酶发生交联反应,然而交联后产物的IgE结合能力降低结果并不理想。

    溶菌酶转谷氨酰胺酶致敏性

    基于空间和解剖结构信息的多切片核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分类

    吴应江张春明王攀科侯洁...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早期准确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快速高效算法。方法 利用脑组织的空间和解剖结构信息构造多切片核,并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分类和判别。结果 Cuingnet提出了一个框架,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症判别的经典单核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并将空间和解剖结构信息包含进来,生成了具有更高分类性能的可解释特征图。然而,在此框架中,为了方便使用单核模型,空间正则化参数被限制与解剖正则化参数相等。此外,高阶张量图像的矢量化破坏了固有结构,也不可避免地被迫使用一个超大规模的矩阵来定义每对体素之间的邻接关系,从而导致高额的计算复杂度。本文设计了 2种新型的多切片核来改进Cuingnet框架,其中通过构造每个切片的空间和解剖拉普拉斯矩阵来保留邻接关系,并采用流行的顺序最小优化算法来估计多核学习模型参数,这样就避免了原Cuingnet框架中的超大规模矩阵计算问题。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方法将计算速度提升了数百倍,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分类精度。

    神经影像空间正则化解剖正则化张量核函数

    铜绿假单胞菌单PilZ结构域蛋白PA0012和PA4324突变体生物学表型的初步筛选

    赵朔盛硕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以铜绿假单胞菌单PilZ结构域的环二鸟苷酸受体蛋白PA0012和PA4324为研究对象,研究这2个蛋白对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首先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对编码PA0012和PA4324蛋白的基因进行了敲除,得到敲除突变体菌株ΔPA0012和ΔPA4324。然后,将实验分为3组,以野生型菌株PAO1为对照,用这2个突变体进行了表型筛选,包括群集运动能力、感染生菜的能力、对线虫的致病力和蛋白酶活性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随后对这2个突变体和野生型菌株进行了 RNA测序,分析2个单PilZ结构域蛋白突变导致的基因差异表达,在转录水平上综合分析2个蛋白对生物学表型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发现这2个单PilZ结构域蛋白的突变均能导致铜绿假单胞菌的群集运动增强,感染生菜的能力减弱,对线虫的毒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则无显著变化。RNA测序结果表明,这2个蛋白突变均可导致铜绿假单胞菌中大量基因的差异表达,且有一些共同的差异基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的PA0012和PA4324突变均能增强其群集运动和减轻其对生菜的感染,为后续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铜绿假单胞菌Pi1Z环二鸟苷酸生物学表型RNA测序

    巴西苏木素对MRSA丙氨酸消旋酶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黎瑞陈泽慧周小仙余孟飞...
    47-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巴西苏木素(BN)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丙氨酸消旋酶(Air)的抑制作用。方法 PCR扩增MRSA丙氨酸消旋酶基因Alr,通过使用酶切和连接技术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Alr,然后将其转化至E。coil BL21(DE3)中,利用IPTG诱导表达Alr,并通过镍离子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试验分为对照组MOCK(不作任何处理)、不同浓度BN组(8、16、32、64 μg/mL),分别测定不同浓度BN对Alr活性的影响;通过细胞热位移分析(CETSA)实验测定BN对Air蛋白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软件AutoDock Vina将BN与Air进行分子对接,预测两者之间的结合模式。结果 成功诱导表达纯化Alr蛋白,且其具备将L-丙氨酸外消旋为D-丙氨酸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BN均能够抑制Alr的活性,其中在64 μg/mL BN作用下,抑制率达到50%(P<0。0001)。CETSA实验结果显示,在55。9~59。5 ℃下BN处理后的Air蛋白热稳定性明显高于Mock组(P<0。0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N与Air之间的结合能为-8。0 kcal/mol,与Air活性位点内的Gly221、Phe169、Arg219、Ser204、Ile222和Tyr43形成氢键,与其活性位点通道的Ile352、Tyr354形成π-π键及疏水作用,与Asn203形成疏水作用。结论 BN对Alr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因为BN与Air蛋白活性位点处的结合能力相关。

    巴西苏木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丙氨酸消旋酶分子对接

    基于RNA-Seq技术初步探索顺铂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耐药机制

    张万林李一村杨宏宇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简称口腔鳞癌)顺铂化疗耐药的相关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 建立顺铂诱导的口腔鳞癌细胞耐药模型,将顺铂耐药细胞(HN6-R)与非顺铂耐药细胞(HN6-WT_Control)进行转录组RNA-Seq测序分析,筛选两组中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差异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顺铂耐药细胞与非顺铂耐药细胞有216个基因发生显著变化(log2Fold Change,log2FC>1;adjusted P value<0。05),其中55个基因下调,161个基因上调。对耐药细胞中上调的基因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GSEA)确定了潜在的耐药相关通路,其中包括IL6/JAK2/STAT3信号通路、TNF-α和NF-κB信号通路、低氧通路、干扰素-γ应答和干扰素-α的应答通路等,其中变化最显著的基因为CXCL10、CXCL11、NR4A3和IGFBP3等。结论 IL6/JAK2/STAT3等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显著上调,可能成为预测口腔鳞癌化疗疗效的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口腔鳞癌顺铂化疗耐药差异基因生物信息学

    miR-210通过Wnt/β-catenin促进结直肠癌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研究

    何念曲颜张念杰万磊...
    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210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顺铂(DDP)药物敏感性及其机制影响。方法 RT-qPCR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结直肠癌细胞(HCT-116、HT-29、SW620)及顺铂耐药细胞株(HCT-116/DDP)中miR-210的表达;使用CCK-8和Annexin V-FITC/PI法检测miR-210过表达或干扰后,HCT-116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将HCT-116/DDP细胞随机分成 Control 组、miR-210 mimics 组、miR-210 inhibitor 组,在 DDP(80 μmol/L)或对照作用 24 h 后,CCK-8 检测 HCT-116/DDP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Bad、Bcl-2、Cleaved Caspase-3)、耐药相关指标(ABCG2、MRP2、P-gp)及Wnt/β-Catenin通路中重要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HCoEpiC细胞相比,结直肠癌细胞(HCT-116、HT-29、SW620)中miR-210的表达显著降低,而HCT-116/DDP细胞中miR-210的表达比HCT-116细胞中进一步降低。miR-210 mimics能够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及其顺铂耐药株的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而inhibitor作用相反。在HCT-116/DDP细胞中,与DDP组比较,DDP+mimics联合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促进Bad、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抑制Bcl-2的表达,抑制耐药相关蛋白(p-gp、MRP2、ABCG2)的表达,抑制Wnt3a、β-Catenin的表达;miR-210 inhibitor则得到相反的结果。结论 miR-210可能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影响耐药相关蛋白(p-gp、ABCG2、MRP2)的表达,最终促进HCT-116/DDP耐药细胞对顺铂的药物敏感性。

    结直肠癌耐药性细胞凋亡miR-210细胞增殖

    参附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病患者循环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的影响

    袁文超陈仁山李小悦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参附注射液加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病SIC)患者循环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87例SI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加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疗程均为3 d。评估病情和预后指标(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心肌损伤标志物(cTnT、NT-ProBNP)、血流动力学指标(MAP、CVP、CI)、微循环指标(Lac、24 h Lac清除率、CRT)。结果 治疗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TnT、NT-ProBNP、Lac、CRT均降低(P<0。05),均以治疗组更明显(P<0。05),24 h Lac清除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AP、CVP较治疗前均升高,治疗后24、48、72 h,治疗组CI高于照组;治疗后第6、24 h,治疗组患者Lac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3、6、24 h,治疗组患者CRT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改善微循环及血流动力学,抑制心肌损伤,有利于改善SIC患者的心功能。

    脓毒症心肌病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血必净注射液参附注射液

    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强度的磁共振研究

    宋赣军徐高强刘军委周知微...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全脑体素水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FCS)改变,分析CIS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运动功能与全脑FCS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CIS组)和30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健康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扫描,经数据处理后得到全脑FCS图,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损伤(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FCS差异,CIS患者异常脑区FCS值与NIHSS、FMA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与健康组相比,CIS组在右中央前回、双侧中央后回、右缘上回、右额中回、右中央沟盖、双侧内额上回、双侧辅助运动区FCS值显著降低(AlphaSim校正,团块水平P<0。05)。CIS患者右侧中央前回(rs=-0。467,P=0。009)、右内侧额上回(rs=-0。455,P=0。012)和右侧缘上回(rs=-0。434,P=0。017)的FCS值与NIHSS呈负相关,右侧中央前回(rs=0。482,P=0。007)与FMA呈正相关。结论 CIS偏瘫患者多个感觉运动相关脑区的FCS发生改变,这有助于揭示CIS偏瘫后大脑感觉运动功能重塑的神经机制。

    缺血性卒中偏瘫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