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与临床
中药与临床

彭成

双月刊

1674-926X

cdzhongyao@163.com

028-86137393

610041

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中药与临床/Journal 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杜仲品质的影响

    李泽娜吴乾峰但林蔚申梦园...
    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杜仲药材质量的影响,探讨杜仲适宜的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堆置"发汗"、烫泡"发汗"、阴干对杜仲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外观性状、水分、浸出物、多指标成分(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丁香脂素二葡萄糖苷和多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杜仲的产地加工方法.结果:2种"发汗"方法的杜仲在堆置过程中其内表面不能完全变成紫褐色,而是晾晒过程中变色,阴干杜仲可完全变色.不同加工方法对杜仲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多指标成分综合评分排序为:堆置"发汗">阴干>烫泡"发汗".结论:堆置"发汗"所得杜仲有效成分含量高,且杜仲内表面变色与堆置时间无关.本研究结果为杜仲产地加工方法的优选及其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杜仲产地加工"发汗"外观性状多指标成分综合评价

    藏药加哇与其近似品种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杨吉玉高必兴李倩齐景梁...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藏药加哇及其三种近似种的性状与显微特征.方法:采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运用性状鉴别法及显微鉴别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加哇(迷果芹)与三种近似品种性状在形状、根头部、表面及气味上存在明显区别.迷果芹的性状为长纺锤形,根头部有致密的环状横纹,表面有明显的浅黄棕色横长皮孔痕,嚼之有明显的胡萝卜味;横切面显微在木栓层、韧皮部及形成层存在明显区别,迷果芹木栓层较薄,形成层明显,韧皮部裂隙较少且无油室及油管;粉末显微特征中,迷果芹具有油室碎片而无油管,可与宽萼岩风相区别,与其余两种无明显区别.结论:迷果芹及三种近似种在性状及显微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结果可有效鉴别.

    藏药加哇迷果芹近似种性状鉴别显微鉴别

    雌、雄三斑海马醇溶性成分GC-MS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唐雪梅宋宝宏王伟蒋媛媛...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雌、雄三斑海马醇溶性成分的差异,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以期为不同性别海马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和海马药材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海马药材的醇溶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成分组成;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及ABTS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雌、雄三斑海马的醇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从雌、雄三斑海马中分别鉴定出化合物34、33个,以脂肪酸类、烷烃类和甾体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其中共有化合物31个,共有成分相对含量总量在雌、雄三斑海马中分别占83.37%、86.55%.三斑海马醇提物浓度为5mg·mL-1时,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高可达71.33%、89.09%,且当浓度大于3mg·mL-1时雄海马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要强于雌海马.结论:雌、雄三斑海马醇溶性成分在组成及相对含量上基本相似,但也存在部分差异,并且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雌、雄海马三斑海马GC-MS醇溶性成分抗氧化活性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关联生物活性综合评分法优化脑脉通提取工艺

    李琳谢媛媛余焕铮陈阿丽...
    16-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用基于L9(34)正交试验设计的指标成分含量关联生物活性的综合评分法确定脑脉通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脑脉通有效成分测定方法,采用DPPH法和ABTS法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研究,采用生色底物法进行体外抗凝活性研究;以有效成分转移率、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凝血酶抑制率作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脑脉通提取工艺,运用综合评分法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脑脉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进行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6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靠;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关联生物活性分析为中药产品制备工艺优化提供了方法借鉴.

    脑脉通正交试验设计提取工艺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抗氧化活性凝血酶抑制活性

    芹菜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张旭敏李小芳刘凯谢龙...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茶皂素为天然乳化剂制备芹菜素纳米乳液(AP-NE),并对其进行人工胃肠液中稳定性与降解动力学特性的考察.方法:采用高速剪切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AP-NE,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指数(PDI)和外观为主要评价指标筛选出最优处方与工艺,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表征,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P-NE中药物在不同介质中不同时刻的峰面积,对其在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AP-NE的最优制备处方为芹菜素质量浓度0.40 wt%、茶皂素质量浓度2.0mg·mL-1、油相用量(蓖麻油∶辛癸酸甘油酯为1∶3)3 mL,最佳工艺参数为剪切速率19000 r·min-1、剪切时间2 min、均质压力100-103 Kpa、均质次数6次;制得的AP-NE平均粒径为(259.5±3.6)nm,PDI为0.103±0.005,Zeta电位为(-35.81±0.38)mV(n=3),溶解度为(128.12±1.35)μg·mL1;透射电镜观察乳滴呈大小均一的圆球状;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试验表明,纳米乳中芹菜素的稳定性远远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均呈现相同规律,即芹菜素在空白人工肠液中最为稳定,在人工肠液中稳定性最差;降解动力学参数考察结果显示,芹菜素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空白人工胃液和空白人工肠液中均按一级动力学降解.结论:以茶皂素作为乳化剂制备的AP-NE可大大提高芹菜素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是一种潜在的可提高药物有效性的新型纳米制剂.

    芹菜素纳米乳茶皂素高速剪切-高压均质技术人工胃肠液稳定性降解动力学

    羌药验方制剂大香连丸质量标准研究

    刘莹黄敏郭欣悦何成龙...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羌药验方大香连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鉴别方中木香、黄连和大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香连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Chromplus®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70∶ 30,v/v),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专属性强,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分别在2.46~49.15μg·mL-1、4.74~94.7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香连丸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平均总含量为7.81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羌药大香连丸的质量控制.

    大香连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TLCHPLC

    基于GC-MS法分析二十五味珍珠丸中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

    吴瑞霞梁艳宋映莲王张...
    33-4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5个厂家的7个批次二十五味珍珠丸中的挥发油和脂溶性成分,为后期有效成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二十五味珍珠丸粉末中的挥发油成分,溶剂萃取法提取二十五味珍珠丸粉末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GC-MS法分离鉴定,利用NIST14谱库检索对各色谱峰结合有关图谱解析并加以确认,并采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个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挥发油成分鉴定出111个化合物,共11类,为胺类,烷烃类、烯烃类、醇类、苯类、酚类、酮类、醛类、酯类和醚类,羧酸类,其中以醇类最多,其次为烯烃和酯类.脂溶性成分鉴定出168个化合物,共13类,为胺类,烯烃类、醇类、酯类、烷烃类、羧酸类、酚类、苯类、醛类、生物碱类、酮类、醚类,硫类,其中以醇类最多,其次为烯烃和酯类.结论:二十五味珍珠丸挥发油主要成分为丁香酚、肉豆蔻酸、甲苯等,脂溶性成分为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等,可能来自于二十五味珍珠丸中的丁香、肉豆蔻、红花、西红花、余甘子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二十五味珍珠丸的药效物质基础.

    二十五味珍珠丸挥发油脂溶性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溶剂萃取法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野鸦椿化学成分识别及作用

    汤良杰康钦钊罗伟袁建丹...
    43-5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野鸦椿是一种被用于治疗普通感冒的中草药,但其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野鸦椿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方法:应用UHPLC-Q-Orbitrap HRMS来鉴定野鸦椿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寻找野鸦椿治疗常见的感冒相关症状鼻塞、打喷嚏、咳嗽、喉咙痛、头痛和发烧的成分、靶点、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分析并鉴定了野鸦椿中57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20个、三萜类化合物21个、酚酸类化合物9个以及其他化合物7个.发现包括多个黄酮类化合物quercetin、apigenin,kaempferol-3-O-glucoside在内的10个成分以及包括TNF、JUN、IL1B、IL6、NFKBIA、MAPK14、FOS在内的靶点可能是野鸦椿治疗普通感冒的关键.同时发现野鸦椿可能通过作用于IL-17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CO VID-19、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野鸦椿中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潜能较好.结论:野鸦椿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炎症和免疫系统相关的多个靶点、多条通路发挥治疗感冒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野鸦椿感冒化学成分UHPLC-Q-OrbitrapHRMS网络药理学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板蓝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

    刘敏超杨羚呼永河
    51-57,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预测板蓝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性和潜在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和文献研究中获得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基因,并得到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靶点基因的交集靶点,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8.2软件进行PPI网络可视化,通过MCODE插件提取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模拟,验证药物和靶标结合力.结果:共筛选出板蓝根的活性成分51个,对应210个靶点,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交集靶点共65个,得到34个核心靶点;经过网络分析和分子对接结果,11个靶点(PTGS2、RELA、TNF、NOS2、IL6、CASP3、MAPK14、IFNG、IL1B、TGFB1和CASP8)被认为是具有较好对接亲和力的主要治疗靶点;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其潜在机制主要集中在与免疫炎症、抗病毒和促凋亡相关的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上.此外,PI3K-AKT信号通路被认为可能是关键通路.结论:该研究表明,板蓝根多种有效成分以协同方式与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通过调节免疫炎症、促凋亡和抗病毒功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作用.

    中医板蓝根新冠肺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新风胶囊对佐剂关节炎大鼠外周血巨噬细胞CD86、CD206表达影响

    马熙檬万磊刘健黄传兵...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AA)外周血巨噬细胞CD86、CD206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模型(MC)组和新风胶囊组(XFC),每组10只,向模型组、新风胶囊组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只)以致炎.致炎后第12天,观察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E)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炎症极化标志物CD68、CD20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E、CD68表达明显升高(P<0.01或P<0.05);CD206表达降低(P<0.01或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足趾肿胀度与CD206呈负相关(P<0.05),足趾肿胀度与CD68呈正相关(P<0.05或P<0.01);XFC与足趾肿胀度、CD68与呈负相关,与CD206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魔新风胶囊可能通过调控巨噬细胞CD68、CD206炎症极化,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改善佐剂性关节炎AA(病情活动性、关节破坏及预后).

    佐剂关节炎炎症极化CD86、CD206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