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李文华

季刊

1674-764X

jorae@igsnrr.ac.cn

010-64889816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立代表中国资源与生态研究领域全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反映中国在资源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重要进展和先进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典型喀斯特城市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李月耿华彩吴路华罗光杰...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揭示喀斯特城市流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对喀斯特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城市流域—南明河流域为例,基于Arc GIS技术平台揭示了2000-2020 年3个时期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规律,采用In VEST模型对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1)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和草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方式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的增长,增长了 13.07%;(2)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显著提升,碳储存功能略微减弱,空间上两者的物质量均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3)林地对流域水源涵养和碳储量的贡献率均超过57%,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转为林地分别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和增强的两种土地利用变化形式.本研究可为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水土资源开发和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与科学参考.

    喀斯特城市流域土地利用InVEST模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金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效应评价

    陈威廷胡淇研刘凤莲刘艳...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已经威胁到流域生态系统.金沙江作为长江上游,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维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促进生态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价(InVEST)模型和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对2000-2020年金沙江流域生态系统提供的5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水量(WY)、生境质量(HQ)、土壤保有量(SR)、食物供应(FS)、碳储量(CS)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权衡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 年间,金沙江流域的各生态系统服务总量除生境质量外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各生态系统服务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2)CS_SR_HQ和WY_SR_FS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关系,WY_CS之间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3)CS_SR_HQ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净初级生产力(NPP)和土地利用类型(LU),WY_SR_FS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年降雨量(PRE)、LU和降雨侵蚀(R),WY_CS的驱动因素在研究期内较多变.

    生态系统服务InVEST模型贝叶斯信念网络权衡/协同效应金沙江流域

    基于GIS的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空间格局分析

    汤雨平舒梦蓉吴元晶宣阳...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地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而生态敏感性评价是对湿地公园科学系统规划的重要依据.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位于沿海城市福州,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突出的区域特征,其水域是北半球同一纬度最具有丰富的近海海洋物种的水域之一,至少有四项指标符合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本文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支撑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要素权重及指标,通过德尔菲专家评分法,构建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闽江河口湿地国家公园进行生态敏感性评价和空间格局分析.将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分为极端敏感、高敏感、中敏感、低敏感、不敏感五种生态敏感水平.结果表明,河岸、海滩、水渠、池塘及周边地区均在高、中敏感区范围内,而不敏感区、低敏感区分布在林地、农田、公园等人工景观环境中.

    GIS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敏感性滨海城市

    基于TVDI的金沙江下游干旱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国建方宁李剑峰吴兴华...
    4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沙江下游是中国干热河谷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然而气候变化下该区域的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仍不清楚.本文基于MODIS地表温度和NDVI数据反演 2000-2020 年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监测研究区干旱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期内TVDI指数与0-7 cm的土壤湿度高度相关,表明TVDI可以准确反映研究区的干旱情况;(2)TVDI在研究区的分布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多年平均TVDI值为 0.59,干旱水平介于正常和干旱之间;(3)从 2000-2020 年,干旱程度呈现增强趋势,变干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 63%,其中显著变干区域占 21%,相较于2000 年,14.5%的区域在 2020 年从正常等级转变为干旱.(4)与"干的越干,湿的越湿"的现象略有不同,我们发现干的和湿的区域都主要趋向于变干.(5)86%的区域TVDI指数与年均气温正相关,其中43%的区域显著相关,升温是研究地区干旱加剧的主要驱动力.我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金沙江下游区域干旱对气候变化的时空异质性响应提供新的见解.

    气候响应干旱干热河谷金沙江时空变化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基于Kano改进模型的清河坊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研究

    朱玺刘敏孙亚东张瑞芯...
    5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夜间旅游为旅游休闲街区延长活动时间,而旅游休闲街区为夜间旅游提供活动场所.将Kano模型引入满意度研究领域,并根据其优缺点做出改进,构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的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调查问卷进行属性判定,通过主副属性、离散程度以及敏感性比较分析,确定各因子优化的优先顺序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杭州清河坊夜间旅游群体以年轻人为主,总体满意度较高;(2)识别出 1个魅力因子、7个期望因子、10个无差别因子和 3个逆向因子;(3)改进优先顺序应为服务层>设施层>体验层>项目层;(4)背景音乐、文化内涵、节事类项目等方面更受访客青睐;(5)交通、服务态度和参与感等方面急需优化.

    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满意度研究清河坊Kano模型

    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演变及障碍因子分析

    齐振英康佳奇游长江
    6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我国旅游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旅游活动已经成为海南省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扰动项.为了探索海南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有必要分析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现有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与文献资料,通过构建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灰色关联度-TOPSIS综合分析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 2010-2020 年度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演变及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间,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呈稳定上升趋势,一直处于中等弹性阶段.其中,社会子系统弹性呈稳定上升趋势,由低等阶段提高到中等阶段;经济子系统弹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于中等阶段;生态子系统弹性总体缓慢下降,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处于中等阶段.(2)3个子系统中,2010-2018年,社会子系统弹性障碍度最大;2019-2020年,生态子系统障碍度最大.(3)指标层弹性障碍因子主要有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 11个,其中社会子系统因子出现的频次最高.因此,海南省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效识别障碍因子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系统弹性的重要方式.

    可持续发展旅游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海南省

    古都旅游地韧性评估及障碍因素诊断

    王莹洁焦珊珊朱潇月
    7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韧性理论,利用 2009-2022 年河南省四大古都旅游地面板数据,构建包含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测度古都旅游地2009-2022年韧性及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综合韧性方面:古都旅游地总体韧性建设存在差异,郑州相比之下整体韧性水平最高,韧性测算值达到0.577;洛阳次之,开封和安阳韧性建设水平较低.(2)子系统韧性方面:郑州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进行小幅波动;洛阳水平居中,发展态势较为平稳;相比之下,开封与安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且发展较慢.(3)障碍度因素方面:各系统层指标对古都旅游地韧性障碍度影响变化不同.经济韧性在各系统障碍度中始终处于第一的位置,社会韧性和文化韧性的障碍度差别不大,生态韧性相比之下障碍度最低.阻碍古都旅游地韧性提升的障碍因子基本一致,且每年变化不大.总游客增长率是制约韧性建设的首要障碍因子,障碍度始终较高.

    古都旅游地韧性障碍度文旅融合

    中国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收敛性分析: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视角

    陈培荣尹向飞卢茗轩
    9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环境区域协同治理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地方政府竞争是中国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体制性因素.选取2006-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收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分析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收敛性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首先,城市生态效率呈现收敛趋势,空间因素是影响城市生态效率收敛的关键因素;其次,地方政府竞争作为一种制度因素,在促进城市生态效率空间收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行政距离邻近竞争比地理距离邻近竞争的效应更强,其竞争压力程度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城市生态效率就增加 0.114 个百分点.再次,地方政府竞争导致了严格的环境规制政策,这些规制政策整体上促进了城市生态效率的改善,从而缩小了落后城市与先进城市的差距.最后,地方政府通过环境规制政策对城市生态效率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而言,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压力下,东部和环保重点地区城市的环境规制改善了生态效率,而中部和非环保重点地区城市的效果则相反.本研究的上述结果表明,如果进一步将城市生态效率引入地方官员行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通过生态竞争缩小地区之间的区域差距.

    空间收敛城市生态效率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

    长三角城市群政策能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经济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证据

    靳财惠宝航李坦
    105-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群应满足经济增长和绿色发展的双重要求,提高绿色发展效率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DID)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政策对数字经济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研究的贡献是:评估了长三角城市群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影响;并基于"波特假说"视角,考察了城市群政策对数字经济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同.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政策提高了城市数字经济水平,但明显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这说明该政策对长三角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整体影响仍处于"弱波特假说"状态,城市群政策激发的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不足以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强波特假说"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对中心城市、大中城市和创新型城市的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具有门槛效应,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长三角城市群政策对数字经济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渐进DID绿色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和虚拟集聚的作用

    沈洋韩孟雨张秀武
    11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数字经济已悄然渗入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数字技术拥有提高全球能源系统安全性、生产性、效率和可持续性的巨大潜力.文章基于 2006-2021 年中国大陆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将能源效率划分为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 Driscoll-Kraay 方法调整标准误检验了以工业机器人为表征的数字技术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路径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降低单位 GDP 能耗强度,在使用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双重差分法和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SDM)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可以通过提高产业虚拟集聚度和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的渠道机制提高能源效率.文章是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对信息技术进步如何提高能源效率的有益探讨,所得结论有助于相关市场主体制定政策措施和公司战略提高能源效率,同时还深化了数字技术影响能源消费的理论认识和机制路径.

    全要素能源效率单要素能源效率工业机器人碳中和虚拟集聚OFDI逆向技术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