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李文华

季刊

1674-764X

jorae@igsnrr.ac.cn

010-64889816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立代表中国资源与生态研究领域全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反映中国在资源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重要进展和先进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技术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影响——基于广义随机森林模型

    张悦东郑逸芳许佳贤
    243-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粮食绿色生产面临技术短缺的难题,农业技术服务作为农户技术重要来源,探讨农业技术服务如何影响粮食绿色生产以提高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CLES),首先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计算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其次采用广义随机森林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技术服务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异质性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农业技术服务显著正向影响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其中产前、产中农业技术服务显著提升粮食绿色生产效率,产后阶段农业技术服务回报并不显著,并且组合农业技术服务对于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作用.(2)农户资源配置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升粮食绿色生产效率边际效应影响具有异质性.家庭农业劳动人口比例的增加和家庭经营耕地规模扩大显著降低农业技术服务的回报.(3)通过对机制变量的分析发现,农业技术服务主要通过农药使用、化肥使用行为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产生影响,且对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呈现显著提升作用.结论认为政府应当扩大农业技术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服务粮食绿色生产效率提升效应;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在提供农业技术服务过程中加强绿色生产理念的引导,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

    农业技术服务粮食绿色生产效率广义随机森林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元江县原生稻保护案例分析

    闻艺刘莹徐继伟孙蓉...
    258-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在较高海拔生长的原生稻蕴藏优质基因和遗传特性,但近年来受到杂交稻和普通水稻普遍推广的挤压,其分布状况堪忧,因此无论从种质资源保护角度还是从经济价值角度对原生稻开展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借助包含地方政府、企业或合作社、农户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开展分析,对元江县开展原生稻保护工作提出建议,并为其他地区农作物品种生物多样性和粮农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原生稻的保护亟需地方政府的鼓励支持、宣传引导.政府对企业和农户的补贴力度和收购、种植原生稻的积极性之间有密切关系.政府对企业补贴系数较小时,企业存在趋向"不收购";政府对企业的补贴系数越高,企业达到演化稳定状态的速度越快,而政府与农户达到演化稳定状态的速度反而减慢.政府对农户的补贴系数越大,农户、企业与合作社达到演化稳定状态的速度越快,政府达到演化稳定状态的速度反而减慢;政府对农户的补贴系数较大时可能会产生农户趋向"不种植"、政府趋向"不鼓励"的情况.因此,政府在决策过程中要仔细权衡给予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的补贴,并结合地方财政状况和原生稻恢复种植、原位保护的现状.

    原生稻品种保护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农业乡村振兴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CCR、BCC?SBM和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为例

    程永生张德元汪侠
    26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于全国性大样本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库,探究微观农户视角农业生产效率,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思考和建议.文章通过建构CCR(Charnes,Cooper&Rhodes)、BCC(Banker,Charnes&Cooper)、SBM(Slacks-Based Model)和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最终得到微观农户层面的综合技术效率值、纯技术效率值、农户效率值和农户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值.研究发现:基于不同模型计算的效率值存在差异,BCC计算的纯技术效率值是影响农户层微观农业生产效率值的主要因素,而SBM模型要优于CCR、BCC模型,更为适合政府政策的制定和优化;基于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是微观农业生产效率测度的首选方法,具有模型选择多样、适用场景丰富和负向性产出处理方便等特点;环境因素在当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评价中,主要起到了消极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环境变量的负外部性产出,成为了当前微观农户层绿色全要素生产提升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环境非期望产出的主客观结合衡量方式是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因素测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综合选择使用.

    CCRBCCSBM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测度与比较农户

    评估农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尼泊尔拉姆琼案例研究

    JOSHI RajeevTAMANG Gyanu MayaBHANDARI PrativaSHARMA Bharat...
    280-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林系统具有多种效益,包括通过使用肥用树种来提高土壤质量,通过树冠改善小气候,以及生产薪柴和其他医药产品等森林产品以提高经济效益.农林复合经营有助于更好的土地管理、生计多样化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然而,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农林业作为气候变化适应战略中作用的争辩却越来越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农林业作为气候变化适应战略的潜力.数据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从拉姆琼县Taksar的 120 名受访者中收集,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气候变化适应策略的家庭选择因素.同样,通过访谈、讨论和观察以及后续的文件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三角互证和验证.研究表明,农民采取了许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农牧多样化(71%)、使用改良作物品种、化肥和农药(73%)、农林复合经营(68%)、创收多样化(72%)、改变作物种植日期(57%)和复种措施(67%)等.从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模型中发现,"耕作经验"、"教育水平"、"农场规模"和"性别"对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具有显著影响.农林复合经营具有不同的效益,如增加河流汇水(79.2%)、改善小气候(80.8%)、增加木材产品(71.7%)、提高粮食产量(83.3%)、改善牲畜健康和畜产品(77.5%)、提高土壤肥力(84.2%)和多样化生计选择(82.2%).基于这些发现,该研究得出结论: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可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当地环境影响的农业生产方法,推广和采用农林业可以帮助当地社区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当地社区复种

    台商大陆农业投资效应分析——基于VAR和VEC模型

    李航飞杨林
    293-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海峡两岸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影响,台商大陆农业投资有其特殊性,有别于一般农业外商直接投资(FDI).基于 1991-2016 年台商大陆农业投资数据及大陆农业产值数据,通过向量自回归(VAR)、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探讨了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之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台商农业投资与大陆东、中、西部农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长期来看,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东、中、西部农业发展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投资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表明台商农业投资对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效应最显著,且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对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贡献很小;VEC模型分析表明:短期内,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正向作用不显著.大陆各区域在利用台商农业投资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对待,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台商农业投资政策.

    台商农业投资VAR模型大陆VEC模型

    民生性公共服务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281个城市的证据

    孟霞丁涛
    304-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的发展模式、发展重心和发展速度已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改善民生性公共服务,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选取2007-2020年28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民生性公共服务仅仅促进了非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而对资源型城市并没有显著影响.(3)机制检验表明民生性公共服务主要通过人口集聚、创新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绿色发展效率提升.(4)门槛效应检验表明,不同门槛变量下,民生性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间的非线性关系存在差异.

    民生性公共服务绿色发展效率人口集聚创新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河北省县域城乡发展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雪梅李雅敏黄凌翔
    317-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充分了解不同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对制定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至关重要.以河北省 118 个县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河北省县域城乡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核密度分析、ESDA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审视并分析了2005-2020年河北省县域城乡融合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河北省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有序且态势良好,2005-2020年16年间城乡融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05-2010年为波动发展阶段,2011-2020年为城乡融合水平快速发展阶段.(2)河北省县域城乡融合水平呈现一定的高低值锁定现象,发展较快的地区恒快,较慢的地区恒慢.(3)河北省城乡融合水平影响因素逐渐趋向多元化演变,主导因素从相对单一逐渐转变为相对多元化.

    指标体系城乡融合水平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时空演变

    南京市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对房价的影响

    高周冰朱俊俊吕立刚李永乐...
    329-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配置绿色基础设施(GI)可以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 10.8 和Stata 16 软件平台,本文采用特征价格模型和分位数模型定量表征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对房价的影响以及不同房价对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对房价有显著影响.此外,绿色基础设施的面积每增加 1%,房价上涨约 0.3%.(2)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对不同房价的影响程度不同,即不同房价对绿色基础设施可达性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尤其 25%-75%房价区间内,房价与到最近绿色基础设施的时间呈负相关.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对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以期满足城市居民对绿色基础设施的需求,同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色基础设施房价可达性特征价格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

    基于"三生"空间的合肥市区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

    张泉聂慧娟李笑盈
    338-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宜居的城市空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的宜居性评价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PLES)视角出发,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水平进行测度,以期为未来城市空间宜居性建设工作提供科学的规划参考,促进城市空间要素协调及空间优化.首先,本文从生活舒适、生产便利、生态健康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模型.其次,运用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模型、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对合肥市区城市空间的宜居性单因素分异现状、综合宜居程度和"三生"空间耦合程度进行分析.最后,探讨合肥市区城市空间"三生"要素协调性,并提出提升城市空间宜居性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单因素宜居性方面,合肥市区各类型空间的宜居性呈现出显著的分异特征,空间上呈现出生活舒适区中心集聚、生产便利区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生态健康区四周分散的特点;(2)合肥市区空间整体宜居性较高,宜居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市区中心,低值区域集中在市区周边;(3)合肥市区"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水平均呈现城市中心高、四周低的特征,且生活-生产耦合协调度最高,说明两者空间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实现了良性协调.

    "三生"空间宜居性评价空间格局耦合协调优化策略

    农旅融合背景下的汉王镇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方法研究

    储云龚亚西方焕焕贺钰焜...
    35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基础设施作为一项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其对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也具有明显的作用.目前传统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是基于垂直和水平生态过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生态系统复杂性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对于产业的带动作用考虑不足.如何在考虑到生态系统复杂性的同时发挥绿色基础设施对于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汉王镇作为我国极具代表的农旅产业主导型村镇,近年来村镇生态安全格局破坏较为明显,绿色基础设施没有发挥出对于产业的带动效应.因此本文以汉王镇为研究区,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统计数据,从农、旅产业角度出发,以生态系统服务为桥梁,对现有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进行优化完善,最终根据优化结果提出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优化方法能够较全面地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并且将生态服务价值以货币的形式客观地反映出来,以直观的价值来反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广大人民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2)生态因子选择考虑到汉王村镇当地的特色产业,适当地加入与产业相关的生态因子,使得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的生态源地识别更加具有科学性,也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福利.(3)新构建的绿色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到了旅游景点对于生态廊道所起的景观、生态、旅游等作用,并且在所选取的生态节点中有6处旅游景点,形成了一个集聚经济功能的生态网络空间,进而使得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本研究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存在的不足,并对目前汉王镇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同时也可以为其它地区农业类、生态旅游类村镇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农旅融合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汉王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