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李文华

季刊

1674-764X

jorae@igsnrr.ac.cn

010-64889816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立代表中国资源与生态研究领域全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反映中国在资源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重要进展和先进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

    太玲娟杨红娟
    372-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发展不充分.对其人地系统发展演化过程的研究可为破解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依据.本文基于对人地系统结构的划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最终结果——协调发展度,及实现过程——系统综合效率两方面分析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1995年至2020年,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值由 1995 年的 0.31 上升到 2020 年的 0.74.(2)各地区人地系统投入与产出平均综合效率值呈下降趋势,尤其2007年后,呈DEA无效的地区逐渐增多,表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对外贸易总额、城镇化率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效率影响较大.

    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数据包络分析综合效率

    基于选择实验法的北京市大学生废旧手机回收支付意愿及需求偏好研究

    陈畅严茂林葛玮玮施文华...
    385-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作为手机消费的重要群体,其回收支付意愿对解决废旧手机回收率低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选择实验法对北京市大学生的废旧手机回收支付意愿进行考察,并通过构建Mixed Logit模型对大学生的支付意愿和需求偏好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受访者的选择受信息安全、回收价格、回收模式以及支付方式的正向影响,支付金额的负向影响;(2)受访者对信息安全这一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30.04元/部),对回收价格(5.94元/部)和支付方式(4.41元/部)的支付意愿次之,对回收模式的支付意愿最低(2.87元/部);(3)受访者的性别、家庭年收入、持有手机数量等个人经济社会特征会对其参与废旧手机回收的支付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受访者对废旧手机回收的环保认知越深刻、对废旧手机回收行为越认可、对废旧手机回收的参与度越高,对于废旧手机回收越有显著的改进需求和更高的支付意愿.

    选择实验法大学生混合Logit模型废旧手机回收支付意愿

    双侧伽马分布在碳交易中的应用

    董虹伶胡月付乐翟佳阳...
    396-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全球各国对碳排放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推出碳金融衍生品、完善碳交易体系是促进碳减排的重要手段,而合理的碳金融衍生品定价是推出相关金融产品的基础.本文首次采用双侧伽马分布拟合碳配额收益率序列,得到碳配额价格的波动率并对期权定价模型进行优化,最终求得了碳期权价格.结果表明:碳配额收益率序列近似服从双侧伽马分布,而且此模型用于碳期权定价具有合理性.随后,综合考虑连涨、连跌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及成交量对价格的影响,利用双侧伽马分布推导出价格涨跌条件概率的公式,进行了数值验证.因此,双侧伽马分布在碳交易中可用于期权定价和价格涨跌概率推断.

    双侧伽马分布碳配额碳期权定价概率推断

    乡村振兴背景下古镇居民房屋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为例

    方美
    404-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古镇居民房屋流转用于发展民宿,是发挥古镇在乡村振兴中引领作用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峨眉山市罗目古镇居民问卷调查的数据,运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研究居民房屋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外出务工人数、人均房屋面积对居民房屋流转意愿影响显著(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古镇居民对房屋流转价格、流转租金能否按期到账、民宿经营者的诚信与实力、有没有政府担保等问题关注度很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对年轻和学历较高家庭成员的宣传引导力度,以对户主产生正向影响;(2)加大古镇家庭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更多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3)对古镇居民进行异地转移安置,另建安居乐园;(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诚信度高、实力强的企业来整体流转运营,以确保能承受更高的流转价格;同时需要多措并举,减少居民房屋流转的风险担忧.

    乡村振兴房屋流转意愿罗目古镇

    尼泊尔巴迪亚国家公园缓冲区的人象冲突

    PAHARI SagarJOSHI RajeevPAUDEL Umesh
    412-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洲象(Elephas maximus)是尼泊尔特莱(Terai)低地保护区重要的大型动物之一,它们经常在保护区森林边界附近遇到人类及其生计支持活动.人象冲突一直是保护区附近人类居住区的主要问题之一,每年都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这一问题阻碍了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巴迪亚国家公园缓冲区人象冲突的原因,并评估人们对这种大型动物的感知.为此,在巴迪亚国家公园缓冲区内的三个市镇进行了结构化问卷调查.此外,作为问卷调查的补充,还对关键知情人士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93%的受访者在过去三年中曾遭遇大象的袭击.由于大象袭击,去年每个家庭平均损失了大约 9690 尼泊尔卢比.大象的攻击行为大多数发生在 7 月至 9 月,其次是 10 月至 12 月.这表明大象对作物的偏好是研究区大象发起攻击/袭击行为的主要原因.大象袭击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农田向森林的扩张而导致大象食物不足.90%的受访者对大象攻击的反应是驱赶它们(使用火或噪音);51%的受访者接受人象共存,他们认为大象具有生物学和经济价值;然而,还有41%的人拒绝与大象共存,因为大象对当地居民及其生计构成了威胁.人象冲突已对保护区管理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通过保护区、当地居民和行政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来解决相关问题.建议以后开展更多的研究,以了解大象在森林边界和邻近定居点附近人们的居住和迁徙模式.

    攻击补偿作物的损害感知偏好

    垫状点地梅对生长季土壤净氮矿化和酶活性的影响

    邢硕何永涛牛犇徐兴良...
    42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垫状植物是高寒生态系统中一类独特的物种,具有厚实的多年生垫状体,可以改善局部微环境,从而对生长于其内部的其他物种起到保育作用,被称为高寒生态系统的工程师,其中对土壤养分有效性的改变是其保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关于这一过程的研究目前还很少.本研究选择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在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4500 m和4800 m两个海拔设置样地,通过动态测定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和无垫状点地梅生长的对照草地土壤在生长季中的无机氮含量、净氮矿化速率以及土壤酶活性,对比分析垫状点地梅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4500 m样地无显著差异,但在48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的硝态氮与无机氮含量在生长季中期有显著增加,其中硝态氮比对照草地增加了 56%,无机氮则增加了 74.5%;(2)垫状点地梅还改变了土壤中氮的矿化趋势和速率.在 45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净氮矿化在生长季中期为负值(氮固定),速率为-0.11 μg g-1 d-1,而对照草地土壤则为正值(氮矿化),速率为0.61 μg g-1 d-1,二者差异显著;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二者均为正值,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在48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的土壤在生长季初期的净氮矿化为正值,速率为0.07 μg g-1 d-1,而对照草地土壤则为负值,速率为-1.17 μg g-1 d-1,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生长季中期二者均为负值,但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净氮矿化速率(-1.95 μg g-1 d-1)显著低于对照草地土壤(-0.02 μg g-1 d-1);在生长季末期二者也均为负值,且差异不显著.(3)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中的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与对照草地土壤相比,4500 m样地垫状点地梅覆盖下土壤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9.1%,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了15.7%;4800 m样地两种酶的活性则分别提高了22.5%和16.1%,而这两种酶的活性与土壤中无机氮的动态变化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与对照草地相比较,垫状点地梅会改变土壤中的氮矿化过程和无机氮含量,但存在着季节上的动态变化,且不同样地之间也存在差异,说明这种作用不仅受垫状植物生态工程师效应的影响,还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并且垫状点地梅的工程师效应在整个生长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在如今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也正在加速变化,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其变化过程.

    垫状植物垫状点地梅无机氮净氮矿化青藏高原

    尼泊尔桑可西河流域新格地子流域滑坡评价

    BASNET BhuwanJOSHI RajeevSHARMA Ram PrasadSUBEDI Rajan...
    43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体滑坡是尼泊尔山区的主要灾害,主要是由于其脆弱的地貌、强烈的降雨、不当的土地管理和在修建山区道路过程中没有采取必要的稳定措施所导致的.由于频繁的山体滑坡,下游地区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并导致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功能下降,河道泥沙淤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地形、道路、排水、地质环境和降雨等多种空间因素与滑坡的发生紧密相关,并决定了该地区滑坡的易感性.了解滑坡现象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对于采取适当的预防、控制和恢复措施至关重要.本研究在尼泊尔桑科西河流域的新格地子流域进行,旨在了解滑坡危害、引发的相关因素以及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的危害而采取的最佳预防策略.滑坡评估是通过使用时序谷歌影像和实地调查,对滑坡体进行识别和数字化来进行的.利用GIS软件对滑坡危险性进行评估,编制影响因子图,并对现场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滑坡的规模.此外,在相关家庭的问卷调查(n=60)中,进行目的性抽样,探讨人们对山体滑坡、对生计资产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看法.并采用 Friedman 非参数检验评估滑坡对当地人感知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根据现场调查,在研究区域的不同位置共调查了 46 处滑坡体,滑坡总面积为 4.77 km2.通过使用Friedman检验的比较矩阵分析,本研究确定了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施工、边坡因素、降雨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距离道路200-500 m造成最高比率的滑坡灾害,东南方向坡度30°-45°的山体对滑坡的易感性最高.与其他土地利用相比,因为在林内松软地区修建道路,茂密的森林更易受到山体滑坡的影响.比较道路建设前后滑坡的影响,约80%的受访者认为对滑坡有重要影响.

    滑坡灾害滑坡评估滑坡因素分析

    利用标准化降雨指数对伊朗法尔斯省干旱危害的GIS分析

    MASOUDI MasoudTAHERI Zahra
    439-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旱是广泛影响经济和环境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因此,有必要采用诸如标准化降雨指数(SPI)等指标来研究干旱的影响,以辨析决策和规划的现实条件.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SPI指数分析伊朗南部法尔斯省的干旱空间格局.本文根据法尔斯省 42 个站点的数据,对 1990-2019 年间的干旱灾害格局进行了评价.评价模型中使用的干旱危害标准包括:该时期的最严重干旱程度、干旱趋势和连续干旱年的最大数量,最终的干旱灾害图是通过计算干旱强度、连续性和趋势三个指标的算术平均值获得的.三个指标的灾害图和最终灾害脆弱图采用反距离加权法(IDW)插值制图,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5个危害等级.最终的干旱脆弱性图显示,在研究区南部观察到的中度灾害区域占研究区36%,比在北部和中部观察到的严重和非常严重灾害区(占研究区64%)分布范围更小.

    干旱标准化降雨指数GIS灾害地图反距离加权法法尔斯省

    干旱区井工煤矿排土(矸、渣)场边坡植被节水灌溉技术

    刘艳萍梁占岐
    448-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度灌溉是矿区植被重建早期能够存活的必要条件.通过野外小区定期观测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等方法,得出矿区排土场边坡植被灌溉理想的状态应满足以下要求:(1)灌溉过程中既不发生深层渗漏也不产生坡面径流,以防造成次生水土流失;(2)灌溉过程中土壤水分尽量控制在坡面稳定的安全阈值以下,防止水分过高而形成坡面滑塌.通过野外现场试验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制定出不同水文年份下不同单一植被、不同植被配置的节水灌溉制度;(2)提出适合当地的两套节水灌溉技术方案;(3)提出分级梯度灌溉技术,即一次灌水按坡上∶坡中∶坡下 55%∶30%∶15%比例分时段灌完,充分利用灌溉水量,且不会产生坡面径流.

    矿区排土场边坡边坡稳定性节水灌溉梯度灌水技术

    低碳背景下露天煤矿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乌海市骆驼山矿区为例

    刘佳琪杨建英赵廷宁魏广阔...
    455-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土地利用活动,随着露天煤矿开采进程加快,矿区内碳排放量增加、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等问题显著,亟需探索低碳下生态效益最佳的土地利用优化结构,为西北干旱荒漠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以乌海市骆驼山矿区为研究对象,在矿区土地利用碳排放量核算的基础上,利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以低碳排放和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目标,探究矿区土地利用最优结构.研究结果:优化后的草地和水域面积有所增加,采矿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有所减少;与 2021 年相比,优化后方案碳排放量降低了 19045.93 t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升了 5338.14 万元.研究结果表明,以土地利用碳排放最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矿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可以在低碳减排下,实现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提升,以期为西北干旱荒漠区矿山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多目标规划露天煤矿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