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

李文华

季刊

1674-764X

jorae@igsnrr.ac.cn

010-64889816

100101

北京安外大屯路甲11号

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建立代表中国资源与生态研究领域全貌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全面反映中国在资源与生态领域科学研究的总体水平,重要进展和先进成果,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会展业与制造业耦合关系的时空格局研究—基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实证探索

    尚雯雯董涵吴雨若赵现红...
    1530-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展业与制造业具有复杂的互动与耦合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间关系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制造业与会展业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制造业和会展业在时空上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沿长江、黄河两流域各省(区)制造业和会展业两系统的关联性保持稳定和波动性上升,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逐渐上升为良好协调;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发展格局,耦合协调水平高的省(区)集中于黄河中下游与长江下游,同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总体来看优于会展业的发展.鉴于此,政府要发挥引领作用,保障会展业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次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两业融合区域联动,最后应强化各省内部联系,实现区域内产业联动发展.

    会展业制造业耦合协调关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县域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研究——以贵州省88个县为例

    杨媛媛方世明姚尧
    1546-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评价和分区管理是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同时也是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贵州省 88 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单元,探讨从国土空间农产品生产、产业发展、人居服务、旅游休闲、矿产资源供给和生态服务六个方面的功能构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贵州省国土空间功能分区进行优化和调整.研究表明:(1)贵州省国土空间单功能评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产业发展功能和旅游休闲功能占比最高,均为 30.68%;(2)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部分县区功能有所转变或实现了多种功能主导的现象,主要表现是由农产品主产区向重点开发区的转变;(3)除望谟县、册亨县和罗甸县3县以生态服务功能为主单一发展以外,其他县区均为多组团和多功能式发展.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国土空间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和思路可为国土空间功能分区和优化提供参考.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贵州省

    体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价值、困难与建议

    游茂林
    1558-1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旅游是激活乡村旅游的重要手段,以体验户外运动、民族传统体育、农村节庆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旅游与农村发展密切相关,被寄予助推乡村振兴的厚望.本研究在大别山地区调查406 名村民和访谈15名村干部,发现:(1)85.71%的村民认为家庭收入因体育旅游而增长,年均增收19865.93元;(2)体育旅游游客在当地发生停车、购物、住宿等17种消费活动;(3)86.39%的村民相信自己能够依托体育旅游获益,而且 85.71%的村民认为家庭收入得益于体育旅游;(4)平均而言,体育旅游直接帮助每个家庭年均增收4677.58元,帮助每个村年均增收449000元.虽然体育旅游在助推乡村振兴方面表现出了多重积极效应,但也面临市场号召力不够、催生新的"马太效应"、收益分配方式与乡村振兴诉求之间存在矛盾、未能充分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等问题.因此,建议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链、将部分优质体育旅游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保护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乡村收益和增强体育旅游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关系.

    体育旅游乡村振兴马太效应大别山地区削减贫困

    乡村振兴视域下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研究

    柴淼杜国明
    1569-1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探索创造性转化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路径,对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助力农业文化产业发展、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立足"广义农业",分析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创造性转化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性转化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策略.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存在发掘不足、农业文化与产业协同发展力薄弱且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亟需构建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完备的农业文化遗产体系,综合运用多重手段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乡村振兴少数民族农业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

    武陵山区共同富裕水平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会琴候玉洁
    1578-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国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全面推进共同富裕逐渐成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本研究从富裕度、共享度、共同度、可持续性维度构建共同富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TOPSIS法、泰尔指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对武陵山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2011-2021 年间武陵山区共同富裕水平较低但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武陵山区共同富裕的空间发展格局表现出"北快南慢、东快西慢"的演进趋势,并且核心县域对周边县域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武陵山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差距表现为"微弱波动、小幅下降"的趋势,湖南片区内部差距是山区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各个因素在不同时期内对武陵山区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强度和波动方向不同.其中人均 GDP 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研究为欠发达地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武陵山区共同富裕区域差异时空演化

    农旅融合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空间溢出与门槛特征

    王晶晶夏蕾谢爱良
    1593-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旅融合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缩小城乡差距提供动力支撑,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 2008-2019 年我国 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旅融合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共同富裕和农旅融合水平稳步上升,且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2)共同富裕水平受前期状态影响,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和动态持续特征;(3)农旅融合发展对共同富裕水平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和溢出效应,邻近地区农旅融合发展也将促进本地区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中部地区的直接效应最强,东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最大;(4)农旅融合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呈现一定的门槛特征,存在较为典型的阶段性和经济环境依赖性.总体来看,随着农旅融合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旅融合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增强,只是这一非均衡效应也具有较为典型的区域异质性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促进农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赋能共同富裕提供有益的启示.

    农旅融合共同富裕影响空间溢出门槛特征

    重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空间特征与综合保护策略研究

    陈希希和继成鲁军段俊华...
    1607-1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重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特征进行了研究.从宏观上运用ArcGIS分析了重庆区域内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运用类型学研究方法研究了单个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特征和生态价值体系,最后深入探讨了重庆传统村落综合保护的策略.在重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中,传统村落呈现出非均衡聚集分布的空间结构特点,主要聚集分布于东南等海拔较高的区域,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最多.重庆传统村落整体人居环境空间的景观格局具有"林、田、塘、舍"的特征、"环冲田分布"的聚居空间格局,及高差势能驱动的"堰塘-冲田-堰塘"水生态系统模式.通过人居环境景观格局特征的分析,总结出其生态价值体系.并提出了综合保护重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策略,包括保证环冲田整体系统完整、遵循生态规律、充分利用农业智慧等.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实现对重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全面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空间特征综合保护策略重庆

    淘宝村赋能新型城镇化:机制与路径

    庞新生卓雯君姬玉国
    1618-1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淘宝村为代表的数字化新乡村的大量涌现,正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乡村的生产、生活、生计及城乡关系,推动信息化时代的新城镇化进程.本文系统梳理了淘宝村、移动互联网和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淘宝村是经由草根创业者通过信息网络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突破传统空间网络束缚,实现乡村地位、规模与功能跃迁,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典型代表.指出淘宝村有效解决了传统城镇化的遗留问题,是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和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参考.基于2013-2021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淘宝村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基本传导机制和异质性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淘宝村能够直接显著促进城镇化水平;移动互联网普及率在淘宝村与城镇化水平之间起调节作用;淘宝村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应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促进区域淘宝村之间融合互动、融通补充,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淘宝村移动互联网新型城镇化

    新疆吐鲁番地区特色旅游的SWOT分析

    张月婷亓元闫静冯缨...
    1631-1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吐鲁番地区作为连接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异域风情和甘甜的水果,孕育出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统计数据,吐鲁番地区有 272 个旅游资源单体和 36 家A级景区,为其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前景.本文将吐鲁番区域旅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 SWOT 分析:吐鲁番区域旅游的优势在于其历史文化底蕴较为深厚,位于全国气温最高、海拔最低的吐鲁番,以及《西游记》神话传说对吐鲁番的描述.此外,吐鲁番还以盛产品种多样的葡萄著称,被誉为"世界的葡萄园",为旅游提供了特色体验.然而,吐鲁番区域旅游的劣势也很明显:旅游旺季仅限于每年 7-10 月,不能形成全年旅游的良好氛围;景点之间距离分布较远,旅游配套设施有限,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另外,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不高,未能有效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为了推动吐鲁番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和策略来确保当地旅游业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制定合适的市场营销策略,建立立体化的服务管理体系,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将会迎来新的历史机会,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和更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的提升.

    SWOT分析智慧旅游文化旅游吐鲁番

    游客依恋风格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的情感体验与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李瑞杨火木钟林生郑超...
    1637-1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旅游目的地游客行为研究侧重将地方依恋作为研究切入点,证实了游客依恋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的情感体验关系紧密,但现有研究尚未证实游客依恋风格对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吸引物的情感体验与行为意愿之间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西江千户苗寨作为典型旅游目的地,基于依恋风格、情感体验和行为意愿研究进展,构建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情感体验、依恋风格和行为意愿之间的关系概念模型,实证研究游客依恋风格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情感体验和行为意愿的影响,检验游客依恋风格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的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情感体验在关系紧密和多样化寻求的行为意愿中没有显著或直接的影响;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情感体验与行为意愿均受依恋焦虑和依恋逃避中介效应影响,并呈现部分中介和完全中介效应;游客依恋风格对不同类型旅游目的地吸引物情感体验和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路径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厘清游客在目的地旅游体验中"情感-行为"路径,为满足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的"体验化"的现实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依恋风格旅游吸引物情感体验行为意愿西江千户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