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通报
中医药通报

卢太坤

双月刊

1671-2749

zyytb@vip.163.com

0592-5579661、5579662

361009

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中国厦门市中医院院内)

中医药通报/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在已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院士关怀和支持下创办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创刊。本刊编委会由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主编,25名院士中医名家为学术顾问。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盛国荣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著名中医专家卢泰坤教授出任主编。近百名国内(包括台、港、澳)著名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组成了第一届编委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通报中医药高层专家研究动态和临床新进展的大型杂志,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方规律的数据挖掘分析

    黄黉唐易帛吴国庆
    35-3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提出新思路.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2002年—2022年中医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使用2021版Excel、SPSS Modeler 18.0、SPSS 26.0软件,对用药数据进行多方面解析.结果:共纳入中药处方92首,所用中药131味,用药总频次1070次,其中,高频中药3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有茯苓、白术、黄芪等;补虚药、利水渗湿药为最常见中药类别;使用甘、辛味,温、平性中药为主,主归脾、肾经;分析得到54组强关联组合,6首药物新方.结论:现代中医药治疗脾肾阳虚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补脾益肾为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最为常见,性味多为辛甘温,主入脾、肾经,常辨证配伍温里、活血化瘀中药.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中医药治疗组方规律数据挖掘关联聚类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病的分子机制

    缪慧慧刘中勇唐娜娜徐媛媛...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BATMAN-TCM、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核心药物的生物活性成分,并预测其靶点;应用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收集高血压相关靶点;利用Venny 2.1软件对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核心药物与高血压的靶点进行映射,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并绘制韦恩图,构建"药物-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筛选获得核心活性成分;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获得核心靶点;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预测得到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核心药物的重要活性成分57种,对应靶点703个,核心药物-高血压共同靶点238个,GO富集分析结果为生物学过程952个、细胞组成112个、分子功能203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信号通路169条.其中,天麻苷元、安枯斯特定碱、4-(氨甲基)苯酚、γ-谷甾醇、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可能是本方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活性成分,潜在核心靶点为SRC、EGFR、MAPK3、STAT3、AKT1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钙离子通道、脂质及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内分泌抵抗、MAPK信号通路、细胞的分化及凋亡、炎症免疫等多方面机制变化.结论:调肝活血稳压颗粒在高血压治疗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与优势,此可作为进一步探讨调肝活血稳压颗粒治疗高血压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的重要研究基础.

    高血压调肝活血稳压颗粒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靶点信号通路

    真武汤方证解析与运用

    林楚赵爱萍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武汤是临床常用的经方,主要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文中从原文释义、方药分析、临床应用、病案举例等方面探讨真武汤方证运用规律,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阐发运用体会.

    真武汤阳虚水泛证经方病案

    薛生白《湿热病篇》痛证辨治思路探析

    翁曼华鲁玉辉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湿热病篇》中在湿热病背景下痛证发生、发展的规律,阐释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规律:湿热所致痛证以"气钝血滞"为病理基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其发病机制,当从"层次"辨证角度论治."层次"辨证是根据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以阳明、太阴经为界,痛在表者,治以宣化分消;痛在阳明、太阴者,健运脾胃为关键;痛在里者,厥阴少阴分而论治,由此划分表里深浅,对指导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薛生白痛证《湿热病篇》辨治思路

    《内外伤辨惑论》之内伤与《不居集》之外损的对比研究

    马佩宏邹怡航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外伤辨惑论》与《不居集》两书,一者论述"内伤混作外感",一者论述"外感误作内伤",两种思路恰为对内伤与外感辨证的互补.文中通过对书中思想形成背景、症状鉴别、误诊机理及治疗特点进行分析,旨在对比两书思想差异,以期为临床诊治内伤与外感提供思路.

    《内外伤辨惑论》《不居集》内伤外感

    基于泻南补北法应用交泰丸加减治疗"笑不休"验案1则

    张雯慧郭斯一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泻南补北"法临床应用广泛,以本法治疗情志病具有独到的优势.文中以临床诊治"笑不休"验案一则为例,观察发现该病具有心火偏亢、肾水不涵的病机特点,而通过"泻南补北"之法,泻其心火,补其肾水,既可使水能制火,又能调整肝木之疏泄,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笑不休心肾不交泻南补北交泰丸

    治未病"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多汗症调治中的应用验案1则

    夏清杨志敏黄家桓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1则多汗症验案,探讨治未病"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疾病调治过程中的特色与优势.这则验案中,患者经过辨疾病、辨证候、辨体质后,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耳穴压豆、针刺、天灸、中药封包外敷、饮食药膳调理、生活方式调整、心理调适等多种方法,多汗症得到有效缓解,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体质得到有效改善(由偏颇体质转向平和质).治未病"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可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论治、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诊疗特色,推进疾病综合管理,更有效地治疗多汗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多汗症辨体辨病辨证治未病中药药膳

    中医思维图景中的《伤寒论》经典教学

    杨杰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立足学情分析,坚持以中医思维引领《伤寒论》教学,将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思维充分融入教学中,扎实学生六经辨证的功底,持续提升《伤寒论》教学质量.

    中医思维《伤寒论》教学辨证论治

    难治性面瘫的病因及针刺治疗研究进展

    王晨林陈斌林万庆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围性面瘫虽为自限性疾病,但仍有部分患者日久难愈发展为难治性面瘫,往往需要长期进行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针刺治疗该病的方法众多,且疗效显著.笔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难治性面瘫的病因病机及针刺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难治性面瘫针刺治疗病因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