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通报
中医药通报

卢太坤

双月刊

1671-2749

zyytb@vip.163.com

0592-5579661、5579662

361009

厦门市仙岳路1739号(中国厦门市中医院院内)

中医药通报/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在已故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卢嘉锡院士关怀和支持下创办的。2002年2月25日在中国福建省厦门市创刊。本刊编委会由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任名誉主编,25名院士中医名家为学术顾问。我国著名中医教育家、临床家、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名誉院长盛国荣教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李俊德教授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著名中医专家卢泰坤教授出任主编。近百名国内(包括台、港、澳)著名中医药专家和学者组成了第一届编委会。《中医药通报》杂志是通报中医药高层专家研究动态和临床新进展的大型杂志,是国内唯一的通报类中医杂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的用药特点

    汪美君周蓓梁娟刘娇...
    36-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南宋儿科医家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治疗小儿痘疹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软件将《小儿痘疹方论》有关小儿痘疹的内服处方进行数据录入以及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统计分析,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及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聚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内服处方84首,涉及中药140味,共计使用频次632次.从药物种类方面进行分析,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主要归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药物功效以补虚、清热和解表为主;从中药总使用频次方面进行分析,用药以温药、甘味药、归脾经药、补虚药居多.通过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可得到6味关联性较大的核心药物:人参、当归、茯苓、白术、白芍、甘草.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有效聚类药物组合.结论:陈文中治疗小儿痘疹注重辨证,主要运用温补法,采取补虚托里、解毒、疏通营卫三法,反对妄投宣利寒凉之药损伤脾胃.

    《小儿痘疹方论》陈文中小儿痘疹中医药用药规律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茯苓-半夏"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蔡志胜蔡华钰吴志平郭为汀...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茯苓-半夏"药对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BATMAN-TCM数据库获取"茯苓-半夏"药对的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Uniprot获取药对主要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PharmGKB、Gene-Cards、OMIM及DurgBank数据库获取OSAHS疾病靶点并筛选出与"茯苓-半夏"药对的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 3.9.0构建"药对-主要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药对-主要活性成分-OSAHS-治疗靶点"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茯苓-半夏"药对与OSAHS共同靶点的PPI网络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药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通过Pymol 2.5可视化.结果:筛选得到"茯苓-半夏"药对主要活性成分27个,作用靶点561个,药对靶点与OSAHS的5419个疾病靶点交集得到共同靶点124个;治疗OSAHS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治疗OSAHS的核心靶点包括AKT1、IL6、TP53等;主要涉及癌症相关途径通路、PI3K-AKT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能有效结合.结论:"茯苓-半夏"药对中的酒酵母甾醇、卡文定碱及β-谷甾醇等主要活性成分能通过作用于AKT1、IL6、TP53等核心靶点,调控癌症相关途径通路、PI3K-AKT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OSAHS的疗效.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茯苓半夏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杨煜乾王小乐方婷邓彪...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方法: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针刀治疗颈椎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由4名研究员分别采用AMSTAR-2、ROBIS量表、PRISMA声明及GRADE证据质量系统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偏倚风险、质量报告和证据质量.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结果显示多数系统评价证据等级较低,少数为低偏倚风险;证据评级显示,在纳入的41个证据中,中等、低级、极低级质量证据分别为2个、8个、31个.结论: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确切,但相关系统评价证据可靠程度较低,仍缺乏高质量、大样本临床研究.

    针刀颈椎病系统评价再评价

    "开四关"刍议

    钱婷婷孙培养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就"四关"争论诸多,最主要争议点在于"四关""四关穴""开四关"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开四关"到底如何定义.通过古与今文献的梳理,可认为此两问本质上的答案相同,此三者皆应当是广义的存在,不可被定义为某一种狭义的解释,故可认为所有争论属于其狭义之说.

    四关四关穴开四关理论研究

    基于模型动物研究通腑泻肺灌肠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药效及入血成分

    宋永真李雅静郭幸张振凌...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通腑泻肺灌肠液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的药效及入血成分,为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通过灌肠疗法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麻芩消咳颗粒组)及通腑泻肺灌肠液高、中、低剂量组,采用烟雾吸入法构建大鼠急性支气管炎模型.每天灌肠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比较不同组别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结果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通腑泻肺灌肠液体外供试品及含药血清样品和空白血清样品的HPLC色谱图,根据保留时间及对照品,明确通腑泻肺灌肠液给药后血中入血成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通腑泻肺灌肠液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急性支气管炎大鼠倦怠、食欲减退、皮毛松弛以及支气管和肺组织的损伤;通腑泻肺灌肠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IL-1β、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呈不同程度的减低(P<0.01);给药后血清样品有9个入血成分,5个血中移行成分,3个体内代谢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出7个成分,初步预测没食子酸和厚朴酚为通腑泻肺灌肠液的入血成分.结论:通腑泻肺灌肠液可以减轻烟熏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保护机制可能与IL-6、IL-1β和TNF-α的水平有关,没食子酸和厚朴酚可能是通腑泻肺灌肠液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奠定基础.

    通腑泻肺灌肠液急性支气管炎IL-6IL-1βTNF-αHPLC入血成分

    中医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解析与挖掘路径研究

    刘苗梁永林万生芳任红艳...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专业宏观层面(中西医观念、认识方法、治疗等方面)、学科微观层面(如重要人物、关键事件、专业认同、人文精神等)、课程层面分别对中医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与解析,探索中医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同频共振的途径与模式,寻找中医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努力实现思政教育效果的最大化,这对于提升思政教育实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学思政元素挖掘路径

    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肖地金程柳杨超胡兵...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疗效明显、方法多样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通过搜集近五年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从针刺疗法和联合疗法两大方面系统概述针刺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颈型颈椎病针刺综合治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