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华中医药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康廷国

月刊

1673-7717

zhzyyxk@vip.163.com

024-31207045

110032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中华中医药学刊/Journal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医药学刊》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全国几种大型中医药学术刊物之一。编委会中,由4名院士及全国最负盛名的20余位名中医专家(均为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作为顾问,全国26所中医院校校长担任编委,为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医药期刊。主要面向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与中医药学术发展同步。重点报道专家、学者及各级立项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并为国家级科研项目开辟有绿色快速通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槐花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实验研究

    王波陈艳萍张立德隋楠...
    158-161,后插28-后插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槐花对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肠炎模型组、低浓度槐花给药组(低剂量1。04 g·kg-1)和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高剂量3。12 g·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小鼠给予蒸馏水饮用外,其他组每天自由饮用新鲜配制的3%DSS溶液连续饮用7 d以构建肠炎模型。低、高剂量槐花给药组分别通过灌胃不同浓度槐花悬液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期间,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给药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表型测定,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组织学评分,采用血清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检测肠道黏膜屏障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检测两种紧密连接蛋白包括闭锁小带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明显降低,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均显著升高,脾重量、粪便含水量和活动指数(DAI)评分均显著降低。(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升高(P<0。000 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0 1)。(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黏膜通透性显著降低。(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两种紧密连接蛋白ZO-1以及occludi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槐花给药组两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 槐花对小鼠肠道黏膜通透性有恢复作用,并可改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状况。

    槐花肠道黏膜通透性肠道黏膜屏障溃疡性结肠炎

    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冯鑫鑫刘成勇鲍挺峰张奕...
    162-166,后插31-后插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NOD样受体蛋白3(TLR4/NF-KB/NLRP3)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激动剂组,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前列腺蛋白提取及免疫注射法制备大鼠慢性前列腺模型,于造模后1 d对电针组、抑制剂组及激动剂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白环俞""会阳",连续波,频率2 Hz,每日1次,每次20 min,7 d为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基于开野实验和糖水消耗实验开展行为学测试;取大鼠前列腺组织,计算前列腺湿重及前列腺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观察前列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TLR4、NF-κB、NLRP3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均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增加,而激动剂组大鼠水平运动评分、垂直运动评分和糖水消耗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前列腺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0。05),前列腺细胞凋亡显著下降(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湿重和前列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且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进一步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电针组比较,抑制剂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激动剂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TLR4、p-NF-κB/NF-κB、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电针白环俞、会阳可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模型大鼠症状,降低细胞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NF-κB/NLRP3通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前列腺细胞凋亡有关。

    慢性前列腺炎电针细胞凋亡TLR4/NF-κB/NLRP3通路

    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状态的量效研究

    文艺高天舒
    167-170,后插33-后插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utoimmune thyroiditis,AIT)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免疫耐受状态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取90只6~8周龄SPF级雌性NOD。H-2h4小鼠,随机分为正常(NC)组、对照(AIT)组、补中益气汤高剂量(BZH)组、补中益气汤中剂量(BZM)组、补中益气汤低剂量(BZL)组、亚硒酸钠(SS)组,共6组,每组15只。BZH组每日予以16。38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M组每日予以8。19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BZL组每日予以4。10 g·kg-1补中益气汤灌胃,SS组每日予以0。26 mg·kg-1亚硒酸钠片灌胃,NC组及AIT组每日予以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HE染色检测各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y,TgAb)、TSH及脾脏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Ⅱ及CD80、CD86、CD40分子表达,以及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①HE染色可见AIT组小鼠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显著,各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均有所恢复,其中BZM组小鼠每日灌胃8。19 g·kg-1补中益气汤效果最为显著。②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gAb、TSH水平发现,AIT组小鼠血清TgAb较NC组显著升高,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降低小鼠血清TgAb水平,其中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剂量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其余组小鼠血清TSH均有所升高,但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③AIT组小鼠脾脏IL-10分泌较NC组降低,其余各治疗组均能够升高脾脏IL-10的分泌水平,与TgAb结果相似,BZH组效果最为明显,但BZH组与BZM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④AIT组小鼠较NC组比较脾脏DCs表面因子CD40、CD80、CD86及MHC-Ⅱ表达升高,脾脏T细胞Th17/Treg水平升高,各治疗组脾脏DCs表面因子水平降低,Th17/Treg水平降低。结论 补中益气汤能够降低AIT小鼠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改善甲状腺组织病理损伤,降低DCs表面CD80、CD86、CD40及MHC-Ⅱ的表达,促进IL-10的分泌,维持Th17/Treg轴平衡,延缓AIT发生。推荐小鼠最佳灌胃剂量为9。18 g·kg-1。

    补中益气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Th17/Treg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的中药挥发性组分抗人腺病毒3型毒/效整合评价的高通量筛选新策略

    刘芳彤李彦青王含雪林佳坤...
    171-175,后插37-后插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real time cell analysis,RTCA)技术对中药挥发性组分的细胞毒性及抗人腺病毒3型(human adenovirus 3,HAdV-3)的作用进行毒/效整合分析,构建抗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新策略。方法 采用RTCA技术动态监测不同接种密度的A549细胞48 h生长曲线及10倍梯度稀释的HAdV-3感染A549细胞生长曲线,获得A549细胞最佳接种密度及HAdV-3最佳稀释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基于RTCA技术采用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方法对5种中药挥发性组分的细胞毒性及抗HAdV-3的作用进行毒/效整合分析,并与传统终点法数据处理进行对比。结果 终点法中艾叶、柴胡、薄荷、荆芥、牛蒡子、酸枣仁和利巴韦林对细胞的保护率分别为0。73%、12。50%、20。99%、44。50%、27。99%、51。50%和 82。70%;AUC 法中艾叶、柴胡、薄荷的选择性指数(Selective In-dex,SI)为负数,分别为-0。57、-0。21和-0。08。荆芥、牛蒡子、酸枣仁和利巴韦林的SI值分别为0。14、0。40、0。72和5。33。以利巴韦林的抗病毒活性为参照,终点法中酸枣仁、牛蒡子和荆芥的抗病毒活性为利巴韦林抗病毒活性的62。27%、33。85%和53。81%;AUC法中酸枣仁、牛蒡子和荆芥的抗病毒活性为利巴韦林抗病毒活性的13。51%、7。50%和2。63%。结论 传统终点法与研究采用的AUC法计算结果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抗病毒活性筛选研究多采用终点法检测受试药物对病毒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无法反映整个感染周期的变化,缺乏细胞毒的数据也会对结果的判断产生偏差。研究提示基于RTCA技术对中药挥发性组分开展抗HAdV-3的毒/效整合评价,采用AUC方法计算药物的选择性指数作为高通量筛选新策略,能快速、精准地判断受试药物的抗病毒活性,具有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优势。

    RTCA技术挥发性组分HAdV-3毒/效整合高通量筛选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哮喘机制的分子对接研究

    王莹刘艳俊张春晖
    175-178,后插40-后插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筛选出加味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相应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的网络关系,将药物主要成分及疾病的交集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网络,并利用AutoDock软件将加味补中益气汤的主要成分与哮喘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筛选出加味补中益气汤有效成分338种,支气管哮喘相关靶点1744个,其中交集靶点120个。PPI网络分析加味补中益气汤主要作用于蛋白激酶Cα(Protein kinase C alpha,PRK-CA)、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MAPK14)、V-Rel网状内皮增生病毒癌基因同源物A(V-Rel 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A,RELA)、V-Jun 肉瘤病毒 17 癌基因同源物(V-Jun sarcoma virus 17 oncogene homolog,JUN)和B 细胞中 κ 轻型多肽基因增强子的核因子 15(Nuclear factor-k-gene binding15,NFKB15)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有较强的结合。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或许具有积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RKCA、MAPK14、RELA、JUN和NFKB1等信号通路有关。

    分子对接技术加味补中益气汤哮喘作用机制

    基于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探讨痹通方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齐庆孙蓬远许诺关蕊...
    179-182,后插43-后插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痹通方通过调控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痹通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4。2、8。4、16。8 g/(kg·d)灌胃,甲氨蝶呤组按7。5 mg/(kg·d)灌胃,MCC950组30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于造模后第29天开始灌胃给药,1次/d。在末次给药8 h后取材,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踝关节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8(IL-18)、白介素-1β(IL-1β)相关指标变化;RT-qPCR法检测TNF-α、IL-18、IL-1β、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a(MIP-1a)相关基因水平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NLRP3蛋白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前体-1(pro-Caspase-1)、Caspase-1、IL-18、IL-1β、活化的 gasdermin D(cleaved-GSDMD)、GSDMD、NLRP3。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增厚,骨质出现轻度破坏,关节内可见炎性细胞和滑膜组织增生(P<0。01),模型组血清 TNF-α、IL-18、IL-1β 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 TNF-α、IL-18、IL-1 β、MCP-1、MIP-1a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化法显示模型组IL-1β、NLR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WB法显示模型组AIM2、ASC、pro-Caspase-1、Caspase-1、IL-18、IL-1β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痹通方高剂量组、甲氨蝶呤组及MCC950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痹通方能够改善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状态,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细胞焦亡途径相关。

    类风湿关节炎痹通方细胞焦亡NLRP3炎症小体

    从"脾滋胎气"理论探讨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合并流产中的作用

    李品张爽臧凝子李楠...
    183-188,后插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其中单纯甲状腺抗体增高可不依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而独立导致流产发生。中医学认为,脾脏象理论与TAI合并流产病机关系密切,其中脾主运化可滋养胞胎;脾气之升使胎附胞宫;脾气之卫可致胎无邪扰。因此,将脾脏象理论中"运化水谷""脾气主升"和"脾旺不受邪"三方面统称为"脾滋胎气"理论。此与母胎界面中螺旋动脉形成、滋养细胞、免疫排斥与容受等功能颇具相似性。其中胚胎免疫细胞中的1型巨噬细胞(Type-1 Macrophage,M1)/2型巨噬细胞(Type-2 Macrophage,M2)极化失衡为TAI合并流产的潜在机制,M1、M2表现出来的独特表型在建立母胎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两者进行取象比类,以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为本病西医病理基础,"脾滋胎气"理论为中医基础,取"滋化源、举中气、御邪气"之意,探讨与蜕膜巨噬细胞极化中"螺旋动脉重塑、滋养细胞植入、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TAI合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脾滋胎气甲状腺自身免疫流产巨噬细胞极化母胎免疫

    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罗昭勇余晓历柳静蕾李博宁...
    189-198,后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术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挥发油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总结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某些标志性化合物,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白术挥发油成分差异。结果发现,白术挥发油的成分易受产地、采收期、药用部位、提取方法、储存条件和炮制工艺等因素影响,其挥发油中的108种化学成分可分为单萜、倍半萜、三萜、香豆素和苯丙素类及酯类。白术挥发油具有抗癌、抑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镇痛等药理活性,可用于药物制剂、临床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综述白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促进白术挥发油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白术挥发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药苦杏仁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柏寒贺梦媛徐洋蒋志慧...
    19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杏仁为我国传统药食同源中药,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显著。苦杏仁主要含有氰苷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黄酮类及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大量研究表明,苦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除了主要活性成分苦杏仁苷外,苦杏仁所含营养物质油脂类成分也具有特定的药用活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苦杏仁临床常以复方入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就中药苦杏仁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临床应用以及品质评价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综述。基于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核心理念,从有效性、可测性、中药配伍环境、特有性、质量传递与溯源多方面来预测分析了中药苦杏仁的Q-Marker,研究发现与功效相关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苦杏仁苷和苦杏仁油,结合可测性等综合结果初步预测苦杏仁苷、油酸、亚油酸可作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标志物的候选化合物,为中药苦杏仁质量控制研究现状提供参考,同时为建立和完善其质量评价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苦杏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质量标志物

    薏苡仁化学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韩珊珊路洋刘寨东
    210-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薏苡仁是临床应用极为广泛的中药,具有健脾止泻、利水消肿、渗湿除痹、清热排脓、解毒散结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脂肪酸及其酯类、内酰胺类、三萜类、酚类、甾醇类、多糖类为薏苡仁中主要的抗肿瘤成分,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侵袭、抗肿瘤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放化疗增敏、免疫调节、抑制癌前病变等多个途径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中薏苡仁油是最主要的抗肿瘤成分,由薏苡仁油制成的中成药康莱特注射液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薏苡仁可用于多种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常见肿瘤如肺癌、口腔癌、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等生殖及泌尿系肿瘤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具有防止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免疫力等方面的优势。论述薏苡仁及其提取物主要抗肿瘤成分及对多种恶性肿瘤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为薏苡仁临床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薏苡仁成分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