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五体理论探讨慢性踝关节不稳

    蒋宜伟罗春晖安宁宁杨青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踝关节不稳即陈旧性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病"的范畴,多由急性踝关节扭伤疾病失治、误治所致,该病及其所致的并发症通常导致踝关节运动功能严重受限,生活质量大幅下降.五体层次结构是《内经》人体结构理论躯体部分的主体框架,与人体运动机能密切相关,踝关节不稳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涉及中医五体病机的演变,故笔者试从五体理论出发,探讨和阐述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发现在五体理论指导下,无论是传统中医疗法,或是将其与西医治疗手段相结合,均可对CAI产生良好疗效.

    中医五体理论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扭伤

    中医药调控痛风性肾病尿酸转运蛋白的肾保护机制研究

    李慧娟刘德敏蒋玲雪宝文萍...
    7-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痛风性肾病是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终可发展至肾衰竭,危及生命.高血尿酸水平是痛风性肾病发病的基础,在尿酸的生理代谢过程中,尿酸转运蛋白(GLUT9、URAT1、OAT4、OAT10、GLUT12、NPT1、NPT4、OAT1、OAT2及OAT3等)在促进尿酸排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目前研究降尿酸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笔者查阅整理近3年中医药治疗痛风性肾病的相关文献,发现中药有效成分(猫须草水提物、菊苣酸、牛膝茎叶总皂苷、木犀草素、枸杞多糖、芍药花总苷、茯苓提取物及穿心莲提取物等)及中药复方(苓泽合剂、痛风宁、健脾清热利浊汤、复方芪苓配方颗粒及排酸护肾汤)在通过调节尿酸转运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多个中药单体及复方可显著调节GLUT9、OAT1、OAT3、URAT1、ABCG2转运蛋白,降低血尿酸水平,改善高血尿酸所引起的肾组织炎症及损伤,保护肾脏.

    中医药痛风性肾病尿酸转运蛋白机制研究

    吴门医派验方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范浩浩董宏利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吴门医派验方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血清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神经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比灵组和通窍止痛方组,每组8只,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灌胃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10 mg/kg剂量在颈部皮下注射硝酸甘油(GTN)的方式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大鼠2 h内(以30 min为间隔)挠头次数,记录其行为学变化;造模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O、CGRP、ET-1及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不同时间段挠头次数显著增多(P<0.01),血清中NO、CGRP水平显著升高(P<0.01),ET-1水平明显下降(P<0.01);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比灵组、通窍止痛方组大鼠不同时间段挠头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NO、CGRP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ET-1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DA、NE、5-HT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通窍止痛方对偏头痛大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可能与调节血清NO、CGRP、ET-1水平及脑组织神经递质DA、NE、5-HT含量有关.

    偏头痛通窍止痛方大鼠行为学作用机制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

    王书惠高丹王栋白吉祥...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对尿酸钠诱导的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和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分别给予秋水仙碱混悬液(0.5 mg/kg)及痛风舒混悬液(375 mg/kg)灌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上中下通用痛风方5、10、15 g/kg灌胃.末次给药1 h后,空白组在大鼠左侧关节腔内注射0.2 mL生理盐水,其余6组大鼠均在腹腔注射3%氧嗪酸钾盐混悬溶液,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0.2 mL尿酸钠混悬液制备GA大鼠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NLRP3、cleaved Caspase-1的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较空白组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各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含量下降(P<0.05);与秋水仙碱组、痛风舒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剂量组IL-1β含量上升(P<0.05),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高剂量组IL-1β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TNF-α含量上升(P<0.05);与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剂量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高剂量组中IL-1β、TNF-α含量下降(P<0.05).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较空白组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中、高剂量组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下调(P<0.05),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剂量组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秋水仙碱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剂量组NLRP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中、高剂量组NLRP3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痛风舒组比较,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低、中、高剂量组滑膜组织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中下通用痛风方中、高剂量组对GA炎症因子降低效果显著,对NLRP3、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上调,其机制可能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有关.

    痛风性关节炎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炎症因子信号通路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通关藤注射液治疗小鼠肺癌的作用机制

    贾文瑞边猛贾羲张晓川...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通关藤注射液对小鼠肺癌组织生长情况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采用腋下接种Lewis肺癌瘤株的方法建立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通关藤注射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在给药第21天时处死,眼球取血,取肿瘤组织,称量体积及瘤体质量.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来评价肿瘤生长情况.取血清样本,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血清中蛋白表达差异的影响,并分析差异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关藤注射液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肿瘤组织显著减小(P<0.01).共定量得到6 272个蛋白质,给药组与模型组之间有176个差异蛋白(上调59个,下调117个),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为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对差异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可知,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心肌收缩、志贺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胰岛素信号通路、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cAMP信号通路、信使核糖核酸监测通路等通路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有密切关系.结论:通关藤注射液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蛋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过程,与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通路密切相关.

    通关藤注射液蛋白质组学肺癌作用机制信号通路

    基于GWO-BP神经网络在舌诊图像颜色校正中的应用

    王基实杨珺涵张世祺高诗岳...
    31-3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灰狼优化算法(GWO)优化传统BP神经网络的舌诊图像颜色校正算法,解决移动舌诊APP存在的拍摄环境具有局限性、手机设备的依赖性及基于手机平台的颜色校正方法所使用的传统算法效果不佳等问题.方法:以24色标准色卡为标准,分别采集室内白炽灯不同光照强度场景与室外不同时刻阴天、晴天场景下的舌诊图像;同时选择灰度世界算法以及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与本文算法进行对比,分别用上述三种算法对采集图像进行颜色校正,并对校正结果进行主观与客观颜色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比于灰度世界算法及BP神经网络算法,GWO-BP神经网络算法的颜色校正效果明显提高.结论:GWO-BP算法可有效地对手机拍摄的舌诊图像进行颜色校正,从而提高色值精确度.

    舌诊图像颜色校正灰狼优化算法BP神经网络

    基于大鼠尿液生物标志物探析冬葵果醇提物的利尿作用

    陈德阿尤西孟香花陈玉花胡伊力格其...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尿液代谢产物分析方法评价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Z组),冬葵果醇提物高剂量组(DG组)、冬葵果醇提物中剂量组(DZ组)、冬葵果醇提物低剂量组(DD组),阳性对照组(Y组).制备大鼠水负荷模型后置代谢笼收集0~1、1~2、2~4、4~6、6~24 h范围内尿液;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尿液K+、Cl-、Na+及血清ADH、ANP、ALD、cAMP、cGMP、AQP1和AQP2的含量;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检测尿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并进行代谢差异表征,查寻尿液中差异代谢产物.结果:与Z组比较,Y组0~1、1~2、2~4 h三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D组2~4 h和6~24 h两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Z组和DG组 2~4、4~6 h两个时间段的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组比较,DD组、DZ组和DG组0~1、1~2 h两个时间段尿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组比较,冬葵果醇提物各剂量组能显著升高尿液Na+和Cl-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Y组比较,DG组Cl-含量显著升高,DZ组和DD组Na+、Cl-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Z组比较,DG组ANP和AQP2含量显著升高、ADH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D组cAMP和AQP1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Y组比较,DG组ADH含量显著降低,ANP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Z组比较,尿液样本中共筛选得出DD组6个、DZ组8个、DG组10个差异代谢物,这些代谢物水平存在明显的变化.结论:羟脯氨酸、葡萄糖酸和儿茶酚是参与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机制的尿液生物标志物.

    大鼠尿液生物标志物冬葵果醇提物利尿作用

    基于DNA条形码和二级结构鉴定菟丝子及其易混伪品

    周凯伦王雨艨许晴赵薇薇...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DNA条形码ITS2碱基序列及其二级结构对菟丝子及其混伪品金灯藤进行鉴定.方法:从安徽亳州药材市场收集10份菟丝子、5份南方菟丝子、5份金灯藤样品,提取基因组DNA后,利用ITS2序列扩增引物进行PCR及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ITS2序列.利用MEGA 11.0对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通过数据库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构建的NJ树分别聚为一支,基于ITS2碱基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能准确鉴别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的二级结构在整体上有较大区别,能够明显区分.结论:基于ITS2序列可以准确地鉴别菟丝子及其混伪品.

    菟丝子DNA条形码ITS2序列二级结构

    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及验案举隅

    窦玉珠戴启刚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燮理五脏并消风宣窍法探究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因机证治.结合"清阳清窍"学说及五脏辨证,认为鼻渊病位在鼻,又与五脏清升浊降之病机密切相关,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证审机,辨证论治,其一为燮理五脏,重清阳升散之源泉,着眼于五脏不足或枢机不利之处,和合五脏;其二为脏时同调,以四时六气为根本,关注小儿脏腑娇嫩,使饮食运动不失其度,合于四时以御外风;其三为消风宣窍,祛伏风、化痰浊以成清升浊降,"消风"重在引经、疏散以升清阳,"宣窍"重在治痰、祛湿以化浊阴,从而切实改善患儿鼻塞、流脓涕等不适,使其复归于清升浊降畅然往复,五脏合和,九窍通利.

    消风宣窍法儿童鼻窦炎鼻渊清阳

    加味四妙散对湿热痹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杜明瑞赵哲李秦李华燕...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慢性痛风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中医症状及临床指标间存在的关联性,探究加味四妙散治疗慢性痛风的作用机制.方法: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痹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设健康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非布司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四妙散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中医症状积分、生化学指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β、TNF-α和IL-6水平,分析IL-1β、IL-6、TNF-α与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组相比,慢性痛风患者IL-1β、TNF-α、IL-6水平显著升高(P<0.01);慢性痛风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大便黏滞及舌象与IL-1β、TNF-α和IL-6呈正相关,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及身体倦怠与IL-1β、TNF-α呈正相关;黏腻、口苦及小便与TNF-α呈正相关,脉象与IL-1β呈正相关,IL-1β与FPG、TC、ESR、VAS评分呈正相关,TNF-α与BMI、UA、HDL、ESR、VAS评分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IL-6与SBP、UA、CRP呈正相关(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内比较,IL-1β、TNF-α和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IL-1β水平较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发热,活动障碍,身困倦怠,黏腻、口苦,小便黄赤,舌象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关节发热,身困倦怠,黏腻、口苦,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象,脉象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BMI、SBP、DBP、UA、Scr、BUN、FPG、LDL、TG、TC、ESR、CRP、IL-1β、TNF-α、IL-6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BMI、ESR、IL-1β水平及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24/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17/3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916,P<0.05).结论:痛风患者的IL-1β、IL-6、TNF-α水平与肥胖、血糖、血脂、UA、关节肿痛、炎症状况及全身症状密切相关;加味四妙散可有效改善湿热痹阻型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并减轻炎症反应,且有较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β相关炎症信号通路有关.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因子加味四妙散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