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遵义医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遵义医学院学报
遵义医学院学报

李春鸣

双月刊

1000-2715

zmcxb@ZMC.edu.cn

0852-8609795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大连路201号

遵义医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传播本院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取得的医学科研成果,临床经验,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学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FU治疗复发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效果的研究

    任倩梅毛熙光
    543-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清宫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FU)辅助清宫术对复发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RCSP)的治疗效果,明确HIFU对清宫术治疗RCSP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R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这99例患者分为清宫术组(A组,47例)、HIFU+清宫术组(B组,52例),并对两组的患者资料、手术指标、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及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分析两种方法的治疗价值.结果 患者的年龄、孕周、BMI值、既往剖宫产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9.30±13.41)min,B组平均为(23.35±13.27)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9);与A组比较,B组出血量明显减少(P <0.001),发生大出血、切除子宫、二次清宫及子宫瘢痕破裂的风险降低(P<0.05),住院时间、术后血清β-HCG恢复正常及月经恢复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B组住院费用较A组增加(P <0.001).结论 清宫术前予以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可减少RCSP清宫治疗中大出血、二次清宫、子宫切除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为患者带来更大的临床治疗效益.

    复发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RCSP)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清宫术治疗价值

    Th17/Treg细胞平衡与感染性早产的关系研究

    曹琦陈蕾李颖胡琼...
    548-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Th17/Treg细胞平衡与感染性早产的关系,为临床预测感染性早产提供新的实验指标.方法 收集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40例早产(28~36+6周)患者的外周血,根据胎盘病检再分为早产感染组(24例)和早产非感染组(16例),20名正常足月分娩孕妇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ACS)检测3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7、Treg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析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与感染性早产的关系.结果 早产感染组与早产非感染组、足月待产组比较,Th17细胞阳性率(0.640±0.063%)增加、Treg细胞阳性率(0.048±0.014%)减少、Th17/Treg细胞比值(13.610±3.05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3项指标在其它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与感染性早产密切相关,动态监测Th17、Treg细胞阳性率的变化,可作为预测感染性早产的新指标.

    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感染性早产

    PAX1甲基化与蛋白检测在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阮颖郑洪刘华庆黄佳佳...
    552-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配对盒家族基因1 (Paired boxed gene 1,PAX1)的甲基化检测与PAX1蛋白在宫颈鳞癌及上皮内病变中的阳性率及癌组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宫颈病变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慢性宫颈炎(组Ⅰ,93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Ⅱ,2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Ⅲ,112例)及宫颈鳞癌(组Ⅳ,95例),并收集各组患者宫颈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AX1甲基化情况作定性分析,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PAX1蛋白表达情况,利用同类PAX蛋白判读标准进行定性分析,分析不同分组的甲基化率、蛋白表达阳性率以及癌组的临床病理参数特征有无差异.结果 4组患者PAX1甲基化率分别为1.08%(1/93)、25.00% (5/20)、66.07% (74/112)、89.47% (85/95),4组及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Ⅳ,PAX1甲基化率与患者复发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性(P>0.05);PAX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1.08% (1/93)、70.00%(14/20)、96.43%(108/112)、89.47%(85/95),4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组Ⅳ、组Ⅲ、组Ⅱ分别与组Ⅰ,组Ⅲ与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Ⅳ,PAX1蛋白的表达与年龄、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复发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性(P>0.05);4组患者总PAX1甲基化率、蛋白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存在关联性,其关联强度Φ=0.338.结论 ①PAX1甲基化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增高,且与宫颈鳞癌复发相关,推测PAX1甲基化可能与患者疾病进展相关联,有助于判断病变预后情况;②PAX1蛋白检测有助于宫颈高级别与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鉴别,且在宫颈鳞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联;③PAX1甲基化与PAX1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总体呈上升趋势,PAX1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宫颈鳞癌癌前病变配对盒家族基因1甲基化

    子宫腺肌病中微血管密度与VEGF和VEGFR2的关系

    王珺彭学勤龚芫申璇...
    558-560,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子宫腺肌病病灶、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组织中VEGF、VEGFR2的表达及MVD值,探讨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子宫腺肌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病病灶、腺肌病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对照组中VEGF、VEGFR2的表达及MVD值.结果 子宫腺肌病组病灶中MVD明显高于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7);MVD在腺肌病在位内膜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67).VEGF在子宫腺肌病组、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其中++阳性率分别为97.5%、40.0%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R2在子宫腺肌病组、腺肌病在位内膜组和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7.5%和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阳性率分别为95.0%、77.5%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腺肌病组中MVD分别与VEGF、VEGFR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VEGF、VEGFR2的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病灶MVD形成有关,提示微血管形成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子宫腺肌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微血管密度

    2012~2016年黔北地区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变迁

    杨智芳陈泽慧陈安林周婷...
    56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黔北地区某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 ~2016年从各种标本分离的33 458株菌,采用VITEK MS质谱仪和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对临床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应用WHONET 5.6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3 278株,分离率从9.8%上升至23.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分离1 156株,占总S.aureus 35.3%;分泌物、痰液、脓液等为主要标本来源;S.aureus分布前5位科室分别是烧伤整形科、儿科、皮肤科、骨科和ICU;药敏结果显示S.aureus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6%,红霉素>60%,四环素>40%,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33.9% ~6.6%、21.2% ~4.4%、28.8% ~9.3%、28.8% ~9.6%、18.9% ~ 8.9%,对万古霉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0%.结论 S.aureus检出率逐年增加,对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红霉素及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的MRSA菌株;加强临床科室细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菌株的监测,对降低细菌耐药率有重要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性

    两种手术方式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发育影响的对比研究

    瞿功玲杨金龙何苇宋庆高...
    566-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4岁以前接受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nilateral complete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和正常人的上颌牙颌模型,探讨唇裂和腭裂手术对患者上颌牙弓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按纳入标准收集UCLP患者的唇裂修复术后和唇腭裂修复术后患者各20例为研究对象,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获取3组研究对象的上颌石膏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唇裂修复组较对照组牙弓长度前后段均明显缩短(P<0.05),牙弓前段与中段宽度明显缩窄(P<0.05),牙弓后段宽度无明显差异(P>0.05);唇腭裂修复组与对照组比较牙弓长度及牙弓宽度均缩窄(P<0.05);唇腭裂修复组与唇裂修复组比较,牙弓前段长度明显缩短(P<0.05),牙弓后段长度无差异(P>0.05),牙弓前后段宽度均明显缩窄(P<0.05).结论 UCLP患者在婴幼儿时期接受唇裂和唇腭裂手术后,其上颌牙弓在矢状和横断方向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发育不足.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牙弓上颌骨发育模型分析

    西部遵义(非省会城市)首次开展肺移植术在终末期肺部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郭强陈成宋永祥李剑...
    572-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西部非省会城市开展肺移植术及影响肺移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7年以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累计开展7例肺移植术,供体来源:2例脑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brain death,DBD)供体来自贵州省外,5例DBD供体来自贵州省内.3例受体因肺气肿行序贯式双肺移植,4例受体行单肺移植术.术后受体均在24 h内脱离有创呼吸机,使用他克莫司+骁悉+糖皮质激素抗排斥,并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药物预防继发感染.结果 外省供体冷缺血时间为6~7h,省内供体冷缺血时间为0~1h.4例单肺移植冷缺血时间为(75±45)min,3例双肺移植冷缺血时间为(140±20) min.7例肺移植受体术后3d的出量均大于入量.7例受体术后3d的PaO2均高于术前,而术前术后PaCO2变化不明显.1例受体术后出现气道吻合口狭窄,经纤维镜吻合口气管清除支气管肉芽+球囊扩张+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后痊愈.1例受体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例受体术后出现慢性排斥反应.移植术后有6例受体存在肺部细菌感染,其中1例省外供体来源的受体合并有真菌感染,在术后20 d时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受体均痊愈出院,肺功能明显改善,随访至今恢复良好.结论 西部非省会城市开展肺移植术应在经验更丰富的肺移植中心指导及协助下,逐步建立好规范化流程,就近维护及利用省内的潜在标准供体,缩短冷缺血时间,加强围术期的规范管理,是保证移植受体恢复的重要因素.

    肺移植终末期肺部良性疾病肺部感染

    ICU老年意外伤害患者377例住院特征回顾性分析

    代永娅江智霞袁晓丽黄迪...
    576-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意外伤害危重出院患者人口学、社会学、伤害住院特征,提出可提高老年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意外伤害防范意识,降低其ICU住院率及重返率的对策建议.方法 回顾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重症监护室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的老年意外伤害危重症患者病例资料,采用Excel和SPSS18.0对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类型、ICD-10疾病编码、损伤、中毒及外部原因、伤害人数、住院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意外伤害患者377例,男女比例为1.67∶1,年龄(68.90±6.79)岁,60 ~69岁为伤害高发年龄段;意外伤害类型排名前五位为颅内损伤、多发伤、骨折、中毒、创伤性失血性休克;ICD-10疾病编码前5类为T79-T87(伤害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并发症)、T00-T07(多部位损伤)、T36-T65(各类中毒、药物反应)、S00-S09(头部损伤)、S30-S39(腹部、会阴、背部及臀部损伤);损伤、中毒及外部原因包含19类,车祸伤、摔伤、高处坠落伤、中毒、蜂蛰伤、重物砸伤为主要伤害原因;6 ~10月为意外伤害患者住院高峰;意外伤害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47 754.73元,平均住院天数为11.00d,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年龄、伤害部位、伤害原因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老年意外伤害患者病情变化快、危重风险高、疾病负担重,基于ICU内老年意外伤害患者一般资料、住院特征的研究对该疾病的管理与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老年人意外伤害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特征

    遵义市汇川区特殊教育学校192例耳聋学生耳聋基因检测分析

    廖生波谢天宏丁丹李小英...
    583-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遵义市汇川区特殊教育学校耳聋学生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初步掌握该特殊教育学校耳聋患者常见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为进一步在本地区深入研究遗传性耳聋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遵义市汇川区特殊教育学校192例、平均年龄(14.80 ±7.22)岁的非综合性耳聋学生全血标本,应用微阵列芯片法进行常见耳聋基因检测.结果 192例耳聋学生中共检出32例基因突变阳性,检出率为16.67%.GJB2基因突变20例(10.24%),其中235del C纯合突变13例、235del C杂合突变3例、299del AT杂合突变2例、176del16纯合突变1例、35delG纯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纯合突变1例、杂合突变1例.线粒体12Sr RNA 1494C >T突变4例及1555A>G突变6例,未发现GJB3基因突变.结论 遵义市汇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GJB2基因235del C突变、线粒体1555A>G突变为主,尚需进一步研究遗传性耳聋在本地区的未知基因突变情况,扩大基因检测范围,建立遗传性耳聋家系资料库,切实减少本地区遗传性耳聋的发生、为治疗和康复服务.

    特殊教育学校遗传性耳聋耳聋基因基因突变

    信息动态

    586,5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