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评价的多维度探析——《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解读

    朱晓峰朱子隽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正式发布,疗效评价指标推荐是其亮点之一。本文结合《指南》推荐的疗效评价指标及诊疗方法,从量表应用、影像学检查及骨转换标志物检测3个方面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疗效评价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开展相关临床研究选择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评价量表影像学检查骨代谢

    基于"柔肝养筋"理论探讨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小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

    廖太阳马振源康俊峰杨楠...
    7-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柔肝养筋"理论探讨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小鼠膝关节软骨的影响。方法:以超速离心法从3月龄(年轻)和22月龄(老年)C57BL/6雄性小鼠肝脏提取外泌体。将48只7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KOA组、Young-EVs组及Aged-EVs组小鼠采用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进行KOA造模,Sham组小鼠接受手术但不离断前交叉韧带。术后14 d开始,向Young-EVs组和Aged-EVs组小鼠膝关节腔分别注射10 μL年轻和老年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每周2次,连续注射4周;Sham组和KOA组用同样方法向膝关节腔注射10 μI。PBS溶液。外泌体干预结束后,对各组小鼠造模侧膝关节进行X线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0-固绿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steoarthritis Research Society International,OARSI)骨关节炎软骨组织病理学评价系统及Mankin病理评分系统评价小鼠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Ⅱ,COL 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和一种具有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序的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with thrombospondin motifs,ADAMTS)5表达量。结果:①小鼠膝关节X线检查结果。Sham组小鼠膝关节关节间隙正常,关节面平整光滑,软骨完整,关节边缘无骨赘形成,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0级;KOA组小鼠膝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关节面粗糙,软骨出现部分缺损,关节边缘可见明显骨赘形成,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Young-EVs组小鼠膝关节间隙轻微变窄,关节表面稍有粗糙表现,软骨缺损较KOA组减少,关节边缘可见轻微骨赘形成,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Ⅰ级;Aged-EVs组小鼠膝关节间隙、关节表面粗糙程度、软骨缺损情况、关节内游离体数量较KOA组更为严重,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Ⅲ级。②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4组小鼠膝关节软骨OARSI评分和Mankin评分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ARSI评分:(0。417± 0。376)分,(4。500±0。632)分,(2。417±0。492)分,(5。417±0。492)分,F=116。800,P=0。000;Mankin 评分:(1。083±0。665)分,(7。250±0。880)分,(3。583±0。917)分,(8。833±0。683)分,F=117。100,P=0。000]。KOA 组、Young-EVs 组及 Aged-EVs 组的OARSI 评分和 Mankin 评分均高于 Sham 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Young-EVs 组的OARSI评分和Mankin评分均低于KOA组(P=0。000,P=0。000);Aged-EVs组的OARSI评分和Mankin评分均高于KOA组、Young-EVs 组(P=0。025,P=0。000;P=0。015,P=0。000)。③小鼠膝关节软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4组小鼠膝关节软骨中COLⅡ和ACAN阳性表达面积比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LⅡ:(40。050±2。324)%,(26。083±1。119)%,(23。317±2。599)%,(16。717±2。479)%,F=118。500,P=0。000;ACAN:(51。500±3。191)%,(17。700±3。415)%,(19。383± 3。924)%,(12。300±1。908)%,F=185。500,P=0。000]。KOA 组、Young-EVs 组及 Aged-EVs 组的 COL Ⅱ 和 ACAN 阳性表达面积比均低于 Sham 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Young-EVs 组与 KOA 组 COLⅡ、ACAN 阳性表达面积比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7,P=0。799);Aged-EVs组的COL Ⅱ和ACAN阳性表达面积比均低于KOA组、Young-EVs组(P=0。000,P=0。000;P=0。039,P=0。005)。4组MMP13和ADAMTS5阳性表达面积比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MP13:(11。733±2。191)%,(46。150±6。237)%,(34。417±5。027)%,(57。233±4。049)%,F=106。600,P=0。000;ADAMTS5:(7。950±1。344)%,(30。533±6。184)%,(22。083±3。418)%,(39。317±5。606)%,F=51。450,P=0。000]。KOA 组、Young-EVs 组及 Aged-EVs 组的 MMP13 和 ADAMTS5 阳性表达面积比均高于 Sham 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Young-EVs 组的 MMP13 和 ADAMTS5 阳性表达面积比均低于 KOA 组(P=0。002,P=0。021);Aged-EVs 组的 MMP13 和 ADAMTS5 阳性表达面积比均高于 KOA 组、Young-EVs 组(P=0。003,P=0。000;P=0。016,P=0。000)。结论: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可能参与软骨细胞合成及分解代谢反应;其中老年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可加速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聚集蛋白聚糖合成,加剧KOA小鼠软骨退变;而年轻小鼠肝脏来源外泌体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保护KOA小鼠软骨。

    外泌体软骨骨关节炎,膝小鼠动物实验

    基于Hippo-YAP信号通路探讨黄芩苷干预膝骨关节炎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郭运岭李蕊傅聪褚昆...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干预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每组10只。将假手术组以外的大鼠采用切断前交叉韧带和切除内侧半月板的方法建立右膝关节KOA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于右膝关节内侧做一切口后缝合。造模成功后,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分别按照50 mg·kg-1、100 mg·kg-1的剂量给予黄芩苷生理盐水溶液灌胃;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按照100 mg·kg-1的剂量给予黄芩苷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并按照1 mg·kg-1的剂量给予XMU-MP-1溶液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0 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15 d时、给药30 d时测量大鼠双侧膝关节肿胀程度。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右侧膝关节软骨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变化,采用Mankin评分标准评价软骨退变情况,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3 表达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滑膜组织中切割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Cleaved-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 相关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B 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Yes 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YAP)、Tafazzin(TAZ)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大鼠右膝关节肿胀程度。给药15 d时和给药30 d时,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右膝关节肿胀程度均低于模型组、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岑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模型组、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右膝关节肿胀程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3,P=0。215,P=0。399;P=0。052,P=0。261,P=0。240)。②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变化。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萎缩、排列混乱;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萎缩、细胞排序情况均较模型组改善,且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的改善情况优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③大鼠右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干预结束后,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高剂量黄芩苷组右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低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低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Mankin评分低于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④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TNF-α、IL-1β、IL-10、MMP-13表达水平。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TNF-α、IL-1β、MMP-13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IL-10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TNF-α、IL-1β、MMP-13表达水平均低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IL-10表达水平高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⑤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凋亡及Hippo-YAP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组、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BCL-2、YAP、TAZ 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高剂量黄芩苷组大鼠右膝关节软骨组织中Cleaved-Caspase-3、Bax表达水平均低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P=0。000,P=0。000),BCL-2、YAP、TAZ表达水平均高于低剂量黄芩苷组和高剂量黄芩苷联合抑制剂组(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P=0。000)。结论:黄芩苷干预KOA大鼠,能够缓解膝关节肿胀,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延缓关节软骨退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Hippo-YAP信号通路有关。

    骨关节炎,膝黄芩苷Hippo信号通路YAP-信号蛋白大鼠动物实验

    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何克孙官军银毅彭旭...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建立跌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年龄≥65岁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6个月内是否有排除外力因素的跌倒史进行分组,有跌倒史者归入跌倒组,无跌倒史者归入未跌倒组。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病侧别、其他部位疼痛情况、合并其他慢性病情况、其他部位关节置换史、经常爬楼梯史、膝关节外伤史、Kellgren-Lawrence分级等一般资料。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价患膝疼痛、僵硬和功能受限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进行下肢三维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收集包括时空参数、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在内的各项数据。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结果及下肢各项力学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构建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① 单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跌倒组78例,未跌倒组62例。2组患者病程、其他部位疼痛情况、其他部位关节置换史、经常爬楼梯史、膝关节外伤史、Kellgren-Lawrence分级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跌倒组患者WOMAC评分中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均高于未跌倒组,对侧腿离地期、步时长于未跌倒组,步长短于未跌倒组,步速慢于未跌倒组,足跟着地期踝背伸角、支撑期最大踝跖屈角、最大踝背伸角、最大踝跖屈角、足跟着地期膝伸角、支撑期最大膝伸角均大于未跌倒组,支撑期最大膝屈角、最大膝屈角、最大髋伸角、髋屈力矩峰值、髋伸力矩峰值、膝屈力矩峰值、膝伸力矩峰值、踝跖屈力矩峰值均小于未跌倒组。② 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长、经常爬楼梯、疼痛重、足跟着地期踝背伸角增大、足跟着地期膝伸角增大、最大膝屈角减小、膝屈力矩峰值减小、踝跖屈力矩峰值减小均为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30,95%CI(3。232,7。021),P=0。004;OR=4。367,95%CI(2。648,5。953),P=0。003;OR=4。252,95%CI(2。159,6。231),P=0。003;OR=3。473,95%CI(2。982,4。028),P=0。021;OR=6。977,95%CI(3。667,8。964),P=0。001;OR=3。989,95%CI(1。667,5。264),P=0。010;OR=7。051,95%CI(4。267,8。164),P=0。001;OR=4。675,95%CI(2。563,6。798),P=0。008]。跌倒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显示,病程>6年、经常爬楼梯、WOMAC疼痛评分>48分、足跟着地期踝背伸角>9。25°、足跟着地期膝伸角>2。35°、最大膝屈角<45°、膝屈力矩峰值<0。65 N·m·kg-1、踝跖屈力矩峰值<0。90 N·m·kg-1时,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风险的预测值总分为409分,患者发生跌倒的概率为71。90%。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区分度较高,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P=0。000),灵敏性71。43%,特异性65。89%;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P=0。000),灵敏性78。26%,特异性63。18%。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预测模型拟合优度好(训练集:x2=0。748,P=0。504;验证集:x2=1。328,P=0。263)。临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阈概率在9%~88%时净获益率高;验证集阈概率在11%~92%时净获益率高。结论:病程长、经常爬楼梯、疼痛重、足跟着地期踝背伸角增大、足跟着地期膝伸角增大、最大膝屈角减小、膝屈力矩峰值减小、踝跖屈力矩峰值减小均为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对于高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跌倒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骨关节炎,膝意外跌倒危险因素风险预测

    髋外侧分区法植入前置针在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王定袁见华王大勇曹锦...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髋外侧分区法植入前置针在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髋外侧分区法植入前置针辅助植入空心螺钉者纳入髋外侧分区组,依据经验植入空心螺钉者纳入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和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髋外侧分区组和传统组各有1例患者因股骨头坏死行髋关节置换而退出。髋外侧分区组的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钻孔次数、骨折愈合时间的评价结果均优于传统组[(10。5±2。3)次,(25。4±7。3)次,t=7。657,P=0。011;(41。7±5。6)min,(55。7±15。6)min,t=4。576,P=0。015;(4。5±1。2)次,(14。5±2。1)次,t=16。756,P=0。021;(5。6±1。5)个月,(7。0±0。6)个月,t=5。987,P=0。032]。2 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 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3±2。7)分,(90。1±1。2)分,t=1。205,P=0。301]。结论:在股骨颈骨折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采用髋外侧分区法植入前置针辅助植入空心螺钉与凭经验植入空心螺钉相比,两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相当,但前者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钻孔次数少、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短。

    股骨颈骨折骨折固定术,内骨螺丝临床试验

    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Meta分析

    齐宏哲郭涛高淦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 CF)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PubMed及Cochrane Library中关于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OVCF的临床对照试验研究文献(观察组干预措施为手法复位联合PKP,对照组干预措施为单纯PKP)。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中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文献233篇,经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9篇,均为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MD=-0。67,95%CI(-1。15,-0。20),P=0。006],伤椎后凸Cobb 角改善和椎体前缘高度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MD=-1。54,95%CI(-2。67,-0。41),P=0。007;MD=2。81,95%CI(2。02,3。59),P=0。000],但2组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骨水泥渗漏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3。99,95%CI(-11。24,3。26),P=0。280;OR=0。48,95%CI(0。21,1。11),P=0。080]。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伤椎后凸畸形、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疗效优于单纯采用PKP治疗,但二者在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及安全性方面相当。

    脊柱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压缩性后凸成形术正骨手法专题Meta分析

    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网状压包式缝合治疗巨大髌前滑囊炎

    林红明戴海东李哲明吴旭东...
    42-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网状压包式缝合治疗巨大髌前滑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网状压包式缝合治疗巨大髌前滑囊炎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26~61岁,中位数45岁;左膝8例,右膝15例;肿块大小10 cm × 15 cm至30 cm×30 cm。术中在膝关节镜下清除坏死组织、滑囊囊壁并彻底止血后,以网状缝合方式,按照皮肤→皮下组织→髌前深筋膜→皮下组织→皮肤的顺序全层缝合,并在每个缝合点放置1块小纱布块加压。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情况,采取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2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中位数9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例患者在深蹲时出现膝前紧绷感,但不影响日常生活,未行特殊处理。膝关节疼痛VAS评分,术前(2。39±0。66)分、术后6个月(0。34±0。13)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66。21±4。38)分、术后6个月(99。31±0。80)分。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网状压包式缝合治疗巨大髌前滑囊炎,可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滑囊炎膝关节关节镜检查缝合技术

    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

    吴青松王飞段来宝毕宏政...
    46-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2月至2022年8月,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2~61岁,中位数40岁。均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按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标准,Ⅳ型4例、Ⅴ型9例、Ⅵ型10例。按照罗从风三柱分型方法,双柱骨折7例、三柱骨折16例。均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合并后外侧复合体损伤4例,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内侧半月板损伤4例,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6 d,中位数7 d。随访观察切口愈合、骨折复位、骨折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拍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术后6个月,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1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21周,中位数17周。胫骨平台后倾角,术后即刻12。6°±1。8°、术后6个月11。8°±1。2°;胫骨平台内翻角,术后即刻3。6°±1。2°、术后6个月3。3°±1。1°。术后6个月,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5。8±2。2)分,优13例、良8例、差2例。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88。1±6。6)分,优10例、良12例、可1例;膝关节屈曲133。6°±7。2°,膝关节伸直均可达0°。均无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前内及前外侧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结合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复杂过伸型胫骨平台骨折,骨折复位和愈合好,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胫骨骨折膝损伤骨折固定术,内骨伤复原汤

    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弥散和渗漏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高聪白冰心卢汪钰李明东...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皮椎体强化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方法,但术中易发生骨水泥弥散欠佳和渗漏,继而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安全。本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弥散和渗漏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压缩性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渗漏危险因素干预措施综述

    双能量CT在腰椎影像检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吴强梅王琳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能量CT可同时对病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减少伪影、优化图像、提高图像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双能量CT在腰椎影像检查中的应用,本文从骨密度检测、腰椎相关病变的诊断及腰椎术后检查3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腰椎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