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药证相应"理论探讨《伤寒论》中附子汤及其类方在寒湿痹证治疗中的应用

    谢川浩龚亮宇段航曾凡...
    66-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药证相应"理论以药言证,认为每味药均有其对应的证.《伤寒论》中的附子汤以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的附子为君药,是治疗少阴病骨节疼痛的主方.附子汤及其类方重用附子,所治之证多属寒湿外袭或阳虚内生寒湿之寒湿证,用药体现了"药证相应".本文基于"药证相应"理论探讨了附子汤及其类方在寒湿痹证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伤寒论》寒湿痹证附子汤真武汤桂枝附子汤去桂枝加白术汤甘草附子汤药证相应

    基于超声影像的肱骨外上髁炎分型及其中医临床应用

    李言杰韩铭明王艳春王文伟...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前臂伸肌总腱因慢性劳损而出现撕裂、钙化和退变.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前臂伸肌总腱内部不同病变的回声状态,且能精准定位而引导侵入性治疗.本文基于前臂伸肌总腱的超声影像将肱骨外上髁炎分为钙化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3型,并对这种分型在中医治疗该病疗法选择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为实现肱骨外上髁炎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网球肘超声检查中医药疗法

    杨氏牵引旋后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Galeazzi骨折

    李巍曹谦成勇峰张琼...
    72-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杨氏牵引旋后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Galeazzi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门诊治疗Galeazzi骨折患者68例.男35例,女33例;左侧23例,右侧45例;年龄5~75岁,中位数35岁;新鲜骨折52例,陈旧性骨折16例.采用杨氏牵引旋后法通过牵引和前臂旋后手法复位下尺桡关节脱位和桡骨骨折,复位后用小夹板外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复位固定后7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肢疼痛情况;于末次随访时,采用Anderson成人前臂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分级标准评价前臂功能,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12周,中位数9周.患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前(7.8±1.2)分,复位固定后7 d(3.5±1.3)分,末次随访时(1.3±0.4)分.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80.3°±4.5°、旋后83.5°±5.3°;前臂功能Anderson评级,优56例、良11例、可1例;Cooney腕关节评分(93.6±3.4)分,优59例、良9例.并发皮肤压疮2例,经对症治疗后皮肤愈合;均未出现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结论:杨氏牵引旋后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Galeazzi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前臂及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桡骨骨折关节脱位正骨手法小夹板固定术

    关节镜下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注射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

    徐涛周明侯慧铭邹文...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凝胶注射治疗HeppleⅤ型距骨骨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 lesion of the talus,OL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PRP凝胶注射治疗HeppleⅤ型OLT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6~55岁,中位数32岁.病程6~18个月,中位数14个月.测量手术前后的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足部疼痛情况,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中位数20个月.术后1例患者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和切口感染.踝关节活动度,术前42.16°±5.88°、术后1个月52.28°±7.24°、术后3个月58.44°±8.46°、末次随访时62.36°±10.24°.足部疼痛VAS评分,术前(5.88±1.48)分、术后1个月(3.64±1.20)分、术后3个月(2.12±0.88)分、末次随访时(1.24±0.68)分.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52.22±9.46)分、术后 1个月(78.28±7.24)分、术后3个月(84.48±6.68)分、末次随访时(90.44±6.44)分.结论:关节镜下带骨膜髂骨移植联合PRP凝胶注射治疗HeppleⅤ型OLT,可以增加踝关节活动范围、减轻足部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踝损伤距骨软骨骨囊肿髂骨骨移植富含血小板血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