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脊髓型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医学会莫文...
    1-8,18页

    基于Toll样受体/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质88信号通路探讨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顾富城杨美鑫林惠红吴伟欣...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 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质 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信号通路探讨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以高尿酸造模法结合尿酸盐注射法在右侧踝关节进行AGA造模,空白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并在右侧踝关节注射生理盐水。AGA造模结束后,观察大鼠右侧踝关节,评估炎症指数,并计算踝关节肿胀指数。AGA造模结束后24 h,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均以四妙散加土茯苓方药液灌胃(生药用量分别为5 g·kg-1、10 g·kg-1、20 g·kg-1),秋水仙碱组以秋水仙碱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7 d。药物干预结束后24 h,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取右侧踝关节滑膜组织,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TLR2、TLR4、MyD88、核因子κB抑制剂激酶 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 kinase-α,IKK-α)、核因子 κB 抑制剂 α(nuclear factor-κB inhibitor-α,IκB-α)mRNA 表达水平,以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IKK-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及巨噬细胞聚集情况。结果:①模型验证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尿酸盐混悬液后均逐渐发生肿胀,24 h后炎症指数均达到2级以上。造模后4 h、8 h、12 h、24 h,模型组、秋水仙碱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的踝关节肿胀指数均高于空白组(造模后 4 h:P=0。000,P=0。000,P=0。002,P=0。004,P=0。031;造模后 8 h:P=0。001,P=0。000,P=0。002,P=0。007,P=0。002;造模后 12 h:P=0。000,P=0。000,P=0。004,P=0。010,P=0。006;造模后 24 h:P=0。004,P=0。000,P=0。003,P=0。001,P=0。006)。②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检测结果。6组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总体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水平检测结果。6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yD88 mRN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的TLR2、TLR4、IKK-α、IKB-α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20)。秋水仙碱组和中药中剂量组的TLR2、TLR4、IKK-α、IκB-α m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TLR2:P=0。000,P=0。005;TLR4:P=0。018,P=0。000;IKK-α:P=0。003,P=0。004;IKB-α:P=0。008,P=0。010);中药低剂 量组的 TLR2、IKB-α mRNA 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20),2组TLR4、IKK-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4,P=0。884);中药高剂量组的TLR4 mRNA水平低于模型组(P=0。024),2组TLR2、IKK-α、Iκ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9,P=0。320,P=0。579)。中药低、中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的TLR2、TLR4、IKK-α、IKB-α mRNA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LR2:P=0。836,P=0。056;TLR4:P=0。669,P=0。069;IKK-α:P=0。387,P=0。989;IKB-α:P=0。721,P=0。518);中药高剂量组的 TLR2、TLR4 mRNA水平均高于秋水仙碱组(P=0。000,P=0。002),2组IKK-α、IK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3,P=0。136)。中药低、高剂量组的 TLR2、TLR4、IKK-α、IKB-α mRNA 水平均高于中药中剂量组(TLR2:P=0。000,P=0。047;TLR4:P=0。000,P=0。001;IKK-α:P=0。006,P=0。042;IKB-α:P=0。021,P=0。037);中药低剂量组的 TLR2、TLR4 mRNA 水平均低于中药高剂量组(P=0。001,P=0。006),2组IKK-α、IκB-α mRNA水平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94,P=0。068)。④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KK-α、JKB-α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IKK-α、IκB-α蛋白水平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秋水仙碱组IKK-α、IKB-α蛋白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秋水仙碱组IKK-α蛋白水平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00),2组IκB-α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秋水仙碱组IKK-α、IκB-α蛋白水平均高于中药中、高剂量组(IKK-α:P=0。000,P=0。000;IκB-α:P=0。000,P=0。000);中药低剂量组IKK-α、IKB-α蛋白水平均高于中药中、高剂量组(IKK-α:P=0。000,P=0。005;IKB-α:P=0。000,P=0。006);中药中剂量组IKK-α蛋白水平低于中药高剂量组(P=0。005),2组IKB-α蛋白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⑤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聚集情况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均明显聚集,其中模型组巨噬细胞数量最多;4个药物干预组巨噬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减少,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碱组巨噬细胞数量减少更明显。⑥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蛋白表达情况观察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中TLR2、TLR4蛋白均明显表达,其中模型组表达最明显;4个药物干预组TLR2、TLR4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四妙汤加土茯苓方治疗AGA的机制可能与其减少巨噬细胞聚集,下调TLR/MyD88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其中中剂量作用效果最佳,作用效果与秋水仙碱相当。

    关节炎,痛风性四妙汤土茯苓类Toll受体髓系分化因子88

    补肾强筋胶囊对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章家皓田佳庆王帅陈佳浩...
    19-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强筋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SPF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补肾强筋胶囊组,每组8只。模型组、补肾强筋胶囊组采用前交叉韧带离断法对右后膝进行KOA造模。造模4周后,补肾强筋胶囊组大鼠以补肾强筋胶囊药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以去离子水灌胃,每日1次,共灌胃4周。灌胃4周后,处死大鼠,取出右后肢膝关节,观察大鼠膝关节标本的大体结构。采用Micro-CT扫描仪对大鼠膝关节标本进行扫描,分析各组大鼠膝关节骨组织体积分数、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α,HIF-1 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CD31、Endomucin的表达情况。结果:①补肾强筋胶囊对KOA大鼠膝关节大体结构的影响。模型组膝关节软骨磨损严重,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关节腔内结构破坏严重,周围组织粘连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磨损较轻,关节间隙轻度狭窄。②补肾强筋胶囊对KOA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质的影响。MicroCT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膝关节软骨下骨小梁排列稀疏,周围可见明显骨赘;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下骨小梁排列较模型组紧密。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体积分数小(P=0。001,P=0。012),骨小梁数目少(P=0。013,P=0。034),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大(P=0。000,P=0。001;P=0。000,P=0。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下骨组织体积分数大(P=0。001),骨小梁数目多(P=0。039),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小(P=0。022,P=0。039)。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番红O-固绿染色显示,模型组和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退变明显,软骨下骨小梁疏松,但补肾强筋胶囊组软骨下骨钙化程度较模型组低。③补肾强筋胶囊对KOA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H型血管形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和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下骨中HIF-1α、VEGFA、CD31、Endomucin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0,P=0。002,P=0。041,P=0。017;P=0。045,P=0。025,P=0。032,P=0。011)。补肾强筋胶囊组膝关节软骨下骨中HIF-1 α、VEGFA、CD31、Endomucin的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26,P=0。006,P=0。036,P=0。029)。结论:补肾强筋胶囊可抑制KOA大鼠膝关节软骨下骨中H型血管形成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H型血管的形成,从而改善软骨下骨质。

    骨关节炎,膝大鼠,Sprague-Dawley补肾强筋胶囊软骨下骨H型血管

    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腰骶部结构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非特异性腰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雷腾飞杜国庆李正言陈博...
    27-3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理论探讨腰骶部结构的影像表现特点与非特异性腰痛的关系。方法:纳入60例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痛组)和43例健康志愿者(无腰痛组),拍摄受试者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片。于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分别测量腰骶角、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于腰椎横断位CT片上测量横断面横髂径;并分别计算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的相对值[(右侧径值-左侧径值)/右侧径值× 100%]。于腰椎横断位CT片上,采用切线平行法判断L5椎体是否旋转。比较2组受试者的腰骶角、L5椎体旋转发生率,以及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的相对值。将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横断面横髂径相对值<-5%定义为左侧相对偏长,将相对值>5%定义为右侧相对偏长,将-5%≤相对值≤5%定义为两侧基本对称。将腰痛组患者按照左侧疼痛、右侧疼痛及双侧疼痛划分,比较不同疼痛侧别患者的腰骶部影像学指标的对称性。结果:腰痛组患者腰骶角小于无腰痛组(t=2。458,P=0。016),冠状面横髂径相对值大于无腰痛组(Z=-2。288,P=0。022),L5椎体旋转发生率高于无腰痛组(x2=5。589,P=0。018);2组受试者冠状面横骶径相对值、横断面横髂径相对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08,P=0。132;Z=-1。817,P=0。069)。腰痛组不同疼痛侧别患者的横断面横髂径对称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09,P=0。011),冠状面横骶径、冠状面横髂径对称性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12,P=0。473;x2=5。367,P=0。372)。结论:腰骶角变小、L5椎体旋转、冠状面横髂径相对值增大与非特异性腰痛有关,且横断面横髂径对称性与腰痛侧别有关。这些影像表现特点可能是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骶部结构"筋出槽,骨错缝"的影像学证据。

    腰痛腰骶部筋出槽骨错缝影像表现特点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会鄢卫平刘卫义郭广宇...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椎体强化手术治疗的OVCF患者的病例资料,提取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有脊柱外伤史、是否合并Kümmell病、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情况、是否合并术后椎体感染、术前和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术前和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及术后1年是否残余腰背痛等信息。根据术后1年患者是否残余腰背痛,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术后残余腰背痛组和术后无残余腰背痛组。先对2组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602例OVCF患者,其中术后残余腰背痛组患者52例、术后无残余腰背痛组550例。2组患者是否有脊柱外伤史、是否合并Kümmell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分布情况、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062,P=0。000;x2=6。453,P=0。011;(3。65±0。70)mL,(4。25±0。94)mL,t=-2。249,P=0。031;x2=12。366,P=0。000;(30。93±3。97)%,(23。21±4。02)%,t=6。917,P=0。000;12。41 °±3。69°,6。82°±2。63°,t=0。065,P=0。000]。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 Kümmell 病、骨水泥分布不理想、术后1年椎体高度压缩比偏大、术后1年椎体后凸Cobb角偏大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1年仍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β=1。682,P=0。031,OR=0。153;β=0。893,P=0。047,OR=2。202;β=0。635,P=0。014,OR=0。359;β=0。721,P=0。040,OR=0。762)。结论:合并Kümmell病、骨水泥分布不理想、术后椎体高度和椎体后凸畸形矫正不佳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的危险因素。

    腰痛背痛骨质疏松性骨折脊柱骨折骨折,压缩性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型术

    可视化环锯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杨磊陈锋吴晓飞刘宁...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可视化环锯辅助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比较可视化环锯和传统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其中随机对照试验2项、回顾性临床研究8项;共涉及756例患者,其中可视化环锯组377例、传统环锯组3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环锯组相比,可视化环锯组手术时间更短[MD=-10。40,95%CI(-12。08,-8。71),P=0。000]、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更少[MD=-6。67,95%CI(-6。94,-6。40),P=0。000;MD=-2。22,95%CI(-3。56,-0。89),P=0。001]、腿部疼痛缓解更明显[MD=-0。28,95%CI(-0。43,0。14),P=0。000]。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分、术后疗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相较于传统环锯辅助PETD,采用可视化环锯辅助PETD治疗LDH,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出血量、减轻腿部疼痛症状。

    椎间盘移位腰椎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窥镜检查可视化环锯专题Meta分析

    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价值的Meta分析

    何玉洁刘晓伟黄丽霞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止血带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中有关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4月。试验组术中使用止血带,对照组术中未使用止血带。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3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6篇文献,涉及134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4例、对照组6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6。80,95%CI(-12。14,-1。46),P=0。013],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MD=1。01,95%CI(0。46,1。57),P=0。000],踝关节活动度小于对照组[MD=-5。25,95%CI(-9。61,-0。89),P=0。018],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RR=6。34,95%CI(1。45,27。79),P=0。014],2组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0。48,4。23),P=0。118;RR=1。37,95%CI(0。97,1。94),P=0。074;RR=0。68,95%CI(0。39,1。19),P=0。174]。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同时可能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增高、术后疼痛加重、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

    踝部骨折止血带骨折固定术,内专题Meta分析

    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进展

    咸宝安戚敏邓鹏杨彬...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下肢对线是影响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膝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的重要因素。运动学对线是一种以患者病变前的膝关节状态和下肢运动轴为参照依据进行TKA术中截骨、假体安放的对线方法。运动学对线TKA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假体生存率,在恢复膝关节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特性方面具有优势。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运动学对线TKA的认识,本文对TKA术中的对线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从假体选择、手术操作、临床疗效、生物力学和运动学研究、假体生存率和术后并发症几个方面对运动学对线TK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运动学对线综述

    病理性漂浮趾的研究进展

    郭紫嫣熊冰朗张龙伟陈思...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漂浮趾是指在站立状态下,足趾末端向背侧抬起、不能接触地面的一种畸形。病理性漂浮趾是以Weil截骨术为代表的前足部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从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对病理性漂浮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病理性漂浮趾的认识。

    跖趾关节截骨术手术后并发症漂浮趾综述

    脊柱骨错缝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要点

    沈知彼杜国庆李正言邓真...
    55-6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学中特有的病名。长期以来,对"骨错缝"的临床评估和诊断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性手法(手摸心会),但由于医生技术水平的差异及主观判断的不同,临床诊断的一致性和重复性相对较低。影像学检查能够提供更直观、详细的图像信息,从而可以更客观、准确地评估脊柱结构的变化,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对脊柱骨错缝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脊柱骨错缝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

    脊柱骨错缝放射摄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