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肠道菌群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帕金森病(P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多芭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10ml/kg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浓度为3 mg/ml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mg/kg诱导PD小鼠模型,均每天1次,连续7天.造模成功后,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7.5、15、30g/(kg·d)灌胃,美多芭组给予多美多芭片112.5m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15 ml/(kg·d)蒸馏水灌胃,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14天.采用爬杆实验、转棒实验、抓力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评估小鼠行为学指标;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改变;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回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核因子κB(NF-κB)通路炎症因子[包括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爬杆触底时间延长,抓力减小,转棒持续时间和游泳持续时间缩短,回肠组织中TLR2、TLR4、NF-κB、TNF-α、IL-6、IL-17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和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爬杆触底时间缩短,抓力增加,美多芭组和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转棒持续时间延长,回肠组织TLR2、TLR4、NF-κB、TNF-α、IL-6、IL-17蛋白表达均降低,而仅有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游泳持续时间延长(P<0.05或P<0.01).与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爬杆触底时间缩短(P<0.05或P<0.01);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抓力增加,TLR2、TLR4、IL-17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肠道菌群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Dominance指数、Pielou_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美多芭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Observed_otus指数,以及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Chao1指数、Observed_otus指数、Dominance指数、Pielou_e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门水平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门相对丰度类别包括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P<0.05或P<0.01);在属水平上,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属相对丰度类别包括Muribaculaceae、阿克曼菌属、幽门螺杆菌(P<0.05或P<0.01).结论 补肾活血方治疗PD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重构紊乱的肠道菌群结构,减轻炎症反应进而达到改善PD运动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