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杂志(英文版)》欢迎投稿

    1254页

    冠心病西北燥证与血瘀证罹患差异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性分析

    李欣彤李鹏付长庚龙霖梓...
    1255-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西北燥证与血瘀证罹患差异及其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99例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慢性肾病史、体质指数)、实验室指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血尿素氮),进行西北燥证与血瘀证判断,并对一年内发生MACE情况随访,分析不同证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及与发生MACE的相关性.结果 499例冠心病患者中单纯血瘀证128例(25.65%),单纯西北燥证33例(6.61%),西北燥证兼血瘀证209例(41.88%),非西北燥证非血瘀证129例(25.8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异常、甘油三酯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均与冠心病患者罹患西北燥证呈正相关(OR>1且P<0.05),吸烟史、甘油三酯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均与冠心病患者罹患血瘀证呈正相关(OR>1且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甘油三酯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与冠心病西北燥证呈正相关(P<0.05),吸烟史、甘油三酯异常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与冠心病血瘀证呈正相关(P<0.05);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冠心病西北燥证患者合并血瘀证的置信度为86.36%,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合并西北燥证的置信度为62.02%.499例患者中一年内发生MACE患者96例(19.24%);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三种不同证型均与MACE发生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冠心病西北燥证兼血瘀证[OR=5.113,95%CI(3.118,8.387),P<0.001]、冠心病单纯血瘀证[OR=4.630,95%CI(2.394,8.955),P<0.001]、冠心病单纯西北燥证[OR=4.395,95%CI(2.642,7.309),P<0.001].结论 血瘀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证型,冠心病西北燥证患者更易合并血瘀证,且多同时罹患西北燥证和血瘀证;冠心病西北燥证兼血瘀证患者与一年内发生MACE的相关性最强.

    冠心病血瘀证西北燥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队列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分期患者中医证素、证型演变规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余思邈孙克伟张振刚李瀚旻...
    1262-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不同分期患者证素、证型的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来自全国18家临床中心的HBV-ACLF住院患者1058例的临床资料,包括早期患者618例,中期患者355例,晚期患者85例.设计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调查患者基本信息、中医四诊信息(症状、舌象、脉象),统计四诊信息出现的频率.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对早期、中期、后期HBV-ACLF患者的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证型进行判定.结果 1058例HBV-ACLF患者四诊信息76个,以出现频率≥5%的四诊信息53个作为因子分析条目,其中症状信息36个、舌象信息12个、脉象信息5个.得到HBV-ACLF中医证型4个,分别为肝胆湿热证、气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早期的病性证素分布以热(39.4%,359/912)、湿(27.5%,251/912)多见,证型主要以肝胆湿热证(74.6%,461/618)为主;中期的病性证素分布以湿(30.2%,187/619)、血瘀(20.7%,128/619)多见,证型以肝胆湿热证(53.2%,189/355)、气虚血瘀证(27.6%,98/355)多见;晚期的病性证素分布以气虚(26.3%,40/152)、阴虚(20.4%,31/152)多见,证型以气虚血瘀证(36.5%,31/85)、肝胆湿热证(25.9%,22/85)多见.结论 HBV-ACLF不同分期的证素、证型分布差异较大,整体呈现湿热→血瘀→气血阴阳亏虚的虚实夹杂、由实转虚的证候演变趋势.

    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证候证素横断面研究

    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窦组织中ENS-PDGFRα+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的影响

    梁俊尧郭璇张德旭周曼...
    1269-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肠神经系统(ENS)-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阳性(PDGFRα+)细胞-平滑肌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探讨舒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予造模,其余大鼠采用改良复合病因造模法(慢性束缚应激+夹尾激怒+过度疲劳+饮食失节)建立F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持续21天.造模完成后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舒胃汤药液3.78、7.56、15.12 g/(kg·d)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均每日灌胃1次,持续14天.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灌胃前后体质量增长值,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大鼠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黑色半固体糊灌胃法检测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HE染色法观察胃窦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法和RT-qPCR法分别检测胃窦组织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3(Sk3)、嘌呤能P2Y1受体(P2Y1)蛋白及mRNA表达;免疫荧光双染检测胃窦组织中PDGFRα与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Sk3、平滑肌细胞(SMC)的共定位情况;透射电镜观察ENS-PDGFRα+细胞-SMC网络的超微结构.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大鼠胃组织黏膜皱襞清晰,未见出血、溃疡、肿胀等器质性病变,模型组及舒胃汤低剂量组胃窦组织固有层内部分区域胃腺排列较为紊乱,舒胃汤中、高剂量组固有层内胃腺排列较为整齐,病变程度轻于模型组及舒胃汤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灌胃前后体质量增长值、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均明显降低,胃窦组织中PDGFRα、Sk3、P2Y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DGFRα与C-kit、Sk3、SMC、PGP9.5共定位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ENS-PDGFRα+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破坏,未见缝隙连接.与模型组和舒胃汤低剂量组比较,舒胃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前后体质量增长值、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均升高,胃窦组织中PDGFRα、Sk3、P2Y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舒胃汤高剂量组PDGFRα与C-kit、Sk3、SMC、PGP9.5共定位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ENS-PDGFRα+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完整.与舒胃汤中剂量组比较,舒胃汤高剂量组PDGFRα、Sk3、P2Y1蛋白表达,PDGFRα、Sk3 mRNA表达,以及PDGFRα与C-kit、Sk3、SMC、PGP9.5共定位表达均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舒胃汤可有效改善FD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窦组织的病理损伤,提高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其可能作用机制与保护ENS-PDGFRα+细胞-SMC网络超微结构完整性有关.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舒胃汤胃肠动力肠神经系统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α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

    香术防感方吸嗅与滴鼻给药方式预防甲型流感H1N1模型小鼠的药效学比较研究

    张悦董毅智李皓月吴新新...
    1279-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香术防感方吸嗅和滴鼻两种经鼻给药方式预防甲型流感H1N1的有效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扎那米韦组、香囊高浓度组、香囊低浓度组、滴鼻高浓度组、滴鼻低浓度组,每组8只.香囊低、高浓度组分别给予15、30 g香术防感方香囊吸嗅,每天持续24h;滴鼻低、高浓度组分别给予浓度为0.11、0.22 g/ml香术防感方滴鼻液滴鼻,每次20 μl,每日2次;扎那米韦组给予浓度为1.025 mg/ml扎那米韦溶液滴鼻,每次20 μl,每日2次;正常组、模型组滴鼻20 μl生理盐水,每日2次.各组预防性干预5天.第5天给药1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只滴鼻35 μl、50 LD50A/PR/8/34/H1N1病毒液滴鼻,以制备甲型流感H1N1模型小鼠.于实验第5天至9天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计算体质量变化率,并观察一般状态.于第9天取材,计算小鼠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肺组织病变评分;RT-qPCR法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ELISA法检测上呼吸道灌洗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 实验第7、8、9天,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较同时间点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实验第8、9天与模型组比较,扎那米韦组和滴鼻高浓度组小鼠体质量变化率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指数、肺组织病变评分、肺组织病毒载量明显升高,血清TNF-α、IL-6、IL-2、IFN-γ含量明显升高,上呼吸道灌洗液sIgA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扎那米韦组和滴鼻高浓度组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载量降低,血清IFN-γ、TNF-α、IL-2、IL-6含量降低,sIgA水平升高(P<0.05或P<0.01);除香囊低浓度组外,其余各药物干预组肺组织病变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1).与扎那米韦组比较,香囊低浓度组和滴鼻低、高浓度组肺指数升高,各香术防感方干预组血清TNF-α、IL-2含量均升高(P<0.05或P<0.01).与滴鼻高浓度组比较,香囊高浓度组血清TNF-α和IFN-γ含量升高,滴鼻低浓度组肺组织病毒载量升高(P<0.05或P<0.01).扎那米韦组肺指数抑制率为80.84%,香囊高、低浓度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41.61%、17.90%,滴鼻高、低浓度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5.40%、25.40%.HE染色显示,模型组肺组织出现肺泡间隔增厚,肺泡塌陷,炎性细胞浸润;而各药物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和损伤程度均有所减轻,且以扎那米韦组、滴鼻高浓度组改善最明显.结论 香术防感方吸嗅和滴鼻两种给药形式均可预防甲型流感H1N1病毒感染,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可改善肺组织病理损伤,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且滴鼻给药在抑制炎症反应方面可能优于吸嗅给药,尤以滴鼻高浓度效佳.

    甲型流感H1N1病毒香术防感方吸嗅滴鼻抗病毒炎症因子

    从"虚、毒、瘀"论治复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楚爱景王悦竹郑洁莹夏仲元...
    1287-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虚、毒、瘀"探讨复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机与治疗.认为复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主要病机为脾胃亏虚,同时各种病因持续或间断存在使余毒未清,导致乳腺局部经络瘀阻,蕴结成块,郁久化脓发病.脏腑气血亏虚是主要病因,余毒未清是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疗以托法为主,托中有消,透中有补,补宜温通,毒应化解,瘀要化散,方以托里消毒散加减或自拟浆乳2号方为主.结合虚、毒、瘀偏重不同辨证论治,扶正托毒,活血通络,灵活加减,促进疾病治愈.

    肉芽肿性乳腺炎复发补虚解毒消瘀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良好学术道德行为规范》倡议书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
    1291页

    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德医风考核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华韩玉任凯周智豪...
    1292-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国内外文献及实践探讨医德医风教育及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德医风考核的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我国传统医德医风一直融入在医疗临床实践之中,而在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传统医德医风的教育面临着如何与现代医学知识体系相结合的挑战.在梳理医德医风教育及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德医风相关内容的考核现状的基础上,发现目前相关考核存在考试评价内容相对薄弱、考试评价方式相对单一、医学人文课程设置存在欠缺,并据此提出丰富相关考试内容、引入更为综合的考试评估方式、加强医学人文相关课程设置等解决对策.

    医德医风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医学人文

    中医药文化融入中医药专业思政教育的思考

    马杰李鑫
    1296-1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梳理中医药文化内涵及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从需要融入中医药专业思政教育的角度考虑,提出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医者仁心""大医精诚"是最具特色的核心品质,而"上医医国"则是可融入中医药专业思政教育的中医文化思想特质;同时主张充分发挥融入中医文化的中医药专业思政教育的功能,尤其强调"文"在经典、"化"在课堂,思政教育还要继续在中医经典中挖掘中医药文化瑰宝,在课堂上把瑰宝凝聚于学生的思想中.

    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中医教育

    第四届中国中医医院院长大会在长沙成功举办

    1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