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望诊多模态融合技术的应用与思考

    肖雯迪朱龙王洋林雪娟...
    1741-1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借助新兴科技,让辨识结果的精准性大幅提升.目前在望诊仪器采集参数的集成、参数的分析方面都使用了多模态融合技术,其中以舌诊仪、面诊仪及目诊仪的研发应用为代表.目前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在信息采集、融合分析与辨识结果应用环节分别存在参数采集全面性与准确性不足、参数对齐集成困难、辨识结果临床实用性低等问题,认为望诊多模态融合研究在紧跟前沿科技的同时,仍应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注重提升多模态参数采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参数融合的规范性、融合辨识结果的实用性,以逐步推进中医四诊客观化、智能化与现代化进程.

    望诊现代化多模态融合望诊仪器

    掌法七十二格中蕴含的生态医学模式探析

    王若冲秦雨筱罗润招贾博涵...
    1747-1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法七十二格是中医手诊法的重要理论渊源.从生态医学模式入手,探析掌法七十二格,认为其对人体的诊察融合了生物、生态、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且各因素基于生理、病理立论,其外在社会化诠释的本质与人体健康状态密不可分.并提出掌法七十二格应在生物医学模式或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生态自然观,以生态医学模式视角开展研究,以推动手诊理论的发展.

    掌法七十二格手诊生态医学模式

    梅国强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肺癌经验

    黄硕刘松林周贤许乐思...
    1753-1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梅国强教授运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痰热阻肺型肺癌的临证经验.认为痰热阻肺型肺癌的关键病机为痰热毒蕴,并根据气滞、瘀血、毒邪、痰湿、气虚、阴虚等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致病作用,治疗主张在清热化痰的基础上配合宣肺止咳、解毒散结、理气活血、祛湿、补益气阴等法,多法并用,灵活配伍.临证以清热化痰之小陷胸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对于肺系症状轻微者,常用小陷胸汤加味;对于肺系症状明显者,常用自拟麻杏陷胸汤加减;对于病涉少阳者,常用柴胡陷胸汤加减.

    肺癌小陷胸汤痰热阻肺名医经验梅国强

    谢晶日从"木土同病"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饶显俊张曦丹梁光烨曲天娇...
    1757-1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谢晶日教授从"木土同病"论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键病机为肝脾失调、胆胃不和,属木土同病,主张以调和木土为治疗原则.临证将胆汁反流性胃炎分为肝郁脾虚、肝火犯胃、胆胃淤阻、胆腑湿热、胃阴亏虚五种证型,分别运用疏肝理脾汤以疏肝行气、健脾运脾,连萸清肝汤以清肝泻火、和胃止痛,通腑排石汤以通泄胆腑、和胃降逆,清胆化浊汤以清利湿热、利胆止痛,益胃汤以滋养胃阴、清泄虚火.同时针对临床证型复杂、多证兼见或病变涉及多个脏腑的情况,当肝脾同调、胆胃同治,自拟疏木调土汤作为常用经验方,随症灵活加减.

    胆汁反流性胃炎肝脾同调胆胃同治名医经验谢晶日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析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病机与治疗

    陈一帆姜众会王柳丁马丹...
    1762-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室重构是心肌梗死预后与转归的关键病理环节.以《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指导,结合心室重构的病理特点及表现,认为"阳化气"不足与"阴成形"太过导致的心阳不振、浊阴痹阻是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基本病机,"阴成形"不足与"阳化气"太过导致的心络失养、变证丛生是疾病发展与转归的关键病机.结合临床实践,主张调和阴阳以维持"阳化气"与"阴成形"动态平衡,提出温通并用、调和气化以助阳运,化痰除湿、活血解毒以散阴积,清热熄风、滋阴通络以改善预后,以期为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提供思路.

    心肌梗死心室重构阳化气,阴成形胸痹调和阴阳

    基于"脏腑别通"理论运用通腑调脏法治疗失眠

    吴彬韩振蕴胡文悦牟雷...
    1769-1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运用通腑调脏法治疗失眠的临证思路.以《医学入门》"脏腑别通"理论为基础,结合古代医家、现代学者之理论研究、临床实践及自身经验,认为腑气不通导致脏气失调是失眠的基本病机,临证常见胆腑痰热扰动心神、胃腑血瘀气滞阻塞心包、大肠浊热化火动肝、小肠湿邪困脾、膀胱水饮干肺、三焦原气不畅损肾等具体病机,并分别以温胆汤、桃核承气汤、承气汤类方、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治之.

    失眠脏腑别通通腑调脏

    基于Stacking集成算法的中医证候诊断模型建立

    郭小川冯贞贞刘文瑞李建生...
    1775-1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Stacking集成算法优化中医证候诊断模型效能的方法.方法 以肺癌中医证候诊断模型的构建为例,将来自9家医院肺癌患者的2598例次临床症状及体征信息作为自变量(即特征变量),中医证候信息作为因变量,采用Python 3.7软件将临床数据以8∶2比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运用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性检验、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逻辑回归分析筛选肺癌中医证候的稳定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RF)、极端随机树(ExtraTrees)、极端梯度提升机(XGBoost)、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自适应增强(AdaBoost)、梯度提升(GB)及多层神经网络(MLP)9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训练,得到9种基础模型.在上述基础模型中筛选出性能表现较优的4种模型,运用Stacking集成算法进行融合形成融合模型,并通过上述9种机器学习算法对融合模型进行二次训练,运用准确率、微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micro-average 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和混淆矩阵指标进行评估,筛选最优诊断模型.结果 经数据处理得到稳定特征79个、中医证候13个.在基础模型训练中,RF、ExtraTrees、MLP及SVM基础模型综合性能表现较优,故将该4种模型的证候预测分布作为二次训练数据,并基于Stacking集成算法得到9种融合模型(SVM,KNN,RF,ExtraTree,XGBoost,LightGBM,GB,AdaBoost,MLP).其中XGBoost融合模型性能表现最优,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准确率分别为 0.850 和 0.838,过拟合差异为 0.012,micro-average ROC 曲线下面积(micro-average AUC)为 0.996.所有融合模型在测试集中的准确率和micro-average AUC较基础模型均有改善.结论 以肺癌的中医证候数据为例,通过Stacking集成算法得出XGBoost融合模型在提升肺癌中医证候诊断效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见Stacking集成算法能整合多种模型算法的优点,有效提升中医证候诊断模型识别效能,为同类研究提供方法学借鉴.

    中医证候诊断模型肺癌证候机器学习Stacking集成算法

    冠心病PCI术后血瘀证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相关性

    陶诗怡于林童李军黄力...
    1784-1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瘀证患者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冠心病PCI术后血瘀证患者857例,依据基线TyG指数四分位数分为 Q1(TyG<8.51)、Q2(8.51 ≤TyG<8.88)、Q3(8.88≤TyG<9.22)、Q4(TyG≥9.22)四组.临床结局指标为MACEs,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性血运重建、支架内再狭窄、脑卒中.通过机器学习Boruta算法进行MACEs风险相关特征变量选择.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各组间MACEs风险差异.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和亚组分析探讨TyG指数和MACEs风险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TyG指数对MACEs风险的临床预测效能.结果 纳入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45年,新发MACEs患者313例(36.52%).Q1组、Q2组、Q3组、Q4组的发病率分别为28.17%(60例/213 例)、29.05%(61 例/210例)、39.45%(86 例/218 例)、49.07%(106例/216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各组间MACEs风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高TyG指数的MACEs风险升高了 60.1%(P<0.01).以Q1组为参照,Q2组、Q3组和Q4组的MACEs风险随着TyG指数增加逐渐升高,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分析表明,TyG指数与MACEs风险呈非线性相关(P<O.001).ROC 曲线分析[AUC 0.758(0.724~0.792)]和 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x2=4.319,P=O.827)提示,TyG指数对MACEs风险的临床预测效能较高;DCA分析表明TyG指数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亚组分析显示,在年龄、男性、体重指数(BMI)、糖尿病史是或否、有高血压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各亚组中,均表明高TyG指数与MACEs风险呈正相关(P<0.05).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血瘀证患者的高TyG指数与MACEs的发生密切相关,对患者早期风险分层和诊疗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血瘀证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冷玉琳高泓富晓旭徐刚...
    1794-1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与疾病转归关键要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5家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445例,根据是否存在大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本病组120例和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325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患者根据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并按照血管病变程度分级标准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采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调查中医四诊资料并根据中医证候要素诊断标准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滞、痰湿、血瘀、实热、实寒9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不同血管病变程度分级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各中医证候要素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本病组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性别、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于糖尿病本病组(P<0.01).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随年龄、糖尿病病程增加呈加重趋势(P<0.05或P<0.01).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证候要素间BMI、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平均年龄最高(P<0.05);实热与阴虚患者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本病组提取中医证候要素240个,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提取中医证候要素731个,两组高频中医证候要素前2位均为气虚、阴虚(频率>50%);痰湿、血瘀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分布比例高于糖尿病本病组(P<0.01).气虚、阴虚、痰湿、血瘀、实热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不同 血管病变程度分级间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虚、阴虚频率在0~Ⅲ级中均为高频中医证候要素,痰湿频率随疾病进展从0~Ⅳ级逐渐升高,血瘀频率整体呈升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湿、血瘀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疾病进展的关键中医证候要素(P<0.05或P<0.01).结论 气虚、阴虚是贯穿2型糖尿病及大血管病变全程的基本中医证候要素,痰湿、瘀血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血管病变程度相关,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进程中的关键中医证候要素.

    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痰湿瘀血

    督脉灸调补脾肾阳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22例临床观察

    徐慧秦兰芳裘涛秋超...
    1802-1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督脉灸对脾肾阳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脾肾阳虚型ALS患者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利鲁唑片口服+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裘氏温肾止痿汤口服+常规康复护理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督脉灸治疗,每周施灸1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的ALS中医疗效评价量表(ALS-SSIT)及修订版ALS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评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1、2、3个月后口咽部功能、肌肉功能、非运动症状评分均降低,ALSFRS-R评分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1、2、3个月后口咽部功能、肌肉功能评分升高,ALSFRS-R评分降低,非运动症状评分治疗2、3个月后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肌肉功能、非运动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2、3个月后口咽部功能、肌肉功能、非运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LSFRS-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便秘、皮肤瘙痒、皮肤红疹、口干舌燥各3、2、1、1例,对照组各出现2、1、2、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施加督脉灸外治疗法,有助于改善脾肾阳虚型ALS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肌萎缩侧索硬化督脉灸脾肾阳虚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疗效评价量表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