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出土文献所见五脏与五行配属及五脏次序问题

    顾漫周琦闫敏敏
    1957-1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脏与五行的配属关系在今文与古文经学中有两种不同学说,这一现象关系到对中医基础理论发展史建构的理解与解释,是学术史上长期议而未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吕氏春秋》《月令》《淮南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黄帝内经》等传世文献,以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汤在啻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等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今文五行的五脏配属是古代医家在对五脏生理、病理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说,是中医学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贡献.四川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髹漆经脉人像背上刻有"心、肺、肝、胃、肾"铭文,所指为五脏之背俞穴,其排序依照的是"火-金-木-土-水"五行相胜的顺序,这一次序同样见于与经脉人像同墓出土的《天回医简》中,并在今本《黄帝内经》的许多篇章中得以保留.认为这是早期医经中"心为五脏之首"思想的体现,可以此为据判断今本《黄帝内经》相关篇章成书年代先后的问题.

    五行五脏出土文献五脏次序

    以"糖络病"为糖尿病中医病名的合理性与临床意义

    胡诗宛王思成赵林华宋斌...
    1963-1966,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传统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位、疾病演变规律等方面的认识进行分析,论述以"糖络病"作为中医病名的合理性及临床指导意义,为中医病名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认为传统中医病名"消渴病"所描述的临床表现仅为糖尿病的某一阶段,难以全面涵盖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提出以"糖络病"作为糖尿病的中医病名,一方面可以反映糖尿病病性本质,另一方面可体现病位、病机及疾病演变规律,突出并发症危害,有助于临床加深对糖尿病病因、病位的认识,也可引起对该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有助于提升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水平.

    糖络病消渴病糖尿病中医病名

    汪受传从"四实三虚"辨治小儿鼻衄经验

    李涛林丽丽纪建建戴启刚...
    1967-1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汪受传教授辨治小儿鼻衄的临证经验.认为小儿鼻衄的病机可概括为"四实三虚",即肺经热盛、胃火炽盛、心火亢盛、肝火上炎四种实证病机,气虚、阴虚、阳虚三种虚证病机.提出治疗小儿鼻衄七法,即肺经热盛证治宜清肺降气,自拟泻白止衄汤治疗;胃火炽盛证治宜清胃泻火,自拟清胃止衄汤治疗;心火亢盛证治宜清心泻火,自拟导赤止衄汤治疗;肝火上炎证治宜清肝泻火,自拟抑木止衄汤治疗;气虚证治宜补脾益气摄血,自拟扶土止衄汤治疗;阴虚证治宜补肾滋阴清热,自拟滋水止衄汤治疗;阳虚证治宜益气温阳养血,自拟温脾止衄汤治疗.

    鼻衄儿童名医经验汪受传

    丁元庆运用调气通脉法治疗中青年中风后抑郁症经验

    胡春雨李雪君王瑾唐赛雪...
    1972-1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丁元庆教授运用调气通脉法治疗中青年中风后抑郁症(PSD)的临证经验.PSD是在中风血脉损伤、脑髓神机受累基础上因病致郁的病证,提出卫阳变动、气机逆乱、血脉病损是其发病关键.中青年中风后不良生活方式、原有慢性疾病控制不当及睡眠障碍等各种因素既可单独为害,又可相互叠加作用,导致卫阳困遏、气机逆乱、血脉不利,卫阳郁滞日久,致生风化火,灼津为痰,炼血为瘀,郁热与痰瘀相互胶结,可进一步损伤脉道,则卫伐营涩,脑髓失养,神机不用,形成抑郁症.临床应用调气通脉法,通过疏气清气益气、和血通脉宣络、开郁振颓怡神达到治疗PSD目的,选取桂枝汤、保元汤等经典方剂及二丹汤、二竹方等自拟方加减治疗.

    中风后抑郁症调气通脉法名医经验丁元庆

    针刺随机对照试验中盲法评价现状与方法学思考

    周航王丽琼屠建锋石广霞...
    1978-1982,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盲法是控制和降低临床研究中测量偏倚的重要手段,其中盲法评价是衡量盲法实施成功与否的主要方法.通过总结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盲法评价现状,发现针刺RCT对盲法评价的报告率不高,而报告盲法评价的研究存在评价对象不全面、评价问卷不合理、分析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且关于评价时点的设置存在争议.针对上述问题,围绕盲法评价对象、评价问卷、评价时点以及分析方法等关键要素展开论述.建议对研究中所有施盲对象进行盲法评价,评价问卷应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设计问题,采用包含"不清楚"选项的三分类或多分类选项设计回答,将试验早期作为评价的必选时点,整合James盲法评价指数和Bang盲法评价指数,以规范盲法评价在针刺RCT中的应用,提高针刺临床研究质量.

    盲法盲法评价针刺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循环肿瘤细胞与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

    王海宏宋玉贺凡杨兵...
    1983-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环肿瘤细胞与结直肠癌复发转移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潜藏在人体内的循环肿瘤细胞可导致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结直肠癌复发转移又可反向导致循环肿瘤细胞的数量激增,其与中医伏邪致病的特点相一致.从伏邪理论出发,将结直肠癌复发转移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正气所伤、邪气得伏,伏邪久羁、正虚引发,并提出扶正、助阳、开表、透邪四大治法,以期为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防治提供思路.

    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伏邪复发转移

    基于"五观辨治"体系论治胃"炎-癌"转化

    葛媛莎许博文李杰
    1988-1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范化胃镜筛查使胃癌前病变(PLGC)的诊断更加明确,Correa演变是胃炎-癌转化的关键,提示PLGC是机体由正常转向癌变的核心.基于恶性肿瘤"五观辨治"体系中未病观、时空观、核心观、症状观、精准观五个维度探索建立防治良性、炎性病变恶性转化的新体系,即:1)未病观:尽早干预截断炎-癌转化.2)时空观:遵循疾病进展时空构架.3)核心观:挈领炎-癌转化核心病机.在分期方面,早期气虚郁滞,治以益气解郁,中期阴浊内壅,治以温阳化浊,癌变期癌毒瘀阻,治以抗癌解毒化瘀;在病位方面,上部者理气化痰、引而越之,中部者养阴清热、泻之于内,下部者行气散寒、引而竭之.4)症状观:活用药对解决主要症状;5)精准观:富集靶标定向防控癌变.

    胃癌前病变炎-癌转化Correa演变

    斯坦福治疗期望量表的汉化及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梁士兵张英英王志婕余泽宇...
    1994-2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将用于测量患者对疗效预期的斯坦福治疗期望量表(SETS)进行汉化,形成中文版SETS(C-SETS),并初步评价C-SETS在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医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信度、效度.方法 获得SETS开发者授权,遵循"双向翻译"原则对SETS进行直译、回译,形成C-SETS.以96例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接受治疗前进行C-SETS问卷填写,采用问卷回收率、完成率及填写时间评估可行性;以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 α)评估信度;通过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内容效度进行检验.结果 C-SETS共包含10个条目,其中第1、3、5个评分条目构成积极期望子量表,第2、4、6个评分条目构成消极期望子量表,每个评分条目均采用7等级李克特评分.C-SETS回收率为100%(96/96),完成率为89.58%(86/96);积极和消极治疗期望子量表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45和0.854;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6个条目的共同性系数(共同度)均>0.4,且6个条目可以被两个因子解释总变异的77.092%;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拟合优度指数、比较拟合指数、近似误差均方根、规范拟合系数、卡方自由度比取值分别为0.943、1.003、0、0.943、0.626;Spearman分析结果提示C-SETS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论 C-SETS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信度、效度,初步证明了其可作为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前治疗期望的评估工具.

    斯坦福治疗期望量表治疗期望肠易激综合征腹泻肝郁脾虚证信度效度

    针刺介入时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刘艺肖凌勇王璨张馨予...
    2002-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内不同针刺介入时机对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发病6个月后功能残障的影响.方法 纳入4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疗程≥14天;在西医基础治疗上,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穴取双侧内关、水沟及患侧三阴交等,每日1次,针刺治疗≥2次.以发病10天内针刺介入时机形成3组队列,分别为发病1~3天针刺组(195例)、发病4~7天针刺组(171例)、发病8~10天针刺组(96例).使用R4.3.3软件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3组患者各89例.于治疗前、发病6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5L)评分及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针刺介入时机对缺血性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影响.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发病6个月后mRS、EQ-5D-5L评分均降低、FMA均升高(P<0.01),且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发病8~10天针刺组(P<0.05).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发病8~10天针刺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分别为76.40%、80.90%、57.30%,发病1~3天针刺组、发病4~7天针刺组良好功能结局比例明显高于发病8~10天针刺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发病8~10天针刺组比较,发病1~3天针刺组(OR=2.796,95%CI:1.340~5.836,P=0.006)、发病4~7天针刺组(OR=3.482,95%CI:1.647~7.362,P=0.001)增加了患者发病6个月后转变为非残障的可能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7天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更有利于降低发病6个月后的残障率、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针刺醒脑开窍干预时机队列研究

    经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研究

    力一凡赵依庞韩博远刘奕萱...
    2010-2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脾肾阳虚证和非脾肾阳虚证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电子病历数据库200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诊断为结直肠癌的483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其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脾肾阳虚证组130例、非脾肾阳虚证组353例.比较两组患者完成2、4、6个周期及>6个周期化疗后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完成2、4、6个周期及>6个周期的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饮酒史、原发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化疗疗程及辨证类型对其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完成2、4、6个周期及>6个周期化疗后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肾阳虚证组患者消化道反应发生情况较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更严重(P<0.01);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神经毒性发生情况在化疗完成2个周期(P=0.044)、4个周期(P=0.002)及>6个周期(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肾阳虚证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较非脾肾阳虚证组患者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肿瘤Ⅲ期及化疗≥6个周期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率更高(P<0.05),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更高(P<0.001),既往有饮酒史、肿瘤Ⅳ期及化疗≥6个周期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更高(P<0.05),肿瘤Ⅲ期、化疗≥6个周期及脾肾阳虚证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髓抑制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化疗≥6个周期(P=0.001),消化道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脾肾阳虚证(P<0.001),肝功能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肿瘤分期Ⅳ期(P=0.001)及脾肾阳虚证(P=0.039),各变量与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脾肾阳虚证较非脾肾阳虚证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后发生消化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的风险更高.

    结直肠癌奥沙利铂不良反应脾肾阳虚证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