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茱萸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 13只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40只同品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吴茱萸组、茱萸丸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连续12周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后黄连组给予黄连药液143.34 mg/(kg.d)灌胃,吴茱萸组给予吴茱萸药液301.78 mg/(kg·d)灌胃,茱萸丸组给予茱萸丸药液261.07 m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0.3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灌胃12周.各组小鼠采用生化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脂质沉积情况,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评分、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升高,空腹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P<0.01);主动脉斑块增大,肝脏脂质沉积增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变大,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及红染脂质面积占比增加,肝脏NAS评分升高,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变大,血清IL-1β、IL-18升高,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组、吴茱萸组、茱萸丸组血清TC、TG、LDL-C降低,空腹胰岛素升高,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1);主动脉斑块明显缩小,肝脏脂质沉积减轻,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及红染脂质面积占比减小,肝脏NAS评分降低,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减小,血清IL-1β、IL-18降低,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茱萸丸组各指标改善优于黄连组、吴茱萸组(P<0.01).结论 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主动脉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