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象-形神-气"从脏腑气机辨治儿童抽动障碍

    刘文博史文丽董娟赵云霞...
    582-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象-形神-气"思维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涉及"风、痰、火"三象,以风象为主导,痰、火二象为伴随,主张临证时辨识形神异常,总结象的演变,针对脏腑气机灵活辨治.其中抽动相关常见症状多属风象,源自肺失宣肃、肝升太过,采用疏肝木、肃肺金之法,可选小柴胡汤、苍耳子散等方加减;病情迁延、症状怪异者多夹杂痰象,源自脾不升清、胃不降浊,采用升己土、降戊土之法,可选异功散、二陈汤等方加减;病情进展、症状严重者多夹杂火象,源自水火不济、心火偏亢,采用交心肾、济水火之法,可选泻肝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加减,以期调气机、和形神、化象于冥冥.

    抽动障碍儿童气机脏腑象思维

    中药明视方干预儿童低度近视心阳不足证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王健全侯昕玥亢泽峰杨迎新...
    587-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明视方颗粒控制儿童心阳不足证低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法,将就诊于8家分中心的290例心阳不足证低度近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5例,治疗组给予宣教+配镜+中药明视方颗粒,对照组给予宣教+配镜+明视方安慰剂颗粒.明视方及安慰剂颗粒均口服,每次1袋(3g),每日2次,口服4周休息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共2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36周随访时、48周随访时观察等效球镜、最佳裸眼远视力、眼轴、角膜曲率K1、调节幅度、中医证候评分、等效球镜进展量,并于治疗第24周判定近视进展控制率,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 48周随访时治疗组等效球镜进展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近视进展控制率(57.60%,72/125)高于对照组(44.63%,54/121)(P<0.05).治疗组36周随访时最佳裸眼远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观察时点等效球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48周随访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眼轴治疗及随访各观察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眼轴增长量在治疗第24周及48周随访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角膜曲率K1治疗第24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调节幅度在36周及48周随访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第12周、第24周及36周、48周随访时面色淡白/晦滞、苔白脉细、神疲乏力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第24周及36周随访时视物模糊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48周随访时治疗组视物模糊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36周随访时神疲乏力评分高于对照组,48周随访时视物模糊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中药明视方具有控制低度近视度数进展、提高最佳裸眼远视力、减缓眼轴增长、改善部分中医症状等作用,且具有较好安全性.

    低度近视儿童明视方精筋失衡心阳不足证

    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加减对脾虚痰聚型腺样体肥大患儿生活质量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张丽霞张娟易辉平
    594-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加减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脾虚痰聚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130例脾虚痰聚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每个鼻孔各喷1掀,每日1次;观察组予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加减方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电子鼻咽镜评分、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量表(OSA-18)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血清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电子鼻咽镜评分、OSA-18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血清CysLTs、IL-2、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电子鼻咽镜评分、OSA-18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血清CysLTs、IL-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为81.54%(53/6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合消瘰丸加减治疗脾虚痰聚型腺样体肥大患儿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腺样体肥大脾虚痰聚参苓白术散消瘰丸炎症因子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证候演变规律及fNIRS脑血流动力学特征研究

    张梦雪曲彦洁李倩顾超...
    600-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患者证候虚、痰、瘀的变化规律和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脑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共纳入主诉记忆减退患者497例,分为主观认知下降(SCD)组198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28例和AD组71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神经心理学评价结果,进行中医证候调查,采集大脑前额叶fNIRS数据.描述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比较各组中医证候积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候对患者的影响,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证候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并分析各组患者的大脑前额叶fNIRS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 肾精亏虚证是AD各阶段最主要的证候,各组间患者的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气血亏虚、热毒内盛、腑滞浊留证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组间的肾精亏虚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肾精亏虚、气血亏虚证是SCD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痰浊阻窍证是MCI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热毒内盛、腑滞浊留证是AD组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关联规则分析发现,SCD组以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组合支持度(33.33%)最高,MCI组和AD组均以肾精亏虚+瘀血阻络组合支持度(32.90%和52.13%)最高.前额叶fNIRS结果表明,各组间患者的平均△HbO2浓度在左前额叶背外侧区依次下降(P<0.05),且各组间左前额叶背外侧区平均△HbO2浓度与MoCA分数呈负相关(r=-0.142,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间患者肾精亏虚证的左前额叶背外侧区平均△HbO2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虚是AD发病的基础,关键损伤脑区为左前额叶背外侧皮层,痰、瘀等浊邪是疾病加重的病理因素,其证候呈现"肾虚→痰浊→血瘀→浊毒"的虚实演变规律,基于fNIRS检测的前额叶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证候变化特点相一致,可用于AD患者认知损伤的程度评估.

    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证型证候演变浊邪害清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实脾消积饮含药血清对肝癌HepG2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和铁死亡的影响

    翦慧颖李克雄曾普华
    609-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平衡和铁死亡角度探讨实脾消积饮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实脾消积饮含药血清,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设置空白组、对照组、顺铂组(10μg/ml)及5%、10%、15%含药血清组,每组设4个复孔.各组加入相应的药物,37 ℃、5%CO2培养24 h后采用CCK-8实验计算细胞存活率,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培养48 h后计算穿过基质胶到达上层小室膜的细胞数量,划痕实验培养24 h、48 h计算划痕迁移率,筛选含药血清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验设置对照组、10%含药血清组(筛选出的浓度)、10%含药血清+Mdivi-1组,培养24 h后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平均荧光强度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检测细胞胞浆和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磷酸化动力相关蛋白1(p-Drp1)蛋白表达.实验设置对照组、10%含药血清组、铁死亡激活剂组(Erastin,10 μmol/L)、10%含药血清+铁死亡抑制剂组(ferrostatin-1,10 μmol/L),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后培养24 h,检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亚铁离子水平,检测细胞中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的含药血清组和顺铂组细胞存活率、侵袭个数及24 h、48 h划痕迁移率均降低(P<0.01);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侵袭个数及48h划痕迁移率逐渐降低(P<0.01),最终筛选出10%实脾消积饮含药血清作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10%含药血清组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及ATP含量降低,ROS平均荧光强度升高(P<0.05);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10%含药血清+Mdivi-1组线粒体平均荧光强度、ATP含量升高,ROS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细胞中GSH含量及SLC7A11、GPX4蛋白表达降低,MDA含量及亚铁离子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铁死亡激活剂组比较,10%含药血清组和10%含药血清+铁死亡抑制剂组MDA含量及亚铁离子水平降低,SLC7A1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10%含药血清组比较,10%含药血清+铁死亡抑制剂组GSH含量亦升高(P<0.01).结论 实脾消积饮含药血清可能通过引起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及诱导铁死亡,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从而发挥抗肝癌作用.

    原发性肝癌实脾消积饮HepG2细胞线粒体动力学铁死亡

    茱萸丸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主动脉斑块及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

    宋玮张钟艺王楷沈涛...
    618-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茱萸丸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配伍意义.方法 13只正常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组,40只同品系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连组、吴茱萸组、茱萸丸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连续12周喂养制备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后黄连组给予黄连药液143.34 mg/(kg.d)灌胃,吴茱萸组给予吴茱萸药液301.78 mg/(kg·d)灌胃,茱萸丸组给予茱萸丸药液261.07 mg/(kg·d)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0.3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小鼠均灌胃12周.各组小鼠采用生化法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水平;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形态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脂质沉积情况,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评分、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NLRP3)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IL-1β、IL-18 mRNA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C、TG、LDL-C升高,空腹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升高(P<0.01);主动脉斑块增大,肝脏脂质沉积增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变大,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及红染脂质面积占比增加,肝脏NAS评分升高,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变大,血清IL-1β、IL-18升高,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组、吴茱萸组、茱萸丸组血清TC、TG、LDL-C降低,空腹胰岛素升高,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P<0.01);主动脉斑块明显缩小,肝脏脂质沉积减轻,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及红染脂质面积占比减小,肝脏NAS评分降低,附睾脂肪横截面面积减小,血清IL-1β、IL-18降低,主动脉组织NLRP3、ASC、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且茱萸丸组各指标改善优于黄连组、吴茱萸组(P<0.01).结论 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具有协同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主动脉NLRP3/ASC/Caspase-1信号通路,从而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有关.

    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斑块茱萸丸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吡啉结构域蛋白3含CARD结构域的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1

    基于NCOA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自噬探讨祛瘀解毒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子宫异位组织的影响

    刘一鸣刘志宏连方
    627-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核因子κB(NCOA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自噬角度探讨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和祛瘀解毒方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行开腹后关腹操作,其余各组均采用自体移植的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次日,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d灌胃,米非司酮组予米非司酮悬浊液1.05mg/(kg·d)灌胃,祛瘀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分别予祛瘀解毒方12.23、48.92g/(kg·d)灌胃,各组均连续给药4周.4周后假手术组大鼠剪取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其余4组摘取大鼠全部异位内膜组织.测量模型组、米非司酮组和祛瘀解毒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检测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NCOA4、铁蛋白重链(FTH1)、红杉(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β(LC3B)、核因数(P-NF-κB)蛋白表达及NCOA4、FTH1、LC3B、P62 mRNA表达;检测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织NCOA4、LC3B的共定位情况,游离铁含量,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异位病灶.模型组大鼠异位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伤,而各给药组大鼠异位组织病理损伤不同程度减轻.与模型组相比,米非司酮组及祛瘀解毒方高、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均缩小,并且祛瘀解毒方高剂量组和米非司酮组大鼠异位病灶体积明显小于祛瘀解毒方低剂量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异位组织LC3B Ⅱ/LC3BⅠ值及NCOA4、P-NF-κB蛋白表达上调,P62、FTH1蛋白表达下调,游离铁含量及IL-6、TNF-α水平升高,NCOA4、LC3B共定位阳性率及共定位细胞密度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祛瘀解毒方低、高剂量及米非司酮组异位内膜组织LC3BⅡ/LC3B Ⅰ值及NCOA4、P-NF-κB蛋白表达下调,NCOA4、LC3B共定位阳性率明显减少,游离铁含量及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米非司酮组相比,祛瘀解毒方高剂量组P62蛋白上调更明显,TNF-α水平降低(P<0.05).与祛瘀解毒方低剂量组比较,祛瘀解毒方高剂量组大鼠异位组织游离铁含量及IL-6、TNF-α水平降低(P<0.01).结论 祛瘀解毒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机制可能与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组织NCOA4/NF-K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自噬,从而改善子宫内膜炎症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祛瘀解毒方铁自噬炎症核受体共激活因子4核因子κB

    国家药监局发布两个中药制剂技术指导原则

    《中国中医药报》报社
    635页

    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研制现状及质量评价

    杨江赵虎雷陈耀龙王建新...
    636-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的研制现状与质量.方法 检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提取纳入指南的相关信息包括名称、参与人员、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证据评级、推荐强度与推荐意见等,分析其研制现状,并运用临床实践指南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的评级工具(STAR)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纳入指南34部,涉及中成药273种.29部指南分别构建临床问题1~10个(中位数5个);全部指南均使用GRADE分级系统将证据质量分为4个等级;28部指南将推荐强度分为5级,全部指南共提取推荐意见344条,其中强推荐86条,弱推荐191条(包含36条仅依据专家共识形成的弱推荐),无法明确整体推荐强度67条.所有指南在"临床问题"(94.20%)、"证据"(91.45%)、"推荐意见"(89.06%)3个领域的得分率较高,而在"注册"(22.06%)、"计划书"(19.00%)、"可及性"(31.51%)3个领域的得分率较低.8部指南的STAR推荐星级为5.0~4.0星(高星级),18部为3.5~2.5星(中星级),8部为2.0~1.0星(低星级).推荐星级最高的3部指南分别是抑郁障碍、社区获得性肺炎、成人流感.结论 已发表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质量评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整体在注册、计划书、资助、可及性领域均有待提高.

    中成药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质量评价STAR

    运用"清、宣、补、化"法辨治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

    李军孙语男
    645-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以心肺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为本,肺热、痰热、瘀血等邪气痼结为标,病性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肺热痰瘀.据此提出心力衰竭合并肺部感染主要治法为清、宣、补、化法,"清"即根据邪热郁闭程度不同,分别予清热解表法、清营透热法、清热凉血法;"宣"主要为宣肺通腑法;"补"以甘温除热法、滋阴益气法、温阳化气法为主;"化"即根据不同病理产物分别予化痰祛湿法、活血化瘀法.

    心力衰竭肺部感染清法宣法补法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