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楂曲消风散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皮肤菌群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内服楂曲消风散,对照组内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疗程均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2、4周两组患儿特应性皮炎积分指数(SCORAD)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儿童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CDLQI)评分、中医证候(心烦、口渴、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分别于两组中各随机选择25例患儿,在治疗前后进行皮损处皮肤取样,提取皮肤样本DNA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检测皮肤菌群水平,对菌种分布、菌群多样性及组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脱落5例,最终两组各40例纳入分析.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4周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4周改善程度均优于治疗2周(P<0.01).治疗4周,治疗组SCORAD评分、VAS评分、C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心烦、口渴、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均降低(P<0.05);对照组口渴、纳呆、小便短赤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烦、纳呆、小便短赤、大便干或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菌种相对丰度比较,对照组缓症链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孪生球菌相对丰度下调,对照组缓症链球菌相对丰度下调(P<0.05).治疗后治疗组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大肠杆菌、溶血孪生球菌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haol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两组患儿治疗前皮损部位菌群结构差异较大,治疗后治疗组菌群结构相似,对照组与治疗前菌群结构无明显变化.菌属结构差异分析显示,两组治疗前后关键菌属均有显著性差异,且两组关键菌属亦不同.结论 楂曲消风散可有效减轻AD湿热蕴结证患儿皮损严重程度、缓解皮肤瘙痒情况、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致病菌定植、增加有益菌定植,改变皮肤微生态发挥作用.